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好文 > 正文

名家专栏:中共给民营企业又多上了个紧箍咒

作者:
北京过于沉迷于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没有意识到再增加一个规划局和一层政府领导并不会引起私营企业的热烈反响。毕竟,正是政府的计划和高压指导摧毁了企业的信心。最新的努力很可能会失败。在某种程度上,这让人想起另一个关于自上而下激励的笑话。这个笑话是这样说的:揍没了士气的士兵们就是欠揍,要一直把他们的士气揍出来。

2023年7月4日,在北京一家购物中心,在巨型屏幕上播放着中共领导人习近平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发表讲话的新闻画面。

英文大纪元专栏作家Milton Ezrati撰文/任季编译

听来就是个笑话,却是当今中国发生的真事儿。在中共的高压管制摧毁了私营企业的信心并摧毁了大部分国民经济之后,中共决定成立一个新的政府机构来解决民营企业问题。名义上,该机构是负责协调各政府机构为民营企业服务,实际上,民营企业头上又多了一个紧箍咒。

本来问题就是干预管制过多,那么只要能让民营企业家们相信不再干预,问题就会解决,但中共当局既看不到这一点,更谈不上做到这一点。

中国面临着巨大的经济问题,仍然是经济主要驱动力的出口正在下降,从去年3月到8月(有数据可查的最近一个月)下降了近7%。中国最大的客户欧洲正处于衰退期或接近衰退期,采购量比以前减少。美国经济迄今为止虽然避免了衰退,但增长速度相比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明显下降。

这一经济现实,再加上北京与华盛顿之间持续的紧张关系,使得美国购买中国产品以及对中国的投资都有所减少,中国与俄罗斯贸易的增长无法抵消这种疲软。与此同时,房地产也呈现自由落体式下降。房地产曾经占据中国经济的30%左右,但大多数开发商已经破产,房价不断下跌,吞噬了数百万中国人的财富。

如果这还不够的话,中共实行了数年新冠“清零”政策的封锁和隔离,使中国经济雪上加霜。今年早些时候,中国政府取消了这些错误的政策,消费出现了短暂的回升。然而,这种来自于最富有阶层的消费增长是短暂的。普通中国人在经历了严格的封锁后,不知道自己还能否指望定期领到工资。由于房产是家庭财富的主要组成部分,当房产消费开始疲软之后,大多数中国人的消费支出已经无法支撑中国政府所维持的整体增长率。

中国私营企业遭受清零政策的影响与家庭遭受的影响大致相同。单是这一点就足以扼杀信心、限制投资、扼杀任何扩张的冲动,但还不止于此。

在疫情爆发前的一段时间和疫情爆发期间,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和他的同僚对私营企业表现出敌意,批评它们追逐利润而不服中共的管制。习近平甚至威胁这些民营企业家说,中国终于达到了可以回归马克思主义原教旨的发展水平。相应于这种观点,中共拒绝为马云的零售帝国提供融资,并有效摧毁了原本快速增长的私人家教行业。

2017年9月20日,阿里巴巴集团执行主席马云在纽约彭博全球商业论坛上发表演讲。(John Moore/Getty Images)

因此,私营企业的退缩也就不足为奇了。尽管中共政府一直在反复实施国家财政基建的大笔投入,而且中国的大型国有企业也增加了投资,但实际上大大小小的私营企业都在后退,今年上半年它们的资本投资减少了0.2%,7月份的削减幅度更大,今年前7个月录得了0.5%的降幅。

对此,中国共产党已经改弦易辙。不久前,习近平还在诋毁私营企业家,而最近他则称他们为“自己人”。只是私人投资加速下降说明,这种言辞上的改变至少目前没有奏效。因此,中共开始采取更实质性的措施,要促进私营企业扩张。这真像说相声抖了个大包袱。

中共没有鼓励私营企业追求利润,也没有向它们保证中共政府不会干涉,而是成立了一个新的政府部门来推动私营企业的发展。中国的规划机构——国家发改委表示,这个新机构将指导中国私营企业的发展,监督私营企业的运营,对它们遵守党的方针路线情况进行管制。这正是最初破坏信心的原因所在。中共左右手互博,自己玩得很嗨。

且不说新成立的民营企业发展局不太可能有很强的洞察力,一个处于国家发改委之下的单位,在庞大的北京官僚机构中,显然也没有什么能力帮助私营企业。据发改委人事司司长张世昕介绍,这个新的规划局只是个司局级。

显然,北京过于沉迷于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没有意识到再增加一个规划局和一层政府领导并不会引起私营企业的热烈反响。毕竟,正是政府的计划和高压指导摧毁了企业的信心。最新的努力很可能会失败。在某种程度上,这让人想起另一个关于自上而下激励的笑话。这个笑话是这样说的:揍没了士气的士兵们就是欠揍,要一直把他们的士气揍出来。

作者简介:

米尔顿‧埃兹拉蒂(Milton Ezrati),是《国家利益》杂志(隶属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人力资本研究中心)特约编辑,总部位于纽约的通信公司Vested的首席经济学家。曾担任Lord,Abbett&Co.公司的首席市场策略师和经济学家。经常为《城市杂志》撰写文章,并定期为《福布斯》撰写博客。他的最新著作是《即将到来的三十年:未来三个十年中全球化、人口和我们的生活》(Thirty Tomorrows: The Next Three Decades of Globalization, Demographics, and How We Will Live)。

原文:Beijing Just Does Not Get Irony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930/1960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