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政策终究左右不了市场经济。近期,有越来越多的车主逆势舍弃电动车,回头选择燃油车。示意图:特斯拉Model S电动汽车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迁专门委员会(IPCC)呼吁,必须在2030年减少碳排放至少43%、在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IPCC报告指出:交通运输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4%,为达净零排放目标,要致力于电动车取代传统燃油车。
不难看出,这个“净零”目标是一种人为推动的政治议程。在减碳的时间压力下,全球各国已经陆续订出禁用燃油车法案,如挪威、荷兰宣布2025年禁售燃油车;德国、印度宣布2030年禁售;日本是2035年;法国、英国及西班牙是2040年。
然而,政治政策终究左右不了市场经济。近期,有越来越多的车主逆势舍弃电动车,回头选择燃油车。美国汽车协会(American Automobile Association,简称 AAA)调查民众购买电动车的意愿,结果显示,2022年有51%受访者“不太可能或非常不可能”购买电动车,2023年达53%,2024年更有63%不愿意买电动车,比例创下三年新高。
相对地,“可能或非常可能”购买电动车的比例,也从2022年的25%降低到2024年的18%。
麦肯锡顾问公司最近对全球消费者做调查,最早期买电动车的车主,有接近30%的人有意再度换回燃油车。美国电动车主想换回来的比率又更高,达到46%。
燃油车回归原因何在?
明明从2020年之前,世界各国就已经十分笃定要朝全电动车的目标迈进,还纷纷宣布禁售燃油车的政策与时程,电动化趋势看来势在必行。然而,近几年为何又出现“油车回归”的风潮?
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售价。在美国,虽然电动车价格下降,还有税收抵免或补贴,但电动车仍然比燃油汽车贵得多,两者价差大概是15,000美元至20,000美元。在欧洲,现在对电动车的购车补助也开始削减。且维修费用、耗材也较昂贵。
二是充电桩基础设施不足。各国车主普遍认为充电站设施不足,开车出门可能面临车子在行驶中没有电的情况,令人焦虑。也少有车主有条件自己设置充电设备,在家中没有办法充电。
三是电池续航力不足,且充饱电需要太久的时间。对顶级车款来说,电池技术升级使电动车行驶里程数增加,没有这个问题;但对多数人使用的一般车款来说,目前反应电池续航力还是不够。
在商言商,市场供需法则终究会主导车市。超出多数车商与专家学者预料之外,现在全球的电动车需求出现下滑,令许多车商蒙受损失。然而,有一家车商近年逆势坚持投资销售混合动力车,获得可观成长;它是丰田汽车。
丰田逆风投资油电车获利
2023年,丰田营收创下历史新高。其中,营利的最大功臣就是年成长超过三成,占丰田全球总销售量35%的油电混合车。根据摩根士丹利的数据,2024年2月,油电混合车的销量是电动车销量的五倍。到2024年5月,丰田的油电混合车销量较同期仍成长了超过两成。
长年遭受环保组织、专家媒体、投资界批评的丰田章男,至此证明他的商业判断是正确的。
据《商业周刊》报导,丰田章男坚持发展混合动力车的原因之一是,他认为全球有十亿人口生活在没有电力的地区,电动车无法为这些人提供交通服务,不该为了制造电动车,限制人们移动的方式和能力。丰田会继续向这些地区如沙漠,供应车辆。“是否使用电动车,应该由客户及市场决定,而不是由政府控制。”丰田章男说。
中国电动车产业将出现危机?
那么电动车的未来又在何方?有报导认为,目前电动车的供给过剩,中共当局坚持发展电动车、电池等“新质生产力”,中国大陆数量庞大的消费者可以消化电动车库存。
据《经济学人》一篇报导估计,中国(中共)政府对“新质生产力”的年度投资已达1.6兆美元,约为投资总额的两成,亦相当于美国2023年所有投资的四成三。在政府推动下,中国部分工业的产能在2030年可望增加超过七成半。
然而,《经济学人》指出,中共的计划从根本上就是错的。首先是忽略了中国的消费者支出只及GDP的37%,远低于全球水平,要在房地产市场低迷之际提振消费,最重要是推出刺激消费政策;其次,在中国内需疲弱的情况下,中国部分新产能自然要靠出口,但现在美国和欧洲都很警惕中国的电动车出口;这种倾举国之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以解决经济下行的方法,注定不可行。
笔者认为,中国的电动车产业将来有很大概率出现危机。一方面,中共以“计划经济”的方式,意图以政治政策控制市场经济,用政治指挥棒为经济发展“指明方向”,全力发展电动车等产业,造成现在中国国内各家电动车厂商产能大增,已经陷入低价内卷的窘境,中国厂商苦不堪言;再加上现在国际间出现消费趋势转向,电动车销售增速趋缓,还有欧美国家对中共实施关税壁垒等出口障碍,势必让全世界的电动车需求减少。
如此一来,供给大增、需求减少,中国大陆电动车产业的前景堪虑,低价竞争会越来越严重,将来各厂商撑不下去,出现各种“爆雷”,也是一个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