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若你看透因果,人生不再内耗

起落境遇之间,福祸自有因果。

明朝时,三十四岁的袁了凡去栖霞山拜谒云谷禅师,进行禅修。

在一次对谈时,他忧愁地告诉云谷禅师,他曾被算命先生说,官做不大,命中无子。

云谷禅师问了他一个问题:你是想得到高官厚禄及子孙绵延?

袁了凡点头承认。

云谷禅师告诉他,命由己立,福由己求。一切皆有因果,何必自寻烦恼。

袁了凡醍醐灌顶,不再灰心丧气,最后因勤恳治学而考中进士,因积极养生而生了许多孩子。

国学大师齐善鸿说,人间道理千千万,唯有因果不虚。

万事万物皆在一饮一啄。

我们只管专注于当下,不必慌张,一切自有最好的安排。

01

得失因果

1997年,贾平凹被一位叫安波兰的法国翻译家找上门,对方表示愿以1万美金买下《废都》在法国的版权。

当时这部小说备受争议,他遭到很多批判,处于人生最低谷。

所以一听到这个条件,贾平凹便欣然同意,很快签订了合同。

没过多久,一个懂法语的朋友来访,看了合同后说:“老贾,你被骗了啊。”

原来,合同上写的是1万法郎,而不是当时说的1万美元,两者相差四五倍。

贾平凹气得当即就决定飞往巴黎,和对方打官司。

朋友赶紧拉住他说:“你现在去打官司,你会法语吗?你有门路请律师吗?”

听到这话,贾平凹一下子沉默了。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地说:“算了,毕竟法国人能看到我的作品,终究是好事。”

很快,他就将此事抛在了脑后。

但没想到,几个月后,一条爆炸性的消息就传回国内:

法国版《废都》,一举拿下了法国三大文学奖之一的“费米娜文学奖”。

这次获奖,使得国内文坛开始重新评估《废都》,并最终肯定了它的价值。

事后,贾平凹很是感慨,没料到放弃了一些利益,却得到了巨大名声。

亦舒说,有得有失,才是人生,切勿愤愤不平。

对于一时的失去锱铢必较,最后只会给自己找不痛快。

人生不过得与失的集合体,命运在这一刻会拿走你一些东西,下一刻也会馈赠你一些东西。

生活不由人,得失亦难量。

凡事紧紧地攥在手里,就会自囚于内心牢笼里。

看淡点,想开点,很多失去的,在兜兜转转后,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回到自己身上。

大概就如余光中在《舟子的悲歌》中写的:

一条破老的白帆,漏去了清风一半,却引来了海鸥两三。

02

成败因果

画家李可染有一枚图章叫:废画三千。

这是为了鼓励自己不要担心画得不好,因为画差了也没关系,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他说,怕画坏就会墨守成规,不敢突破,老在自己的圈子里转,这是懦夫性格。

成固欣然,败亦可喜。

人这一生要经历明浪暗礁,要遇高峰险隘,在抵达终点前,必然有无数次跌倒和爬起。

看不透这点的人,可能一点不顺就抱怨连连,容易就此消沉,沦为庸人。

通透的人明白成败皆是过程,他们以失败为养分,以苦难磨炼自身,最后越挫越勇。

余华的成名之路并非顺风顺水,写作初期的他经常被退稿,有些稿件甚至直接被邮递员扔回了院子。

当时,余华有位同事就劝他放弃,说自己也曾这样努力过,还说“我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

但余华反倒有一种“你越退我越写”的气势。

他拿着退稿会先研究为什么会被退稿,然后看看是哪里退回来的,再找一个比它更低档的杂志寄。

余华说,自己的手稿被邮寄过的城市,比他后来三十多年去过的城市还多。

无论遭遇多少失败,余华都耕耘不止、练习不息,最终凭借《活着》一举震惊文坛。

经事长志,历事成人。

无论是工作上失意,还是考试上败北了,这些难关既是磨你的,也是来渡你的。

人生如长河如海,决定胜负的是百川聚来的泓沛,而不是一关一隘、一时一地的亏盈。

03

福祸因果

王阳明曾说:“人间道场,淤泥生莲,世间磨难,皆是砥砺切磋我也。”

生活是道场,低谷是修行。

王阳明因为得罪了宦官刘瑾,被贬到贵州龙场。

龙场处在万山丛棘之中,瘴气弥漫。

不少贬谪之人在龙场,熬不过半年就会抑郁病死。

虽遭遇困境,王阳明并未就此颓废消沉。

他找到一处山洞栖身,白天开荒种菜,晚上打坐读经。

回想这些年来接二连三的不幸遭遇,王阳明却自我宽慰道:“目见荒荒,心向明日张。”

放眼是一片狼藉,心中却盛满光明。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虽身处龙山这样的恶劣环境,王阳明却有时间把一生所学的儒释道融会贯通,也能沉淀内心,叩问心中的大道。

三年之后,王阳明一夜悟道,心学大成。

没有这次的贬谪之行,就没有这一场名传千古的龙场悟道。

潮落中蕴含着潮起的力量,衰败里藏着新生的希望。

一味哀叹自己山穷水尽的绝境,就难以迎来柳暗花明的转机。

生活特别仁慈的地方就在于,永远会给乐观的人以入口。

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小时候得过天花,差点丢掉性命,后来虽然侥幸痊愈,从此变得体弱多病,药不离身。

而且因为天花,他的左眼球上长了一层白膜,视力也变得模糊。

他从未自怨自艾,反而因为眼疾,让他更加珍惜读书的日子。

顾炎武勤奋苦读,每天温书两百页,功课做不完,绝不睡觉。

他以过人的毅力抄写了三百万字的《资治通鉴》。

外出时,也在毛驴上挂着书,边走边读,随时查阅。

历经几十年的辛劳,终于成为有明一代出色的学者。

有人说:因为眼疾,间接造就顾炎武成为一代大家。

起落境遇之间,福祸自有因果。

不抱怨低谷,因为今日愁云惨淡,明日可能就风光盛大。

1924年,梁思成赴美留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

有一天,他给父亲梁启超写了一封信,说自己已经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了3年,每天都在画图绘制,忧愁出路何在。

梁启超回信说: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

能折磨你的,困扰你的,无非是一时的失败、一事的不如意。

学会停止内耗,活在当下,想要的自然都会水到渠成。

最后送给大家沈从文的一句话:凡事都若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若宿命的必然。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洞见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1208/1987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