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外媒看中国 > 正文

德国总理访华:朔尔茨更想与中国亲善而不是对抗

德国总理朔尔茨时隔一年半再次访华。周末版法国《世界报》刊登三篇文章,梳理德国与中国关系的发展,以及美中全面战略竞争德中关系的影响。该报驻柏林记者Thomas Wieder的文章认为,德国继续亲善中国,而不是与中国对抗。该报另一名驻柏林记者Cécile Boutelet则一方面介绍美中芯片大战对德国企业越来越明显的影响,另一方面,介绍德国大型企业越来越多地在中国生产,与本国中型企业在对华政策认知问题上分歧越来越大。

朔尔茨正延续默克尔的对华政策

Thomas Wieder的文章写道,2023年7月,德国政府公布一项“中国战略”,核心思想是中国变了,德国不得不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目标是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降低风险。但9个月之后,朔尔茨再访北京,显示这些政策表述已经烟消云散。朔尔茨此次在中国停留三整天,是他2021年底上任以来外访时间最长的一次。随行人员包括运输部长,农业部长、环保部长等,也包括许多企业领导人,让人感觉似曾相识。许多人都认为,朔尔茨的对华政策更是其前任默克尔对华政策的延续。2022年11月,他任下首次访华时其实就已经表明,他更希望拉近与中国的关系,而不是与中国对抗。文章写道,2023年7月的政府“中国战略”将中国定义为:德国的伙伴、竞争者和系统性对手。如今,朔尔茨向德国一家中国研究独立智库表示,中国更是伙伴,而不是对手。德国不同党派领导人近期纷纷呼吁朔尔茨不要太迎合中国。当前德国议会最大在野党基民盟-基社盟一名议员认为,朔尔茨应该在访问期间,提出中国在德国以及欧洲的网络攻击行动、间谍活动,提出中国在印太地区违背国际法的行为,提出中国政府侵犯少数族裔人权行为,以及北京当局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行为的大力支持。执政党内部也希望朔尔茨在北京提出台湾议题,新疆维吾尔人问题等等。但文章写道,针对这些问题,朔尔茨未必能从习近平那里得到什么答复。朔尔茨身边的合作者近日也一再就乌克兰战争议题,为外界期望降温。他们表示,此时乌克兰军队处于不利态势,很难要求北京向莫斯科施加压力。但文章认为,一年多后,德国将举行新的立法选举,此次访华行程对朔尔茨树立在国际舞台的领导人形象有政治意义。

美中芯片大战直接影响两家德国企业

谈到美国对中国的芯片大战,《世界报》驻柏林记者Cécile Boutelet的文章指出,美国对荷兰芯片生产关键设备厂商阿斯麦(ASML)施加的压力也直接影响到两家德国企业。因为阿斯麦公司长期与德国两家著名的非上市公司合作,从这两家家庭企业获得激光和光纤系统。美国因此开始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希望德国也加入围堵中国芯片发展的队伍。文章引述美国智库荣鼎咨询分析人士Noah Barkin指出,这会是朔尔茨与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讨论的一个话题。该分析人士认为,德国可能不太乐意加入芯片大战,但现在尚未做出决定。文章写道,对于那些既在中国也在美国运营的德国企业来说,地缘政治的压力越来越大。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院(Institut pour l’économie mondiale de Kiel)贸易问题专家Rolf J. Langhammer向《世界报》记者表示,这有可能加剧与中国的贸易冲突。对于德国的出口导向模式来说,这是重大冲击。

德中两国都从贸易往来中获益的时代进入尾声

德国不同企业间在对华政策上的认知分歧也越来越大。Cécile Boutelet在另一篇文章中指出,德国大型企业越来越多地在中国生产,而中型企业则认为中国市场可能的风险与可能从中获得的利益相比已经不再是利多弊少。大型企业与中型企业的这种利益分歧此前长期只存在于商界,但最近几个月则开始进入政治层面。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和他们的大型分包商都因电动汽车的冲击而纷纷宣布裁员,但同时,这些企业正加大对中国的投资。美国智库荣鼎咨询一名分析师向《世界报》记者表示,2010年代,德中两国都从贸易往来中受益的时代可能已经进入尾声。如今走向中国的投资就是德国本土失去的投资。更危险的是,中国正以有政府大笔补贴的制造业产品涌向全球市场,包括在汽车和绿能技术等德国传统上领先的产业。这意味着未来,德国就业市场与企业在中国的发展相关的岗位将越来越少。

责任编辑: 李华  来源:RFI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414/2043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