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白丁:贫困是中共对中国施加的咒符

作者:
贫穷在世界各国广泛存在,但是在程度上有着天壤之别。各国和众多国际组织尝试着各种消除贫困的努力,不同的动机和方式产生着完全不同的结果。虽然个人努力也能使自身的贫困状况得到部分改善,但是成功摆脱贫困需要政府协调下的多维度可持续性的生态扶持。 在缺乏政府行动意愿的大环境下,仅仅依靠自身努力而成功摆脱贫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中国的广大贫困人口,身处的正是这样一个被中共施了魔咒的险恶劣环境。

昨天,中国还在大张旗鼓地庆祝消灭了极度贫困、全民开始小康生活,全世界也跟着赞叹和欢呼。今天,中国经济就处处显出增长骤缓的迹象,青年人口失业率成了国家机密而不再对外公布。全球大资本又跟着惊呼,资本回报要被中国拖累。

在这打摆子般的对中国经济成就做褒贬的当口,受影响最小、对中国经济好坏最无动于衷的,恐怕要数那被脱了贫的中国贫困人口。因为中国经济红火时他们就习惯了贫困,现在经济衰败他们照旧贫困。中国经济的好坏,和他们还真没什么关系。

既然话题是中国的贫困人口,那就需要先明确什么是贫穷。“贫穷”是一个被人们广为关注的话题。穷人想要摆脱贫穷,富人想要避免陷入贫穷,慈善家则在想办法帮助前面两类人实现各自的愿望。什么才算是贫穷,答案可能差之千里。一对纽约的白领夫妇,可能因为没有25万美元的闲钱送五岁的任性儿子上那泰坦尼克潜水瓶而觉得囊中羞涩。大洋那边,一个领着低保的北京残疾人,会觉得比起无保可拿人的不知要富有几百倍。为了了解贫穷和解决贫穷问题,就需要一个定义贫穷的客观标准。

贫困标准

大多数人都会同意这个描述:贫困等同于低收入和生活质量低下。

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贫困标准是世界银行在2015年制定的绝对贫困线标准。按照这个标准,如果一个人每天的生活支出低于1.9美元,那么他就是生活在绝对贫困当中。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每人每天1.9美元”指的是生活支出,而不是收入水平。举个例子,假如一个人每天的收入是10美元,远高于1.9美元,也就不应算作贫困。但是如果这个人必须从这10美元中拿出5美元偿还银行贷款,再留出2美元存起来作为今后的养老积蓄,最后用剩下的3美元维持自己一家四口的生活,相当于每人每天的生活开支不到一美元。那么,虽然他每天的收入是10美元,但是他的家庭的实际生活水准远远低于世界银行划定的绝对贫困线,因此就处于绝对贫困状态。

估算贫困人口

有了划分贫困的标准,确定贫困人口的数量就应该简单易行了。按照上面这个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衡量,目前全球10%的人口处于绝对贫困状态。

但是,具体到每个国家各自的贫困人口比例,情况就变得复杂并且相互矛盾。

各国政府自行统计和向联合国申报各自的贫困人口比例。根据2020年末的数据,以中国作为参照,对比世界上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贫困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占比:

中国:0%;瑞士:6.6%;南韩:14.4%;美国、英国和瑞典:15%;日本:16.1%

中国大众会发现,很难用常识来理解这些贫困比例。中国在2020年11月23日宣布,已完全消除了极度贫困,因此贫困人口比例为零,这好理解。南韩刚刚完成了几十年的经济腾飞,但可能仍有一部分人口没有得到惠及,仍处于贫困状态,这也能解释得通。但是为什么在高收入国家像美国和英国、高福利国家像日本和瑞典,不但仍有贫困人口,而且贫困比例高达全国人口的15%?

答案其实很简单:除中国以外,以上各国采用的是另一种贫困划分标准,而不是世界银行的贫困标准。上面列举的高收入、高福利国家,以全国家庭收入中位数为参照,采用相对标准来划分贫困。

以日本为例,家庭收入低于全国家庭收入中位数的一半即为贫困。按照日本2018年的家庭收入标准,全年收入低于122万日元的日本家庭属于贫困家庭。换算成人民币,家庭年收入低于7万5千元人民币的日本家庭属于贫困家庭。这些家庭大约占日本总人口的16%。

美国和英国等其他高收入国家的贫困划分标准和日本类似,采用相对标准。

可以看出,在这些高收入高福利国家,贫困家庭的划分是和本国人普遍生活水准相比较之后的结果,而不是因为那些家庭无力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这就引出了关于贫困的另一个定义——“相对贫穷”。顾名思义,相对贫穷就是上面已经提到的、低于本国人普遍生活水准的相对状态。

中国既不采用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衡量,更不使用“相对贫穷”的划分标准,而是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贫困划分线。

