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文集 > 正文

梁永安:好的爱情需要充分的阅读和游历

1月20日下午,天气阴冷,南京先锋书店内却是暖意融融的景象。挨挨挤挤的年轻人围了里三层外三层,他们都是为了梁永安的“爱情课”而来。

2017年,梁永安因在一席分享《在单身的黄金年代,我们如何面对爱情》走入大众视野。其实,梁永安并不专门研究爱情,他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关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中产化、城市化,以及精神文化领域里青年化的问题。

走出“象牙塔”开讲爱情,是因为梁永安发现,年轻人在人生中面临着众多选择,爱情可能是其中最自由的选项,“如果渴望拥有真正的爱情,又怕压力,最后只看条件,那么年轻人最大的自由都没有了。爱情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在文学和电影中,可以看到关于爱情的不同选择,所以我就开讲爱情课了。”

为了与年轻人进一步交流,梁永安入驻了多个视频平台。他分享的话题涉及异地恋、社牛/社恐、大城床还是小城房、考研还是工作等,因为讨论的内容切中当代青年的时代症候,他的个人视频账号在三年时间内收获了百万粉丝。“人间清醒”“年轻人的人生导师”等也成为年轻人赋予梁老师的新tittle。

梁永安从不试图为年轻人提供人生的答案,他以一种平等且真挚的朋友姿态,告诉年轻人面临着怎样的世界,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安放自我,又如何做出更适合自己的人生选择。他说,关于爱情,要保持积极的单身主义;他说,下移时代,青年一代的目光应该投向广阔的县城和乡村;他说,年轻人应该先找到喜欢的事业,再找到喜欢的人;他说,有了充分的阅读和游历,才能有比较好的爱情……字字句句,饱含着一位走过人生风雨的前辈对后辈的关怀与祝福。

通过自己的分享,他想向年轻人传达怎样的观念?梁永安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希望人们的思想能随社会转型一同步入“活法时代”,“包裹在传统问题里,生活变得‘量化’,努力工作、挣钱、成家、买房、买车,似乎很踏实、目标很清晰,但这些只是生活的条件,生活本身又在哪里?不要让‘量化’的生活将自己封闭了,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应该有另一种生命观。”

张垚仟王凡贯溪恩/文

阅读让人体会到生命的多种可能性

读品:我想《梁永安:阅读、游历和爱情》这本书的书名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您对人生成长历程的概括。您觉得阅读、游历和爱情这三者分别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梁永安:这三个词本身包含着成长。我在南京、西安、威海、云南高黎贡山等地生活过,在这么大的空间范围内移动,作为异乡人,我不断接触并融合新鲜的生活。人们曾经的生活方式是定居式的,活动范围很小,而现代人很多重要的生命感知都在游历中获得。但游历获得的直接经验最多在知识中占比百分之十,剩下百分之九十的知识都是间接获得的,阅读就是非常重要的途径。社会资源分布和社会发展并不均衡,阅读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精神上的贯通感、共通性和现代性。一个人必须通过阅读和游历,不断认识世界、体会世界,了解世界的丰富性和多元性,才不会因个人的单一性而陷于局限或狭隘,认为与自己不同的都不好。

爱情本身就是一种差异性的存在,有的人认为爱情或婚姻是自我实现的重要方式,整天苦恼伴侣不合心意。真正经历过阅读和游历,就知道存在差异是最好的,在差异化的价值连接中形成共生,在差异化理念的互动中,形成一种宽阔、宽泛的情感,而非限制在狭窄的标准或需求中。阅读、游历和爱情这三者中,爱情最难实现,好的爱情建立在个体对生命的充分理解与个体精神的充分发展之上,有了充分的阅读和游历,才能有相对比较好的爱情。

读品: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元,阅读似乎显得有些低效率。当下应该如何看待阅读的价值?如何在阅读中获得成长?

梁永安:书是有限的物质,但书背后的生命是无限的。每个人都是一部虚构作品,但往往容易被公众舆论、社会习俗等外部因素影响,做出“单一化”的选择。小说中大部分的选择不一样,比如安娜·卡列尼娜没有遵循上流社会的常规,打开了情感的另一面,感受到不一样的生活。很多人一辈子没有体验过真正的生活,活在从众性、惯性和弱点里,发自内心的打开生活、创造生活的欲望渐渐消失了。阅读可以让人体会到人生其他的可能性,让生命变得丰富且与众不同,赋予人自由且独立的精神。阅读在一定意义上使你真正拥有世界,让人更真实地活着,而非过着别人替你决定的生活,这就是现代阅读的意义。

近日,学者梁永安在南京先锋书店开讲

如何在不确定性中生活我们的经验还太少

读品: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人们的选择和社会思潮都趋于保守,近年来的“上岸热”“考公热”就是体现之一。这种情况下,年轻人应该如何寻找人生新的可能性?

梁永安:中国社会从农业社会转型为现代社会的时间并不长,如何在“不确定性”中生活,如何在新的历史位置上探索,经验太少。西方社会从文艺复兴时期就转型为市民文化,距今已经有600年,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变动时期,全球化背景下,现代人应该如何确立生命价值?如果将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视为标准,仍旧是小农观念。生活变得“量化”,努力工作、挣钱、成家、买房、买车,似乎很踏实、目标清晰,但这些只是生活的条件,生活本身又在哪里?

