评论 > 动态 > 正文

杨宁:温州黄氏男儿签下生死状保祠堂的启示

作者:
中共篡政后,破坏传统文化,尤其文革的“破四旧”,不仅将众多文化精英迫害致死,还将无数文物古迹毁掉、毁坏,这其中就包括多地的宗祠。很多地方的祠堂被拆,被毁,甚为可惜。祠堂的被毁,是中共毁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共的目的就是割断今人与祖先的血脉相连,使中国人丧失自己的文化之根,并截断中华传统文化一代又一代延绵不绝的传承。

就像是百家姓在此会师,珠玑巷短短千多米的古巷两边排了各种姓氏的祠堂。(大纪元图片库)

近日,在北方洪灾引发的灾难引发广泛关注之际,发生在南方浙江温州的保卫黄氏祠堂之事开始在媒体、社媒上传播。最新消息称其堂鼓已经敲响,全族男性已签下生死状,抽到死签者就去与强拆宗族祠堂的开发商进行生死对决,如若身亡,身后事由全族共同承担。

看到这样消息的人,无疑是非常震撼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据大陆网站网易和知乎近日披露,位于温州苍南县的黄氏宗祠面临被强拆的消息,已传遍当地大街小巷,引起了黄氏族人的不安和愤慨。在拥有六万人之多的黄氏家族看来,宗祠代表着家族的根脉和传承,是家族精神的象征。

资料显示,黄氏宗祠历史悠久,其始建于同治四年(公元1866年),距今有130多年的历史,原本处在陡门头村老的玉苍路,2010年前后,出于对苍南县新城区建设的支持,尽管内部存在反对声音,但苍南县黄氏家族的人最终同意将黄氏宗祠搬迁到如今的位置,新宗祠2011年启动建设,2016年建成投入使用。

据悉,新宗祠投资1200万,占地面积接近6亩,无论是是规模,还是格局,在当地都算得上首屈一指。然而,新宗祠盖好没几年,苍南县拟在宗祠位置修建希尔顿大酒店,因此动员黄氏宗祠搬迁,但此次遭到了黄氏宗族的拒绝。多次协商未果,才传出了当地政府打算强拆的声音。这引起了黄氏族人的无比愤怒,才出现了黄氏男儿愿意用生命来捍卫宗祠尊严之举。

在网易新闻的7万多条留言中,很多网友都认为拆除黄氏祠堂是不应该的,他们强调黄氏在苍南地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认为如果连这个祠堂都无法保留下来,那么接下来其他姓氏的祠堂也将难以幸免。还有很多人支持黄氏男儿的行动。亦有一位网友曝出了曾经发生过的一起类似事件。

上个世纪广西玉林修高速,也是要拆除当地第三大姓的祠堂。接到中共政府通知后仅仅三天,宗族在全国各地打工的族人全部赶了回来。上至80岁,下至吃奶的孩子,2000多人全部回来守卫祠堂。

中午十二点,祠堂敲响堂鼓,族人集合,男子抽生死签,从20岁以上50岁以下的非独子中,抽10个人出来,与政府对峙。到时候死了或进了监狱,全族人帮忙照顾家庭。无疑,这10个人就是去玩命的。镇政府一看这架势,赶紧和县里说要不算了,要出事。可是当时的县长比较年轻,刚来此一年,大概对宗族文化不够了解,遂强令施工队强拆。

结果10个人光着膀子,追着把30多名拆迁人员打成重伤,都是下死手,还连着烧了3台挖掘机2辆装卸车。结局呢就是高速改道,县长调走,没人敢再提这事儿。

显然,如果今日苍南县政府处理不当,看看黄氏族人誓死捍卫宗祠的架势,类似结果极有可能再度出现。

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中,立庙祭祖在遥远的古代就已存在。《古今图书集成》中有“帝喾高辛氏始立宗庙”,“帝尧作七庙以享先祖”,“殷制七庙”等记载。这说明五帝乃至夏商时期就已有宗庙。古人认为,国家最重大的事情,一个是祭祀,一个是战事,因此对祭祀的礼制有详细的规范。

大约在战国时期,出现了“祠堂”的说法,彼时的屈原曾“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至汉代,“祠堂”一词则更为常见,今天不少文献中都出现该词。关于“祠堂”的本意,《说文解字》上的解释是:(周代)春天的祭祀叫做“祠”,是动词,这是因为祭祀的物品少,仪式多文辞。祭祀时不用牺牲,用玉器、毛皮和缯帛。“堂”指的是有屋居的正室。“祠堂”的意思就是祭祀的房屋。不过,后世的“祠堂”中的“祠”转为了名词,即祭祀的所在。

