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经济衰退论可休矣?

2023年7月12日,一名男子在北京中央商务区。路透社图片

中国统计部门公布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后,官方新华社本周五发表评论,为中国经济叫好。那么,中国经济真的走出衰退了吗?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中国GDP年增4.9%,比第二季6.3%的增幅低了1.4个百分点。中国今年前三季度的GDP成长分别为4.5%、6.3%和4.9%。

10月20日,“新华时评”表示,中国经济GDP前三季度“成绩单”同比增长5.2%,从工业、服务业、消费、投资等指标来看,经济呈现持续恢复向好势头。文章还列举部分数据佐证:消费方面,今年中秋、国庆假期超8亿人次出游、中国国内旅游收入超7500亿元人民币;出口方面,广交会规模再创新高,包括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在内的“新三样”产品规模增幅达172%。

与此同时,中国商务部周五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1至9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7814家,同比增长32.4%;但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9199.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4%。

学者:中国走出经济衰退言之过早

中国经济真的走出衰退了吗?“我觉得言之过早,这样的复苏事实上只是政策带动的效果而已。”台湾的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员王国臣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

王国臣进一步分析,今年7月中国进出口等多项数据大幅衰退,中国人行8月份拼命“放水”货币,创下史上第二高,而第一高就在9月份。在政策拉动下,中国前三季度的数字才不至于太难看。但是,进一步观察成长动能,外商直接投资(FDI)在第二季度暴跌近9成,民间投资亦为负成长,仅消费同比增长6.8%,并非太突出。

“中国GDP数据佳,为何仍未振兴股市情绪?”香港《经济日报》指出,在10月18日中国公布GDP后,19日才公布各行业详细的数据显示,GDP数据内的11大产业中,工业第三季的GDP占比为31.3%,比今年首3季的32.3%下跌1个百分点;金融业、房地产业及资讯传输、软件和资讯技术、服务业等,在第三季GDP的占比都出现下降。

湖北省十堰市一家工厂,工人们在操作底盘车架。(美联社图片)

“中国经济还是存在很大的风险,没有明显复苏。现在用结束衰退定论,言之过早。”台湾的健行科技大学财务金融系副教授张鼎焕受访时,也持同样的看法。

张鼎焕表示,中国这次数据发布只比预期好一点,并不意味经济已经从谷底攀升。首先,过去扮演经济火车头的房地产仍有好几个房企未爆雷,再加上房地产去化没有明显改善,仍需要相当长时间消化:“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跟已开发国家的产业结构相差不远,目前仍看不到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社会风险增加

据中国媒体“第一财经”整理的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上个月在第五届外滩金融峰会全体大会的主题演讲内容,其研究团队预测,中国全年GDP应在5%以上,由于去年增速只有3%,两年平均4%左右,低于疫情后前两年平均5.1%的水平。

刘世锦提及,中国经济两大新增长动能,其一是中低收入群体与中高收入群体在终端需求结构的差距。中国虽有4亿中等收入消费群体,但有一种说法是,中国还有5亿人口没有用上马桶、10亿人口没有坐过飞机,要把这些需求部分挖掘出来;其二是提升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

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即一个国家因某些优势达到一定收入水平后,就停留在该经济水平的情况。2022年,中国人均GDP为12819美元,首次超过全球人均GDP水平。

王国臣认为,中国“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已经发生,因为它的经济走势平缓,难以跨越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值。他更关心的是贫富差距问题,虽然中国储蓄率增加,但这仅限于少数富有阶级有钱存款,大部分的受薪阶级却是负债增加:“尤其表现在银行的信用卡债务,而还不出信用卡费、欠卡债的人越来越多,这表示大多数的民众是没钱。在这种情况下要刺激消费,不管是食品、耐用品甚至是房屋都很困难。”

张鼎焕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当贫富差距扩大时,人们会产生忌妒心甚至是恨意,社会冲突必然发生:“只是在中国大陆对言论和思想自由较强力的控制下,可能还没有爆点出来。但是随着贫富差距日益恶化,民众心生不满的情绪恐怕在酝酿中。”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RF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1021/1968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