到底应该怎么生活?哪里有我的空间?什么是我发自内心热爱的?个人的价值在哪里?考虑到这些问题,要探索和学习的内容就多了,会想知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如何生活,他们有怎样的追求,不同行为背后有着怎样的文化渊源……这就需要去游历和阅读。

首先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变成“品味”。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文化,思考不同的文化与自己是怎样的关系,内心深处也许就会对上述疑惑有了解答,人的状态就不一样了。不要让“量化”的生活将自己封闭了,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应该有另一种生命观。

读品:关注您的视频和文章,我最大的感触是,与其说您在为年轻人提供答案,不如说您在孜孜不倦地告诉年轻人,这个转型时代里一切都是全新的、需要自己去寻找答案。当下,年轻人应如何处理个人价值与时代需求之间的关系?哪里蕴含着更广阔的世界?

梁永安:中国社会仍然处于“下移时代”,大城市和小城市发展程度差异较大,大城市的经济、文化水平发展好,各类组织和院校等优质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人们形成了往大城市挤的惯性。中国目前有大量青年挤在大城市,挫败感很容易特别强。

社会发展其实还有另一面,比如日本的东京和九州岛的某个乡村,生活品质上是贯通的。中国社会也在发生类似的变化,文化、艺术、商业等资源逐渐向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下移。年轻人应该有“下移”的眼光,接下来是中国县城发展的关键时期,县城连接着44000多个乡镇,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变化潜能。我特别提倡成为“新乡民”,“新乡民”不是“新农民”,“新农民”还在挖地种田,“新乡民”可以将大量城市中的文化、艺术等资源对接到县城和乡村。英国十九世纪初期,城市因工业化变得拥挤,大量市民来到乡下,带动了乡村的文化发展。

青年一代的历史价值在逐渐下移,下移到足够宽阔、能容纳大量人口的县城和乡村。这时,年轻人可以进一步挖掘县城和乡村的地方资源,比如家族文化、民间信仰、民间艺术等,像陕北的剪纸艺术或湖北的绣花鞋垫,都很有意思。我相信年轻人会逐渐看到生活和社会发生的变化,成为流动的“小蜜蜂”,而非固定在某个地方。国家和社会也将在青年的“下移”浪潮中获得进一步现代化的转型。

读品:今年还有一种名为“发疯文学”的现象颇值得关注,一部分表达正逐渐走向荒谬和抽象,人们似乎试图通过胡说八道来纾解自己的情绪。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梁永安:不论是思想还是文化,尤其是青年文化,最根本的价值是“距离”,距离中蕴含着观察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语言不一定是逻辑化的,或者像以往的主流语言,内在来源连接着传统文化。年轻人需要独立,需要属于这一代的表达。“发疯文学”的意义不在于词句本身,而是年轻一代有了属于自己借代性的表达,保持了怀疑和迷茫。这其实很好。

相信爱情提倡积极的单身主义

读品:在这些年与年轻人的交流中,您感受到他们普遍存在哪些疑惑?对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您有什么建议?

梁永安:对年轻人来说,两件事最重要:一是找到喜欢的事业,一是找到喜欢的人,做好一件就很不容易。年轻时,有的人认为找到“那个人”是最重要的,但我认为找到喜欢的事业更重要。现代社会与农业社会最大的不同,在于农业社会不需要主动寻找工作,挖地种田就可以;现代社会,对事业的选择则要经过磨练。大学毕业后的六七年,应该独立地探索或创作,认真地找到能让自己全力以赴又有时代发展价值的那件事,然后做好它。

一份事业所打开的世界与年轻人是否相合非常重要,“自我”就是你选择的事业。比如选择了写作,不断投稿,但又没办法发表,在这个过程中,你会相对清楚自己是个怎样的人,要成为怎样的人,应该追求什么,对社会和世界有更清晰的认知,“自我”真正出现了。成熟一些后,才明白该找一个怎样的人共同生活。很多人最大的问题是自我认知还一塌糊涂,就忙着找对象,找的对象也乱七八糟,婚姻和生活自然一地鸡毛。

读品:您刚刚提到一种极端:一些年轻人把爱情或婚姻当成头等大事。现在还有另外一种极端:完全丧失了对爱情的信心,打算孤独终老。您如何看待这两种极端?

梁永安:我提倡一种“积极的单身主义”,秉持这种主义的人相信爱情,一定因为爱情才和对方在一起,而非物质条件。这种人有自己对爱情的认定,因为这份从容,精神有其他落脚点,比如旅行、摄影、写作等,有一种一以贯之的生命的脉动。积极的单身主义者假设自己一辈子单身也能过得很好,在这种情况下,遇到爱情的概率非常高。我的一些朋友就是如此,一个朋友去西藏旅游,忽然看到一个男生,眼睛一望,就是他了,最后结婚了。保持自然的生命状态,千万不要倒计时,觉得到了某个年龄一定要结婚生子,特别焦虑。这种人最大的问题是扼杀了生命的可能性,没有给自己更多机会,匆忙结了婚,也许永远也遇不到真爱。

读品:马上要过年了,一些大龄青年难免被催婚,他们该如何应对催婚?

梁永安:年轻人要理解并感谢父母的催婚。中国代际关系中,父母觉得对子女的责任重大,催婚也是一种温情。父母这一代比全世界的同龄人辛苦得多,他们一方面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促进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哺育了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一代,存在差异是必然的。

年轻人不要整天和父母对着来,心态要有弹性、有活力,从容地面对父母。最重要的是笑眯眯地听,但不能完全服从。要明白自己的需求和选择,有能力安顿好生活并且打造好各个方面,做到这样已经不容易。生命需要自然成长,无法被催熟,年轻人不要焦虑,随别人催吧!

责任编辑: 李冬琪  来源:现代快报读品周刊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131/2011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