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国际财经 > 正文

金融时报:全球经济遭逢5大结构性转变 加剧央行挑战

金融时报(FT)报导,全球经济正发生五大结构性趋势转变,给世界各国央行和决策官员带来更大的挑战。

印度本月成为第四个成功登陆月球的国家,对这个南亚国家的崛起有重大象征意义。(路透)

金融时报(FT)报导,全球经济正发生五大结构性趋势转变,给世界各国央行和决策官员带来更大的挑战。

一、通膨居高不下

这使得调整政策把通膨控制下来成为燃眉之急。尽管美国物价上涨已大幅减速,欧洲也正趋缓中,但联准会(Fed)主席鲍尔和欧洲央行(ECB)总裁拉加德已表明,此刻声明战胜通膨还言之过早。

美国内需强得出乎众人所料,倘若失业率仍接近历史低点,通膨可能持续偏高。在欧洲,商业景气黯淡,物价和工资却仍快速攀升,停滞性通膨(stagflation)拖长的可能性随之升高。

大西洋两岸的经济体要迈向通膨降低和可长可久的成长率,尚需时间调适。这需要把利率升得更高、维持在高档更久,直到通膨压力确定消散为止。

二、供应情况不稳定

现在要评估通膨风险何时减弱,难上加难,因为供应情况诡谲多变,比以往更令人捉摸不定。

以前,决策当局只要分析需求指针,拿来跟可持久的成长年率相比较,就能大致了解通膨压力如何。但过去三年来发生疫情和能源危机,已使这种分析变得无用。

现在,经济分析必须考量到极端事件对供应情况造成的转变,从封锁抗疫、全球供应链断链,乃至于俄乌战争扰乱能源供应,都产生影响。就连劳动市场趋势也时时在变,极难评估。例如,美国适龄劳动参与率在2021年下滑,缺工问题推升通膨,但最近已迅速回升,令人鼓舞。法国也见到劳动力大幅改善。

但英国人不愿或无法就业的现象仍相当明显,使英格兰银行(央行)面临困难的抉择。挑战包括:2016年英国脱欧(Brexit)公投后商业投资持续不足、久病无法工作的人数锐增,以及能源危机。这些问题无法直接以货币政策矫正,但央行必须确定把需求抑制得足以压抑通膨。这需要一些勇气。

三、公共财政恶化

美国政治人物没能展现对预算的自我节制,使Fed必须收拾烂摊子。

美国财政年度已过了十个月,国会预算处(CBO)估计,联邦预算赤字是去年度同时期的两倍多。名目国内生产毛额(GDP)比去年度高7%左右。

与十年前相比,美国经济已从“相对紧的财政政策+宽松货币政策”,转向“宽松财政政策+紧缩货币政策”的组合。欧洲国家由于面临类似的国防、人口和气候挑战,类似的趋势转变也可能蔓延至欧洲。

四、印度将超车中国

多年来,中国运势崛起,与高所得国家比肩,已成为驱动全球经济的主力,因为中国生产的货物和劳务比别国都多,经济年成长率约8%。

但中国飞快成长的时代已告一段落。尽管以购买力平价(PPP)汇率衡量,中国经济规模仍是印度的两倍多,中国基础成长率正迅速减缓。无须预言房市崩溃将拖垮中国经济,也能推知印度不久将与邻国较劲,不只是比人口,也比对全球成长的贡献。而新德里在全球成长贡献度排名跃向第一,将凸显第五个全球经济趋势转变。

五、全球成长减速

印度快速扩张,在全球是个异数。在其他地区,生产力成长已减速,世界各国纷纷筑起贸易壁垒,重视供应链复原力甚于效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全球成长常态步调将会减缓。

2008年金融海啸前,全球经济每年成长约4%仍是可以持久的扩张步调。但到2010年代,此数降到大3.5%左右。现在,成长速限似乎进一步减至3%了。

考量地球的永续发展,生活水准改良步调减缓对降低碳排有帮助。然而,全球成长减速,势必使地缘政治紧张情势更难化解。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经济日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830/1947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