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以“如坠五里雾中”比喻人模模糊糊看不清事情的真相,不知所从的样子。这个成语源自于东汉的一位德性、学问、道术高深的名士张楷。后汉书记载张楷“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能作五里雾”形容、反映了张楷的道行。张楷生于东汉末年,字公超,父亲张霸。张楷很有学问,通古文《尚书》、《严氏春秋》,跟从的生徒很多,还有许许多多崇慕的宾客、亲族、研究学者都上门来请益,其中有不少博学的大儒。每天来自各方请教他的人很多,他家门庭若市,附近街巷车马塞道,门徒止都止不住。
一些贵戚、当官的便在他家附近的巷子里开办起旅舍来,赚取往来他家的过客的钱。张楷很憎恨这种投机行为,就搬家避开。张楷家中清贫,他乘着驴车到县城卖药,他并不想赚钱,只要得了足够维生的钱就返家。
州司隶推举张楷为茂才(秀才),授予张楷长陵令的官职,张楷辞不到任,就隐居到弘农山中。崇慕他的人又跟着追随到那边去求学、求道,以致张楷隐居的山野变成了人气旺盛的市区,后来这地方就称为“公超市”(在今华阴山南)。五府连连征召张楷从政任官,荐举他为贤良方正,他都不就。汉安元年(公元142年),顺帝听闻张楷的品行操守高标、拔俗,特地下诏给河南尹以厚礼再征召张楷。张楷又以病的缘故推辞不至。
张楷不从政、不当官,他的喜好是修道。他有作“五里雾”的本事,能施道术起雾,让广达五里的范围内弥漫烟雾。当时有个关西人裴优,能作三里雾,他自知不如,想跟张楷“学雾”,张楷避而不见。
可能张楷知道裴优品性不好吧。汉桓帝即位后,裴优施术“行雾”作贼,事被发觉。裴优被讯问时,说是向张楷学的道术,张楷因此遭监禁。他在监狱中二年持续念诵经籍,作尚书注。后来,官府找不到他和裴优“行雾”犯罪有关连的证据,让他返家。汉桓帝建和三年下诏安车礼聘张楷,张楷还是以病重推脱了。
张楷一生都不把名利看在眼里,不仅不追求,还屡屡拒绝。他一定知道,名利都不是能使人安身立命的东西,都是人间迷惑人的假相吧,所以他避之唯恐不及。张楷的志向就是修道,他能作“五里雾”,而他自己是最能看清迷雾的有道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