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当局终于开始采取广泛的刺激措施,但此举的效果可能会受到一个根本性问题的制约,那就是习近平对西方模式的排斥。
随着中国经济整体偏离西方世界的市场模式,中国经济增长逐渐减弱。
大西洋理事会地缘经济中心(Atlantic Council’s GeoEconomics Center)和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展开了一项为期四年的中国经济发展道路追踪项目,研究习近平放弃市场改革与经济后果之间的关系。
除非习近平放下对市场力量的怀疑,或者像荣鼎集团创始人荣大聂(Dan Rosen)所说的那样重历“西游记”,否则这一趋势不太可能逆转。
重历“西游记”需要这位中共领导人履行他在2012年底掌权后誓言要做的事。2013年,中国政府制定了一项远大的改革议程,承诺让市场在经济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但十多年后,中国更多地是朝着计划经济的方向发展。上述改革议程只是起到了帮助这位最高领导人集权的作用。
现在,中国政府在引导资金和其他资源的流动方面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并为企业家和投资者设定了更严格的限制。结果就是私人投资骤减、外资枯竭。
荣大聂和他的搭档华盛顿智库大西洋理事会的乔什·利普斯基(Josh Lipsky)将在周三发布的“中国探路者”(China Pathfinder)项目最新一期报告中阐释,中国政府自身的政策决定是如何影响中国的增长轨迹的。
他们说,换句话讲,就是不要再将责任归咎于新冠疫情、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或海外需求疲软。
“许多分析师不敢将适用于所有人的逻辑套在中国政府身上,”荣大聂说。“没有市场改革,增长就会停滞。”
“西游记”
报告强调,中国政府对国内外许多人要求其支持消费者的呼声置若罔闻,支持消费者会使中国经济更像美国经济。
中国的做法是加力发展制造业,这导致国内生产过剩,还加剧了与西方经济体的贸易紧张局势。中国的出口激增,但整体经济举步维艰。
这份新报告还指出了许多全球投资者和企业如今面临的复杂情况。“与2019年相比,现在分析中国经济会在数据方面面临更多障碍,包括数据滞后和延迟,这些都妨碍了研究,并对公开讨论中国经济问题产生了寒蝉效应。”
在中国面临几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放缓之际,习近平已在加强防范外国影响。他是否能借鉴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向西方取经并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这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