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物 > 正文

向中共传递情报的“红色大少”赵宗复 文革自杀成谜

—“红色大少”赵宗复

作者:
到了1949年2月,他还把太原地区的明碉暗堡和战壕地道绘成详图,派人送了出去。这些情报得到共军前线指挥系统的高度评价。此外,他还想策划军队起义,以便掩护更多的人通过封锁线。1966年文革刚刚开始,我突然听父亲说:“赵宗复自杀了!”这让我不敢相信,因为在父亲眼里,赵宗复是他比较佩服的共产党人。我听说自杀是叛党行为,像赵宗复这样背叛了自己家庭的人,怎么又会背叛自己的信仰呢?

一、出身豪门

赵宗复的父亲赵戴文,1867年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东治镇的一个耕读之家。他14岁的时候就读了徐继畲的《瀛环志略》,这对于他开阔视野、了解世界具有重要作用。此外,他对清代理学家陆其陇的学问和人品也特别佩服,故自号“次陇”,晚号“清凉山人”。

据《赵公戴文传略》介绍,他17岁应书院试,主考官批其文曰:“蛟龙和云雨,终非池中物”;24岁入晋阳书院,深研程朱之学;27岁应科试名列第一,因此被选入张之洞创办的令德堂深造。义和团兴起后,赵戴文返回家乡,组织民团护卫乡里。事平之后,他曾执教于宁武中学。

1905年,赵戴文以39岁年龄东渡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留学。在那里,他与五台同乡阎锡山成为莫逆之交,并一同参加同盟会。第二年二人携炸弹回国,在上海入境时,他掩护身藏炸弹的阎锡山顺利通关,显示了过人的胆量与智慧。

辛亥革命以后,阎锡山执掌山西军政大权,赵戴文一直是山西政坛的第二号人物,并享有阎氏兄长兼军师的地位。此外,他还在国民政府担任过内政部长和监察院院长等重要职务。

二、小义和团

也许是因为出身于这样一个家庭吧,赵宗复从小就比较任性。他在回忆自己的童年时说:“20年代中国官僚家庭,大多愿意和帝国主义传教士往来,我幼时曾随姐姐们在太原天主堂的加辣女校幼稚班游读。儿童谁不顽皮?洋姑奶奶们却动不动就责骂,还要禁闭到楼上,我就以火烧洋楼相威胁。从此她们就直呼我小义和团。而我幼小的心灵上也就种下了痛恨外国人和爱国的根芽。”

到了小学时代,有两件事对赵宗复影响甚大。一是他因为穿了一件新衣服受到同学的讥讽,从此他力求与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模一样,这种简朴的生活习惯成了他的人设。二是他曾带领同学进入山西省督军公署,搞声援五卅惨案的募捐活动。就因为这件事,阎锡山用军棍狠狠地惩罚了门口的卫兵,赵戴文也声色俱厉地把儿子教训了一顿。

中学时代,赵宗复在进山中学读书,结识了一个名叫潘建业(一说潘敬业)的人。潘是山西寿阳人,当时刚从日本留学归来,后来他改名张磐石投身革命,并成为《人民日报》的创始人之一。

1932年赵宗复考入燕京大学以后,潘建业也来到北平从事地下活动。经潘介绍,赵宗复还认识了正在燕京大学读书的“红色才女”杨缤。随后,赵宗复经宋劭文介绍,参加中共,并且担任过中共燕大的支部书记。此外,他还在党组织推荐下,参加了苏联红军总参谋部对日情报工作。

不久,赵宗复发展了赵中枢为下线。此人是阎锡山的资深幕僚赵丕廉的儿子,所以有人把他们二人合称为“红色二少”。

赵宗复在燕京大学写了不少作品,在题为《给》的文章中,有一个小标题为“大学是读书的坟墓”,可见其思想比较激烈。

三、长期潜伏

抗日战争爆发后,赵宗复接受了新的任务:返回山西,打入阎锡山集团内部,获取新的战略情报。起初赵宗复在续范亭领导的第二战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担任宣传科长,并与该会的常驻委员程子华取得联系。