南宋理学家朱熹认为,建立祠堂,是“报本反始之心,尊祖敬宗之意”。他在所撰写的《家礼》中,提出了完整的有关祠堂的礼制,如祠堂分为三间,外为中门,中门外为两阶等,并把士庶祭祖的建筑称为“祠堂”。自此之后,民间祭祖建筑才普遍被称为“祠堂”,但当时主要是家祠。

到了元朝,开始出现了以家族为单位的宗祠,自明初开始,“庶人无庙”的规矩被打破,其后在明嘉靖皇帝时期,允许在家庙中祭祀始祖、先祖,这在当时形成了建宗祠祭祀始祖的热潮,从此直至民国时期,宗祠遍布全国各地,宗祠祭祀始祖也普遍化。

通常而言,祠堂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同一血缘关系的家族祭祀祖宗的祠,也被称作“宗祠”、“家祠”、“家庙”等;宗祠下还有支祠、家祠。一类是专为祭祀某一个历史人物而修建的,叫“专祠”或“祠庙”,如孔庙、关公庙、武侯祠、包公祠等;还有一类是祭祀神灵的,如山川日月等神灵。

宗祠在整个家族中具有崇高的地位,遇有水灾火灾,要首先救祠堂,将祖先的牌位、祭器等搬走,其次才是救资产。明清时期,宗祠不仅仅是祭祀祖先的所在,也是家族议事、道德教化的场所,其主要活动包括修家谱、兴学、抚恤、聚会、听训、执法、议事、成人礼以及各种需要告知祖先的事宜。

每到春秋祭祀,全族人等要聚集在宗祠,由德高望重的族长或宗子主持,作礼设祭。清明时期,扫墓前后也要到宗祠祭祀。还有的家族规定,每逢朔望,都开祠设祭,祭祀活动十分频繁。

宗祠祭祀的日子,也是向全族宣讲宗谱的时候。一般在祭祀前,族长或其指派的人讲授先贤之语,宣读族规家法,使族人了解宗谱、家谱,了解如何做人、做事等。

为了让族人时刻警惕,有些家族还将族规家法列于宗祠内。除此而外,家族中遇到重大事情,如修家谱、推选族长、购置坟山和义田等,也都由族长组织族人讨论。遇到族人违法家法和族规时,比如忤逆不孝乱伦、偷盗、赌博、好勇斗狠、侮辱女性、强奸、通奸等,宗祠又成为审判的场所,族人都可以旁听,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惩戒方式有思过、跪香、接受鞭刑,最严重的是开除出宗,生不能入祠堂,死不能入祖坟。

由此可见,宗祠在整个宗族中有着非同反响的意义。然而,中共篡政后,破坏传统文化,尤其文革的“破四旧”,不仅将众多文化精英迫害致死,还将无数文物古迹毁掉、毁坏,这其中就包括多地的宗祠。很多地方的祠堂被拆,被毁,甚为可惜。祠堂的被毁,是中共毁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共的目的就是割断今人与祖先的血脉相连,使中国人丧失自己的文化之根,并截断中华传统文化一代又一代延绵不绝的传承。

如今残存的祠堂,很多也成为了旅游和嬉闹的场所,再无昔日的功用,留给中国人的是深深的伤痛。然而,近些年,中共的暴政及对文化的摧残,使道德日趋沦丧。民间保有传统道德的有识之士,开始复兴传统文化,南方本就根深蒂固的宗祠文化逐渐恢复,每逢重大节日,在一起地区,祭天、祭祖已是常态。宗族间的凝聚力亦逐渐增强,而这种凝聚力其实也是中共当局所惧怕的。

在面临西方脱钩、国内政治不稳、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天灾人祸频繁的情况下,北京高层加强了维稳力度,意图将民间的反抗消弭于萌芽中。但是在面对崛起的宗族力量,北京当局还真没什么好办法。因为强力镇压,换来的是不畏生死的反抗,而引发的多米诺效应将是中南海所无法承受的。

从温州黄氏族人的抗争中,国人或许可以明白一点,那就是:团结起来,捍卫自己的利益,就是在争权利、争自由,就会让当权者三思。如果全国各地的民众都不畏生死地去抗争,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能不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吗?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中文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812/1939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