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海淀妈妈举家搬到湾区:摆脱“华人卷”是场修行

因为先生负责北美的业务,Shasha在女儿三岁的时候,就计划着搬家去美国。

不过搬家计划因疫情三年耽搁了。彼时长期居家,没有朋友,无人交流,孩子经常闹情绪,家人也很崩溃。而先生在国内也一直过着美国时间持续倒时差工作,身体日渐吃不消。

大环境好转后,一家人用一个月时间搞定找学校、办手续、搬家等多件事,于去年5月搬到了湾区,这时Kiwi5岁。

“被动卷”的海淀妈妈

在湾区,Shasha给kiwi选择的是私校,她不会逼着孩子去“卷”,但也不想让孩子一下子切换成放养模式。

“如果说原来我们在海淀是10分卷,现在的学校大概是6分,这样的转变会让人身心轻松下来,程度刚好,毕竟咱也不能从10分一下子跑到0分去,对吧?”

在海淀时的“10分卷”,Shasha说也不是自己的主动选择,而是被动跟从。

Shasha和先生都认为,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不必急着让孩子在两三年内做出什么成果来。在比较小的年纪,最重要的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态,因此没有在幼儿园就安排各种兴趣班,只是带着她玩儿。

但那可是海淀,像Shasha这样只带着孩子玩的才是“少数派”。

kiwi同学的父母基本都很忙,三四岁的小孩也不可能自己出去、请别的家长帮忙照料又太麻烦也不放心。所以一到周末,孩子多会被排得“满满当当”:游泳、画画、跳舞、武术等各种“你所能想象得到的课外班”,应有尽有。

Kiwi在湾区金门大桥

如果周末临时邀约“下午去奥森公园玩单车”,基本不可能成,一定要提前很久约才行。kiwi又喜欢和朋友一起玩,Shasha就只能给她报和朋友一样的班,让他们时间配合到一起,“报班都是以玩为目的,以学习为目的,还真没有。”

Kiwi经常在户外玩

课下的兴趣班可以选择去或不去,但课上只能跟从着急的家长跑起来。

kiwi就读的是一所双语幼儿园,费用不低,家长的期待也随之水涨船高。开家长会时,有些人还会提出一些“令人咋舌”的要求。

有家长问学校:“孩子大班毕业时能不能达到4000词汇量?”,Shasha对此非常不理解,“4000词是大学四级的要求啊,他们竟然要求一个大班的孩子做到这样。”

kiwi在海淀就读的幼儿园

幼儿园除了授课老师外,生活老师、中文老师通常不讲英文,有家长觉得“这不是一个沉浸式的学英文环境”,希望学校培训或要求这些员工也使用英文。

“我听着觉得有点可怕,至于这样吗?”作为不鸡娃的“佛系”海淀妈,Shasha偶尔也会表达自己的意见,说没必要在课业上这么急,孩子们的户外活动时间倒是比较少,应该增加点户外时间。

对方会觉得她是因为kiwi英文不错才能不在意这些,“每个孩子的英文水平是不一样的,我们交了这么多钱,就是希望孩子在这边能学好英语。”

每每Shasha听到此,也便不好再说。

诸如此类的事还有很多,私立学校要照顾家长心态,往往会安排一些课程来满足他们的预期。身处其中,Shasha觉得压力巨大,也很无奈。孩子如果要继续在这读,就必须接受这样的安排。

“你其实是没有选择的,即使不想卷,客观条件也不允许。”

正因为有了在海淀“逆流行之”的经历,Shasha搬到湾区后,面对亚裔家长疯狂的体育、学术推娃,仍能保持“八风不动”。有内心比较摇摆的家长,想让孩子快乐成长,但又恐孩子落后于人,便会去问她怎么能这么定得住。

“我是从海淀来的,什么样的卷我都见过。”

Shasha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回答。

她感觉搬家后压力小了很多,没有老师找自己谈话,也不会有家人或亲戚朋友问为什么不给孩子报班,“你只要不在意别人、不给自己压力,就能过得轻松了。”

内卷“出海”——著名的硅谷“鸡娃三条街”

普娃基本差不多,鸡娃则没有天花板。

如果说湾区和海淀“教育内卷”的不同在于有更多梯度划分,家长有一定选择权;那相同点一定是,“卷”无上限、无止境。

在硅谷地区,有三条著名的“补习一条街”,Cupertino的De Anza Blvd,Palo Alto的EL Camino Real以及MSJ地区的Mission Blvd。

这些地方补习班品类非常齐全,从学而思、新概念等老牌教培机构,到俄罗斯数学、Kumon Math(公文式数学)等垂直赛道,再到钢琴、画画、跳舞、滑冰等艺体课,在这都能找到。

google map上的“湾区补习街”,机构林立

湾区的补习机构能做到什么程度?

