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赌盘》作者沈栋,于2023年3月12日下午在台北举办中文版新书发表会并讲述其出版历程。(钟元/大纪元)
外界对中国经济往往存在三大常见误解,包括永远不能做空中国,期望新三样能带动中国经济的新增长,还有幻想北京推出一项大规模刺激计划就能一劳永逸。
熟悉中共体制的前北京政协委员表示,这些误解存在严重缺陷。
周一(12月2日),《红色赌盘》作者、揭露中共高层内幕的前中共北京政协委员沈栋(Desmond Shum)在社交媒体X平台上发文揭示这三大误解。
误解一:永远不要做空中国
这句话流传甚广,过去中国数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让大家认为,断言做空中国的人统统失败了。
沈栋说,这一论点基于这样一个前提:由于怀疑论者在中国崛起的几十年中被证明是错误的,因此他们今天仍继续是错的。
“这是不合逻辑的。它假设,过去保证了未来,却忽视了中国经济、政治和全球环境的根本变化。在改革开放时代做空中国,那时是一个成绩唾手可得、人口结构有利、融入全球经济的时代,与今天的前景截然不同,如今许多顺风都变成了逆风。”他写道。
“假设历史是直线发展的,这完全是无知。”他补充说。
误解二:新三样产业将使中国保持强劲增长
北京提出的“新三样”产业经常被吹捧为是中国经济创新和保持强劲增长的证明。新三样分别是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
沈栋说,虽然这些行业出现了惊人的增长,但它们仍然是中国整体经济的一小部分,占GDP的比重不到10%。
与此同时,更广泛的经济前景是不容乐观的,“投资和国内消费——中国三大增长引擎中的两个——正在萎缩”。
“认为这些新兴行业可以抵消房地产的结构性下滑及其相关的财富效应的想法只是一厢情愿。”他总结说。“数学上根本说不通。”
误解三:一项大规模刺激计划可以救中国经济
这跟北京在2008-09年给外界留下的刺激计划记忆有关,当时中国经济依靠大规模刺激计划躲过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但今天的情况截然不同。
沈栋指出,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建立在持续投资、廉价劳动力和出口主导的基础上,目前这种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从国内看,中国是投资过度,杠杆率太高,而且受习近平回归中央集权的制约,不由得让人想起毛泽东时代。从国际上看,地缘政治环境发生了变化。过去的有利条件,比如不受限制地进入西方市场和全球供应链,不再是理所当然的。”他写道。
最后,沈栋摆出了一串数字,中国约占全球制造业的三分之一,占全球出口的14%;相比之下,第二大制造商美国生产了全球16%的商品,占全球出口的7%。
现实是,中共的出口主导模式现在正遭遇全球的强烈抵制。“随着全球需求减弱和西方国家积极实现供应链多元化,中国的制造业正在陷入困境。刺激措施可能会提供暂时的缓解,但无法解决结构性挑战。”他提醒说。
他表示,这些误解之所以持续存在,是因为它们让观察人士相信,中国的经济巨轮将无限期地滚动下去,就像过去几十年一样。
“但现实更加复杂,也更加令人警醒。”沈栋写道。“中国的经济挑战是结构性的、根深蒂固的,过分简化的叙述往往具有误导性。”
Common Misconceptions About the Chinese Economy
Over the past few weeks, I keep running into several pervasive myths about China’s economy. Many see these narratives as undeniable facts, despite being deeply flawed. Here are three of the most common misconceptions and why they…
— Desmond Shum (@DesmondShum) December 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