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一生未娶,无愧于人

作者:

上世纪30年代,陈岱孙在清华新林院3号寓所前

但凡看见过这幅照片的人,都会惊讶这位清华教授,何以长得如此帅气。他不但学识渊博,而且风度翩翩,篮球、网球、游泳、跳舞,无一不会。

朱镕基称他是一代宗师。他和马寅初并称中国经济学领域的两大泰斗。他学贯中西,曾用八年时间,编写了一部财政学教材《比较预算制度》,可惜未及问世,便因抗战爆发而毁于战火。后逢系列运动,许多学者见风使舵,迎合著书,他却屹立不移,没有发表过一篇论文,没有作过一次学术演讲,整整沉默了二十年。

他以这样的人格,赢得了无数人的尊重。即便动乱年代,工宣队进驻学校,也没有主动去侵犯他。他是同时代人中极少躲过了浩劫的知识分子,被誉为最后的贵族。

他就是陈岱孙。

1900年,陈岱孙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书香世家,这个家族的族谱上排列着21位进士和108位举人。

作为陈氏宗祠的后代,陈岱孙也续写着自己的辉煌。他18岁就考取了清华学校,两年后获得留学美国的资格,进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和哈佛大学深造。26岁取得博士学位,并摘得全美大学生最高荣誉的“金钥匙奖”。

1927年,27岁的陈岱孙学成归国,被母校清华大学聘为经济学教授,一年后出任经济系主任。

两年后,周培源从美国学成归来,在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两人成为同事。当时,两人都是单身,常在一起搭伙吃饭。相处熟悉之后,还在一起学习射击,结伴去郊外打猎。

陈岱孙发现,周培源的方向感特别强。两人在山中转来转去,有时自己都转糊涂了,周培源却老马识途,认得归路。

周培源的这种定向能力,在后来谈恋爱时,发挥了巨大作用。1930年有人拿来一摞女生照片,他一眼就看中了王蒂澂,从此目不斜视,一直追进洞房。

原本,陈岱孙比周培源更具实力,追求王蒂澂胜率更高,但他却有意无意地退到一边,看着两人喜结连理。

抗战爆发,清华南迁,需要一个人为学校先行探路。校长梅贻琦找到陈岱孙,他二话不说,舍弃自己的家当,置自己研究多年的课题手稿和资料于不顾,立即动身上路,前往长沙,而后昆明,帮助清华完成了南迁的诸多事宜。

抗战结束,清华回迁,此时的校园已经被日本人糟蹋得满目疮痍。曾经的图书馆成了手术室,体育馆成了养马场,地板被拆,实验室的各类器材也多有缺失。

为使学校回迁后能正常行课,梅贻琦校长指派陈岱孙北上恢复校园。1945年11月,陈岱孙和土木系教授王明之先期北归,主持清华校舍的恢复工作。

陈岱孙再次不负重托,每天奔走于清华和各处市场,采购所需木材和各种实验器材,安排专人养护花草树木。八个月后,清华学子北归,踏进校园,眼前的清华和八年前一模一样,水木清华依然如故。

梅校长不禁感慨,岱孙先生真是个办事人才!

但陈岱孙一生,最被人称颂的,还是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教学。他讲课张弛有度,条理清晰,语言简洁,绝无废话。从上课铃声响起,走上讲台,翻开课本,张口讲课,到最后一句话说完,合上书本,正好是下课钟声敲响的时候。每节课均是如此,让听课的学生叹为观止。有一次他讲完课了还没敲钟,大家都感觉意外,后来一查,原来是钟敲晚了。

在许多人眼中,陈岱孙不苟言笑,严肃有余,但他也不乏幽默,充满诗情画意。在西南联大期间,因条件简陋,教室都是铁皮覆盖的屋顶。有一天,陈岱孙正在讲课,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雨点击打在铁皮屋顶上,有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激荡有声,盖住了讲课的声音。陈岱孙于是停止讲课,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大字:“停课赏雨”。

同学们先是一愣,随即一阵掌声,纷纷走到窗前观赏大雨!这一场景后来成为难忘的记忆,被时时提起。

西南联大期间,因战时物质供应困难,不得不想方设法,寻求外界援助。陈岱孙因处事公正,被众人推选为主事者,负责将采购的物资,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分配。

那几年,周培源夫人王蒂澂因为患了肺结核,身体一直不好。周培源除上课外,还要照顾病妻和三个女儿,非常辛苦。多亏陈岱孙出手相助,替周家解决了不少困难。

当时,为了接送女儿上学,周培源买了一匹马。陈岱孙也买了一匹,寄养在周培源家。每到周末,两人便骑马去附近乡镇赶集,购买油、盐、柴、米、鱼、肉等生活用品。

久而久之,周家的女儿都很亲近陈岱孙,称呼他“陈爸”。陈岱孙也非常喜欢周家的女儿,拿她们视为己出。他尤其宠爱端庄聪慧的大女儿周如枚,对她爱护有加。周如枚长大后与梁从诫结为夫妻,成了林徽因家的儿媳。

在清华的教授中,陈岱孙英俊潇洒,器宇轩昂,学识渊博,怎么都是男神级的存在。但也因为太过优秀,终其一生,寻觅不到与他匹配的妻子,而只能选择孤独终老。

晚年接受采访,谈到自己的人生经历,陈岱孙说:我这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教书。他直到90岁还在带研究生,95岁还在组织博士生答辩。

即便如此,晚年的陈岱孙并不悲凉,他把自己活得宛如仙人般的平静和充实。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七点半吃早餐,八点开始阅读和写作。下午四点,才从书房出来,在燕南园的小路上悠闲漫步。

1993年,交往了60多年的老友周培源去世。失去了丈夫的王蒂澂,因为痴呆症而日渐衰弱,记忆也几乎完全消失。

有一段时间,她好像恢复了部分记忆,反复问她的小女儿:“陈岱孙为什么不来看我?”女儿安慰她说:“他比你年纪大,应该你去看他。”

从这以后,躺在病床上的王蒂澂,就再也没有提起过陈岱孙。

陈岱孙1927年回国,就一直在清华教书,直到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才离开清华,先是调中央财经学院任第一副院长,第二年又调北大经济系任系主任,直到1984年。按任教年限,他在北大的时间比清华还长,但终其一生,他对清华的感情从未改变,始终认为自己是清华人。

1997年,97岁的陈岱孙病逝。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意识已处于模糊状态,但仍然对身边的护士一字一顿地说:“这里是清华……”

2023-12-29

责任编辑: 吴量  来源:汉嘉女1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1230/1997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