因为这边学校放学早,他们会安排车去各个学校,逐个把要上课的孩子接走,下课时家长直接去接孩子就行。

“机构很拼,我非常佩服。”这些见闻都来自Shasha加入的学校家长群,因为自己的“社牛”孩子,她也认识了许多不同族裔的家长,即使没给孩子补课,也了解到不少补习班的情况。

“家长越来越卷,也是因为这批机构一直在制造新的焦虑。”

Shasha说,有的培训机构会分班,区分出超前和落后,让家长紧张起来。

有的机构会宣传孩子要上名校,就得在K12阶段去哪所私校。想要去私校,就要通过面试,参加某类竞赛,最后“图穷匕见”引导家长去报专门教某竞赛学科的补习班。

想来,国内教培行业强压之下,一些机构出走国际,还是同样的配方,相同的味道。

这种手段精准踩在家长的痛点上,总是很奏效。Shasha说某个竞赛kiwi就读的学校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去考了,因为考试那天大群里所有妈妈都在聊这件事。

Shasha也见到了“谷爱凌式”的时间管理大法,谷爱凌从家到滑雪场有4小时车程,学会了在车上写作业、睡觉、换衣服、吃饭。而湾区家长课程安排也很满,五六岁的孩子在从一个地点挪到下一个地点时,得在路上吃饭,不可能坐下来好好吃。

控制欲强则是这些家长的普遍特征。

有次Shasha陪着kiwi去参加足球俱乐部内部比赛,开场之前孩子都已各就各位,教练忽然把家长聚到一起,语重心长地劝家长不要责备孩子、多给鼓励。

Shasha有点懵,不知道教练怎么没头没尾地说这番话。

比赛一开始,只见kiwi对面球队一成员的家长在场边朝着自家娃大喊,“快跑、出脚啊”,每个动作都要指点叱骂,持续了整场,她才明白教练是说给谁听的,虽然从结果看来没什么用。

见了这么多,shasha也逐渐找到了些规律。

“有一类妈妈在鸡娃圈里比较普遍,就是极易情绪不稳定,孩子也会跟着承受巨大压力。”Shasha有些同情这些看起来并不快乐的孩子,因此一直给着女儿kiwi最大限度的自由。

kiwi喜欢踢足球

孩子有着自己的节奏

kiwi刚来美国读的是K年级,第二学期后,她突然开始不听老师讲课,一个人在那玩,每天都不写课堂作业。

收到老师反馈后,Shasha承诺会花一段时间来解决这件事。在此之前,她对老师讲:“您可以督促她,但如果她还是不写,就随她去。”

Shasha花了两个月时间了解到女儿是觉得课堂题目无聊才不想做,这位妈妈开始耐心帮她分析不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自己能否接受,以及该怎样和老师解释。

不过整个过程中,Shasha依然没有强迫女儿去做她不想做的事,哪怕那份作业只需要5分钟就能完成。

忽然有一天,kiwi跑来跟她讲:“我不想当班级的最后一名,不想让所有同学等我了。”当孩子自己的心态转变后,行为的改变立竿见影。

“一个6岁的孩子不喜欢学习正常,觉得有些事无聊也很正常,没什么好责怪的,我们需要帮助她解决。”

“她自己想干什么、不想干什么,在未来漫长的学习生涯中,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比当下的成绩要重要得多。” kiwi很有主见,因此有时也会很不听话,但Shasha不会强迫她做什么,而是耐心地倾听她的想法。

找到自己的兴趣,哪怕是在公园捡垃圾也行

家长的焦虑很多时候来源于“一步错,步步错”的恐慌。如果没进到最好的小学,或许进不到好的中学,考不上名校,找不到好工作,人生陷入困顿之中。

张朝阳“答家长问”被刷屏:名校并不等于人生成功

但Shasha没有这种恐惧,因为她和丈夫就是“按规划长大的孩子”,每一步稳扎稳打、紧密衔接、从不越轨。

“我们从事了大家认为的高薪好职业,但我们觉得多快乐、内心多富足吗?我真没感觉到。”

Shasha说自己和丈夫在读书时都是一心放在学习上,考了好成绩,但并不明确自己喜欢什么,因此对一些专业领域毫无了解。自己也并没有对某一学科产生强烈兴趣。老师或家长觉得哪个学校、专业好,就填哪个。

她学的是法律,毕业后也做了相关工作,但她并不喜欢;丈夫幸运一点,父母帮选的计算机是他还比较喜欢的。

“我在30岁之前都没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所以我不希望女儿像我一样。”

Shasha和丈夫会带孩子去旅游、去户外运动、去玩,让她尽情地体验和感知世界,发掘自己的兴趣。“希望她在未来做判断时,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个事情没有人替得了她。”

女儿kiwi经常在玩的广场捡一些小东西,石头、木头、树叶、瓶盖、生日party剩下的丝带等等,基本上都是一些没用的“小垃圾”。

Shasha会跟女儿举例说,你喜欢捡东西可以,如果在这持续捡5年,把每天捡到的都记录下来,看看什么季节、人们丢什么东西多,什么天气会捡到什么,形成一个分析报告,那你绝对是个很厉害的人。

“她未来读什么学校、专业,从事什么工作,那是她要考虑的问题。我能告诉她的是,不论你喜欢什么,只要坚持下去,都会有一个很好的结果。”

kiwi在公园捡东西

在kiwi很小的时候,Shasha和她一起设计过一颗“人格树”(Personality Tree),树上会写下一些自己希望做到的品格,如果自己未来做到了或从别人身上学到了,就可以填在上面。

Kiwi每天回来都会和Shasha讲一件自己发生的事:帮老师收餐盘是有爱的表现,每天用牙线是自律,写数字没有放弃是坚持,等等。

人格树在家里挂了一年,搬去湾区的时候Shasha没有带走,她想kiwi应该已经知道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Shasha说自己一点都不担心kiwi未来能不能申上藤校这种“结果”,而是让“过程”尽量有趣,也曾和丈夫开玩笑说,“她大概率以后学习是不如我们两个的,但她拥有的快乐可能比我们俩要丰富多彩得多。这也就是我们对她的全部期望了。”

身处“教育内卷”的大环境中,一直能保持佛系的秘诀也许就在于此:对孩子不一定望女成凤,成为一棵小花小草也很好,在风里摇曳起舞时是快乐的就好。

责任编辑: 李华  来源:菁kids北京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1102/2124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