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这些兄弟们“争义” 改变彼此命运

作者:

无私是最难得的品德之一,无私的表现往往能感动天地,在人间也可能得到具体的回报。在历史的长河中,家家都有一本故事册,一些展现无私的兄弟情谊的故事——兄弟争狱,兄弟争义甘心赴死,兄弟慈悲无惧疫病,这些历史上的真实故事,种下永恒的情义,给人温柔的慰藉,也给予后人种种启发的力量。

温柔的力量

明朝万历年间有位进士名唤陈世恩,是夏邑(河南商丘)人。

他家有三兄弟,他排行老二,哥哥是孝廉,小弟从少小就游手好闲,每天和太阳一样早出门,日落西山还不见人回来。

兄长孝廉每每严辞厉色规正他,他依然我行我素。世恩对哥哥说:“这样做徒伤兄弟的友爱,没有益处。”

世恩每天夜里亲身等门守候着弟弟,等到弟弟回来,就亲自为他开门,对他嘘寒问暖:“肚子饿吗?弄个热食给你吃。”

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弟弟终于被感动,真心悔过了,从此不再晚归。

万历己丑年,陈世恩中进士,官运渐渐亨通,那时长兄已经去世了,长兄的侧室吴氏还在。

一天吴氏的弟弟吴三,来探望姐姐。吴三戴着旧帽子,衣衫褴褛,一副贫贱的模样。

陈世恩邀请他上座,与他面对面进食。

这时陈世恩的弟弟刚好回家,看到这个不速之客,问二哥说:“给他吃喝尽够了,为何延请他上客座呢?”

陈世恩说:“庶嫂无儿无女,年少就孀居,为哥哥守制,我心中很感动,很敬重她。人家说爱屋及乌,请她弟弟一起对坐吃饭,又何妨呢?”其弟听了哥哥的一番话,非常叹服。

陈世恩有两个儿子——吴升和吴陛,都登了进士。

兄弟争狱

郑湜生于明朝洪武年中。当时宰相胡惟庸因案被明太祖处死。天外飞来横祸落在郑湜一家六兄弟头上。有人怀怨诬告郑家兄弟都是胡党一伙,在胡惟庸生前与之有往来。因而,郑湜和兄长六人成了官府急急拘捕的对象。

郑湜的兄长们要上京赴官府应审,郑湜说:“弟弟在此,怎忍让各位兄长去承受刑罚呢?”

他说让他一人上京去见府吏说个明白。

他二哥郑濂,因为别的事情已经早先到了京师。看到弟弟郑湜来到,就对他说:“我在家中比你年长,该当我去认罪,这事与你没有关系。”

郑湜说:“哥哥,让我去说个明白。万一没办法洗清咱们家的冤屈,就让弟弟一人去伏罪。”

兄弟二人都争着入狱。他们的事情传到了明太祖耳中去了,太祖就把兄弟两人都召到朝廷,慰劳他们。

太祖对身边近臣说:“你们看看像他们这样的人,会胡作非为吗?会愿意跟从别人去干坏事吗?”

结果两兄弟都被提升为朝中参议。

兄弟争义,甘心赴死

孙棘,生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当时家中有男丁就要出丁戍边,每家出一丁。他的弟弟孙萨答应由自己去充军。

孙棘的妻子许氏跟他说:“夫君是我们家的户长,怎可把这危险的差事让弟弟去承担呢?母亲临死之前,把小弟托付给你。现在他还未婚娶,还未成家立业。而夫君已有两个儿子,即使战死沙场,也没有后继无人的遗憾了。”

孙棘听了妻子的一番话,立即就到郡府去,提出代替弟弟孙萨戍边的意愿。结果呢,弟弟孙萨不同意,不愿兄长代替自己服兵役。

两兄弟争着这个危险的差事,反倒让太守张岱心中起疑,不知他们葫芦里卖什么药,于是就把兄弟俩分开留宿,并派役吏私下去查个究竟。役吏各自经过一番细查之后,回报太守,哥哥和弟弟都是和颜悦色,甘心赴死的,请太守能成全。太守张岱被孙家两兄弟的无私之情感动了,特地为他们写了书表呈报上去。结果两兄弟得到圣旨,特许免征。

兄弟慈悲,无惧疫病

庾衮是晋朝咸宁年中的人。一年大疫流行,庾衮有两个哥哥在大疫中死去。二哥庾毗又告危,父母和家人都在外避祸。庾衮独自一人留在家中,不肯离去。

他亲自服侍身体极度衰弱的哥哥,不分昼夜,不眠不休地为他调理汤药。有时抚着两个死去的哥哥的棺木哀泣。过了百多天,大疫消失不见了,家人才又回到家中。这时二哥庾毗也痊愈了,庾衮则全然无恙。

大疫有眼

大疫有眼,好人不染疫!史上这样的明证不少。

隋朝时,岷州的民俗畏疫,家中一人染疫,全家人都躲得远远的,以致病患无人扶助,往往难脱一死。辛公义出任岷州刺史时,观察到这种陋习,就贴出布告,凡是家中有染疫的病患都送到州办事厅来安置。盛夏时节,厅廊里挤满了染疫的州民。

辛公义在病人间设了一坐卧榻,他本人办公、睡觉都在这儿。他捐出了薪俸为病患准备医药,细心呵护他们,询问身心状况,并引导他们遵从医嘱,养护自己。后来这些染疫的人都一一痊愈了。这时,辛公义就召集他们的亲戚,跟他们道出关键指引迷津:“死生有命,岂能互相染疫?疫病若是能染给别人的话,我应当死去很久了!”

那些对染疫的家属不管不顾的人,此时都满心惭愧地感谢而去。此后,岷州的坏风俗也为之一变。

资料来源:《德育古鉴》

2022-12-03

责任编辑: 吴量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1207/1987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