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政党 > 正文

以色列买椟还珠,哈马斯火中取栗

多事之秋,点到即止。

今天,远处战争有升温的迹象,不少朋友担忧三战。

其实不必这么悲观,无非就是俄乌、以哈战之外,印度与巴基斯坦边界磨蹭,缅甸军阀相互推搡几下,对它们早就是常态,所以一下堆放起来,说成有人故意放烟雾弹更合适。

我的判断依然是,不会有三战,只会是二战彻底终结,和平秩序的漏洞历劫后被修补。最大的资本与军事力量——美欧英日等等,根本没有参战的利益驱动,并且,也没有相对的力量能让它们卷入到热战当中。

世界整体还是进步的,一战二战混杂的国际格局,随着时代变化已然泾渭分明。大帮援乌,鲜有挺俄,结果摆在那里。就算隐藏几个上不了台面的暗力,但充其量也不过捣乱,恶心人而已。当然,这是大层面上的说法,回到现实,双方来往倒也平分秋色,因为真正的决战没发生过。

中东战争打了五次,以色列见好就收,总想图别人心平气和地接受自己的名分,无异于买椟还珠,把战败方唯一能听懂的战争决定权给丢了,这才导致无休止的动荡局面。

说起来挺有意思,犹太人无论在哪个行业都出人类顶级人才,偏偏政治上短缺了,这大概是以色列缺失一千多年根基的原因。敌人都全世界公开喊抹去以色列,也是那样做,但以色列每次回击得胜,总想着给和解留下余地,反复掉进一个粪坑,历史上,找不出第二国。

这是原本是好机会,哀兵之势骤起,无奈又陷入惯性内斗,战时内阁组建不到二十天,内塔尼亚胡又玩起了政治建设手段。哈马斯怎么打,原本是军队的事,但他想抓权,于是插手进去。他真得向泽连斯基学学,负责外事为主,塑造国家舆论形象,如此打哈马斯,不说手到擒来,也不可能越发被动。搞得三四十万大军现在干耗着,以色列被“人道主义”给缠上。

记者问,你们地面进攻做好充分准备了吗?他回答:将军们建议,速战会危及士兵生命,还没做好巷战计划,不如选择毁灭性的空袭来摧毁哈马斯的地道网。

惹得国防部长愤怒回应:我们早就已经准备好了全面进攻。

于是气氛僵持,铲除哈马斯的铁剑行动还没正式开始,赶走内塔尼亚胡的呼声却引人注目。

搞得美国也很尴尬,你们想怎么做,给个说法?至于说法给了没有,不好猜,反正美国派了顾问过去,大概率充当调解角色。阵前搞这些事,也是政治不成熟的体现。

反观哈马斯,却是始终团结顽强,始终邪恶下作,可以像鬣狗一样掏肛,也可以像丧家犬一样四处摇尾乞怜,虽无底线,但目标是明确的,就是求生。从卡塔尔伊朗到俄国,甚至神秘国,无不将助力发挥到最大,搏得哈马斯等同巴勒斯坦苦难的美名。虽说国际上难有多少国家买账,最终难逃棋子命运,葬身战火,但眼下毕竟还在腾挪,毕竟明晃晃的跑到俄国去,把底牌都亮了出来。

以色列的回应是欠缺强硬态度的,之前与俄国保持暧昧,还能解释为保全策略,不趟浑水,但如今,不说绝交,起码也得趁机将恐袭组织与侵略国捆绑起来,一来可以回应拜登演讲要义,白捡盟友情谊加分;二来,树立正义形象,舆论上占得先机,要知道,台面上,俄乌战不支持俄国的成员国,可是占了大多数。

说到底,以色列还是把位置摆得太高,孤身被围在中东,仍是天选傲骄姿势。真是大可不必。

看看那些在恐袭中遇难的、被哈马斯绑架的,百年间被侵扰的,以及连自卫反击都被人道束缚手脚的,全体以色列人,谁敢说以色列的苦难就比巴勒斯坦的少?