出于对赵宗复的器重,阎锡山让赵宗复组建交通局并担任局长。于是赵宗复利用这一职务不仅与各根据地建立联系,还获取了大量情报。

1940年前后,为了高度机密的情报工作,赵宗复迎娶一个农民的女儿为妻。听说这个女子是逃荒过来被人收养的,因为没有文化,大家只知道她叫“喜孩”(音)。二人结婚以后,赵宗复让她姓赵,取名“熙赫”(与原名谐音)。赵戴文对此虽然很不满意,但也只好接受。这一年秋天,赵宗复和我父亲智力展被派往重庆中央训练团受训。

1941年初冬,我父亲听说阎锡山为了返回太原,要与日军谈判,便领导民族革命大学(简称民大)全体师生举行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王靖国主张严厉制裁;但赵戴文却以“他(指我父亲)还年轻,不懂得会长的深意”为由,主张从轻发落。

抗日战争胜利后,赵宗复担任进山中学校长。在进山中学的学生中,有许多高级军政干部的子女被赵宗复发展为中共党员。其中除了阎锡山的侄女阎淑瑜之外,还有杨爱源的女儿杨睿生,赵承绶的侄儿赵矿、侄女赵智军,王靖国的女儿王瑞书,于镇河的儿子于润沧,武世权的女儿武广贞,杨贞吉的儿子杨盛钦、孟际丰的女儿孟沚繁、李培德的儿子李凯明等。

1947年底,赵宗复被调离进山中学,先后担任山西省新闻处处长和教育厅代厅长。随着内战的加剧,太原成了一座孤城。为配合外围进攻,赵宗复不仅通过我父亲开出路条,把许多学生送出太原,还利用他们向外输送情报。1948年8月,因为有人在被捕后供出了赵宗复,于是他被软禁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他采取假自首的方式写了两份自白书。这两份自白书虽然让他躲过一劫,但是却埋下隐患。

软禁期间,他仍然利用一切可能向外输送情报。到了1949年2月,他还把太原地区的明碉暗堡和战壕地道绘成详图,派人送了出去。这些情报得到共军前线指挥系统的高度评价。此外,他还想策划军队起义,以便掩护更多的人通过封锁线。

1949年3月底,阎锡山飞往南京开会。临行前梁化之向他请示如何处置赵宗复,阎因为与赵戴文的友谊,嘱咐他不要妄自下手。后来梁想毒死赵宗复,却因为大势已去未能得逞。

四、悲剧结局

1949年4月24日解放军攻下太原以后,赵宗复得到解救。与此同时,他的自白书也成了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经过周密的审查,给他做出了如下结论:这“是一种政治上叛变的行为……应受开除党籍之处分”。不过,考虑到“赵的供词亦确未危害党的组织”,且后来“仍坚持工作不懈……推翻前供”,所以“可准其重新入党”。

1949年9月,赵宗复担任山西省政府委员、文教委员会副主任、文教厅厅长、山西大学副校长等职务。1953年山西大学的建制撤消以后,赵宗复被任命为太原工学院院长。

赵戴文早年在太原市精营街有几套房子,1949年以后赵宗复给自己留了一套小的,其他都上交充公。他上下班本来有汽车接送,但他却总是骑一辆自行车上下班。学院要分给他一套高级宿舍,也被他拒绝,理由是他有自己的住房,不应该再向公家伸手。

大约是1965年,我在家门口不远处遇上一个衣着朴素的陌生人。他亲切地与我打招呼,我却不晓得这个人是谁。回去问过父亲,才知道他就是赵宗复先生。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没想到也是最后一次。

1966年文革刚刚开始,我突然听父亲说:“赵宗复自杀了!”这让我不敢相信,因为在父亲眼里,赵宗复是他比较佩服的共产党人。我听说自杀是叛党行为,像赵宗复这样背叛了自己家庭的人,怎么又会背叛自己的信仰呢?

据说,赵宗复是文革开始后,山西省第一个非正常死亡的大学校长。死的原因,据说是遭到无休止的批斗。另外,还有人在文章中说:“他在1966年6月21日,从土木系三层楼上摔到二楼水泥地上,当场死亡。具体怎样摔的,至今仍是一个谜。”

我不知道赵先生临终前有何感想,但是他的一生却给了我很大启迪。

2021-04-10

责任编辑: 东方白  来源:老智有话说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331/2037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