中国目前实行的极度贫困标准或是脱贫线是每人每年收入2,300元人民币,换算成美元之后相当于每人每天1.7美元收入。上面已经强调过,世界银行的1.9美元贫困标准,指的是实际生活支出而不是收入水平。显然,中国的“极度贫困标准线”,是偷偷地用自创的收入水平替换了世界银行的实际生活支出。这样替换之后,中国的贫困标准就远远低于世界银行的绝对贫困标准,因而也就在纸面上大大降低了中国贫困人口的数量。

但是,即使是按照中国自己已经降低了的贫困标准,由于无法进行独立调查和获得完整的统计数据,外界仍然无法确定中国贫困人口的真实数字,也无法核实中国是否真的完全消除了中国标准之下的极度贫困。

采用“相对贫穷”标准的意义

在上面例举各国贫困人口比例时,介绍了“相对贫穷”这个划分贫穷的标准。那么,为什么有些国家,尤其是高收入、高福利国家,要采用“相对贫穷”的标准来定义本国的贫困人口?

考虑到世界各国在经济发达程度和生活水准上的巨大差异,世界银行在2017年对实行多年的1.9美元贫困标准进行了补充和细化。新的细化贫困标准根据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将贫困线分为四个等级:

低收入国家:贫困线仍旧维持在每人每天生活费1.9美元

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贫困线上调至每人每天生活费3.2美元

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贫困线上调至每人每天生活费5.5美元

高收入国家:贫困线则上调至每人每天生活费21.7美元

这是一个介于世界银行“绝对贫困”标准和高收入国家“相对贫穷”标准之间的过渡标准。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人均GDP已在2020年突破一万美元,已经属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因此,按照世界银行新的细化贫困标准,在中国,如果每人每天生活支出低于5.5美元则属于贫困。换算成人民币,这个贫困标准线是每人每天生活支出低于35元人民币,或者每人每月生活支出低于1,050元人民币。请注意,是生活支出而不是收入。

中共官方没有发布过根据这个细化贫困标准得出的中国贫困人口数字。

中共总理李克强在2020年的一次记者发布会上说,中国有6亿人口月收入不足一千元人民币(注意,这一千元不是生活支出)。按照这个数字推算,在中国,每人每月生活支出达不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贫困线标准的人口应该大大高于6亿,这也就意味着至少半数的中国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世界银行推出细化贫困标准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与国民家庭生活水准之间应有的正相关走向。换句话说,如果家庭生活水准提高的步伐没能跟上国家整体经济发达水平的提升幅度,那么国家的发展并没有惠及到人民。但是由于信息封锁的原因,大部分中国民众并不知道世界银行发布的1.9美元绝对贫困标准,而了解细化贫困标准的人就更少了。

现在回过头来回答上面的问题:为什么高收入、高福利国家采用“相对贫穷”标准界定本国的贫困人口。

答案是:为了提高全体国民的整体生活水准。听起来这和中国民众所熟悉的中共口号没什么不同,但本质的区别是,这些国家没有停留在口号阶段,而是真的在这么做。

中国消灭了“贫困人口”,却留下了贫穷

无论是极度贫困还是相对贫穷,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而在理论上都不可能被完全消除。这就如同不可能把一只铅笔的一端完全削去。

对于一个对国民负责任的政府来说,贫困的存在意味着政府必须更加努力地服务,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生活水准和缩小贫穷和富有之间的距离。在这样的国家,即使是处于贫困当中的人们,也会因为来自国家的扶助而感受到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借助于来自政府的各种可持续扶持,贫困之中的个体就有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更快地摆脱贫穷。

相反,对于一个把对国民的责任放在末位的政府来说,贫困人口的存在意味着财政负担,是使政府丢失颜面的家丑。政府急切想做的,不是系统化地消除贫困,而是急不可待地把贫困人口的数字变为零。中国政府就是这样一个政府。

在中国,消除贫困人口的“好消息”不仅不能切实帮助到在贫困中挣扎的人们,反而使他们变得更加无助。因为“贫困人口”这个概念一旦被政府“消灭”了,这些在真正贫困中挣扎的人口就不再受到关注,哪怕是一次性的扶助也会随之消失。贫困之中的个体,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的希望就会变得越发渺茫。

贫困是中共对中国施加的咒符

贫穷在世界各国广泛存在,但是在程度上有着天壤之别。各国和众多国际组织尝试着各种消除贫困的努力,不同的动机和方式产生着完全不同的结果。虽然个人努力也能使自身的贫困状况得到部分改善,但是成功摆脱贫困需要政府协调下的多维度可持续性的生态扶持。

在缺乏政府行动意愿的大环境下,仅仅依靠自身努力而成功摆脱贫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中国的广大贫困人口,身处的正是这样一个被中共施了魔咒的险恶劣环境。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议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906/1950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