真是遗憾啊,世界都看得清楚,偏偏他们自己给忘记了。

被灌输的巴以仇恨

哈马斯恐袭引发舆论场的混战。唯立场论者的占比高得令人悲伤。欠缺逻辑、坚守仇恨、满脑被灌输的碎片历史,是他们共同的特点。

这几天,我在临睡前的冥想里,总是容易走神,有一个念头反复浮现:我何尝不是身处巴勒斯坦的加沙地区。

楼下汽车不断驶过减速带,我想象那是坦克和炮声;我在加沙被围困,围困我的是我的同胞,因为在他们眼中,我屁股坐歪了。当然,我也必须庆幸,他们毕竟不是哈马斯。我也只是躺在温暖的床铺上。

但我仍然可以感受加沙平民的绝望,也可以洞悉巴以冲突。

有些历史是本烂账,残破不全,想赖账的人故意撕碎它,并写出谎言将其修复,这才是冲突的根源,也是引发灾难的罪魁祸首,而不是理性群体探讨的宗教文化的矛盾。

更深入一些,不同宗教抑或世俗文化只是表象,其本体是不同的利益分配形式。投置在巴以冲突上,被夸大的伊犹矛盾,随着时代变迁,由“掌权者间的矛盾”转化为“独权与民主平权间的矛盾”。说得文绉绉的,还是通俗翻译下:哈马斯之所以要消灭以色列,不过是为了独享巴勒斯坦人人应得的分配权。

很多人不知道,1980年开始,以色列找到了化解巴以冲突的捷径,支援巴勒斯坦发展经济;持续到1993年,巴以签定历史性的和解条约。可是哈马斯跳出来,撕毁和约,并绑架上所有的加沙平民,中断和平之路。

哈马斯需要贫困的巴勒斯坦,唯有贫困的土壤才能培育反对以色列的力量——这也是以色列经济和解之路的对立手段。

哈马斯高层知道,只要生存在加沙的巴勒斯坦人陷入贫困,自己就能独享两道财源:截取国际每年给予的援助资金;招募贫困青年,接单发动恐袭挣大金主的钱。

而要想维持理想的贫困状态,不仅得保持与以色列的战争状态,还得不停向平民灌输仇恨,精神上奴役他们。宗教此时成为最合适的武器。

从结果看,哈马斯的手段是很成功的。我们用以色列做个参照,不同教派的公民相处融洽,彼此平等。而在加沙,明明是哈马斯绑架了巴勒斯坦人,但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却能将仇恨转移到以色列身上,尽管他们知道,只要与以色列联系,就能领略到更好的生活。

在加沙二百多万的巴勒斯坦人当中,每天约有两万懂希伯来语的中青年,穿过围墙进出以色列。尽管不能在以色列境内过夜,从事的也是底层不需要文凭的工作,类如建筑、清洁、厨艺,薪资也只有以色列人的一半,但却是加沙境内的二十倍,一人工作,养活全家绰绰有余。

然而,这些向往更富有生活的巴勒斯坦人,却被留在加沙的同胞视为巴奸。贫困让更多的人眼光局限在内部世界,不断曲卷,以至他们的多数人会希望哈马斯对以色列更加强硬,这样他们就可以获得在加沙境内最高薪的工作:用无缝钢管加工火箭弹。

我们可以想象,恐袭那天,射向以色列的火箭弹,会让多少可怜的巴勒斯坦人内心洋溢出喜悦,精神加物质上的,真挚的喜悦。

很多时候我会想,哈马斯掌控下的巴勒斯坦人,步入这种荒诞可悲的境地,以色列也得负有相当责任。更准确来说,我们不能要求被奴役的平民自发觉醒,甚至奋起反抗,而应该要求具备更文明的更大力量的以色列,将哈马斯消灭。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国产神灯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1028/1971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