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文学世界 > 正文

爱默生:悲哀使我们再度成为孩子

爱默生一生经历过两次最令他悲痛的死亡,离去的是他的最爱,一个年轻的生命和一个年幼的生命。二十四岁时,他遇见十六岁的美丽少女爱伦,彼此相爱。爱伦身患肺结核,但他们仍在两年后结婚,婚后仅一年,爱伦在平静中离世。爱默生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天使今晨升天,我在世上孤身一人,有一种异样的愉快之感……”五天后,他在日记中请求上帝让他和爱伦团圆,但接着写道:“有逝去而永不回来的灵魂,这一无情的事实所产生的悲痛,我知道,会慢慢淡漠。我几乎害怕如此。……我将以平静的外表重新来到朋友当中,人家又会逗我笑乐,我又将在小小的希望和小小的恐惧面前躬腰曲背,把墓园忘掉。”

读爱默生日记时,我被这些话震撼,它们印证了我自己以前写的一段话:“亲骨肉——以及一切诚挚相爱的人们——生离死别,阴阳隔绝,一方面是无比悲痛,因为永无重聚的希望,另一方面这悲痛却似乎不可避免地会被琐碎的日常生活冲淡,而事实上只是被掩盖了而已,因为其实质没有发生一丝一毫的改变。这正是生命中的无奈。苦难之子啊,不必为此自责。巨大的悲剧与日常生活中琐屑的悲欢不在同一个层面上,所以前者才不会阻挡后者。”

日记记载,一个多月后,爱默生打开了爱伦的棺木。他没有解释为何这么做。他当然渴望再见爱伦,但他当然也知道,棺木里的尸体已经不是爱伦。这个行为像是对他自己的一个挑战,他要求自己不惧怕面对任何残酷的真相。

爱伦去世四年后,爱默生与比自己大一岁的粉丝莉迪亚相爱并结婚,两人生有四个孩子。他最喜欢沃尔多,这个小男孩俊秀可爱,是他的忠实伙伴,总在他的书房里静静地玩耍。沃尔多五岁时死于猩红热。爱默生在日记里写道:“他像一只小鸟那样停止了他的无邪的呼吸。悲哀使我们再度成为孩子——摧毁一切智力的差异。最明智的人也麻木了。”

这是爱默生一生中最巨大的悲痛,他为夭折的儿子写了许多首诗。可是,与此同时,他又一再谈论这种灾难的无意义。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完全不明白这种力量,它使我失去了人世间最漂亮的一个孩子。除了悲痛,我从这个事实中什么也没有悟到,它对我毫无意义,我只能遗忘和转移精力。”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这种灾难并没有把我改变。有的东西我以为是我自身的一个组成部分,失去它就会把我撕裂,……可是它离开了我,却没有留下疤痕。我真正感到悲痛的是,悲痛竟然没有给我任何教益,丝毫不能让我彻悟真正的自然。”人们喜欢美化苦难,宣称苦难能够给人带来智慧和觉悟。爱默生是诚实的,也是勇敢的,他承认并且正视苦难的无意义。

“最好的石墓,最大的地下墓室,底比斯、开罗、金字塔,对我来说依然是墓。我喜欢花园和育儿室。它们给我有创造性、有生命力、富有预言感的人造的词语。”这是爱默生日记中的一段话。

是的,他热爱生命,痛恨死亡。是的,他喜欢育儿室,育儿室给他灵感,使他写出了最美妙的句子,例如:“一个睡眠的孩子给我的印象是他是一个在非常遥远的国家里旅行的人。”“婴儿期是永生的救世主,为了诱使堕落的人类重返天国,它不断地重新来到人类的怀抱。”是的,真正能开启哲思灵感的,不是伟人陵墓的肃穆,而是育儿室的喧哗。

责任编辑: 李冬琪  来源:周国平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208/2015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