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鸭鹅绒价格持续攀升,中国大陆一些黑心商户为降低成本,开始高价回收二手羽毛球,粉碎成羽绒服填充物。据专家表示,这种羽绒服,不但不保暖,羽毛球的胶水及粉尘还可能导致穿着者过敏甚至中毒。
据中共央视新闻报导,中国很多超低价并标榜90%充绒量的“羽绒服”,填充的都不是羽绒,而是禽类毛片粉碎后的飞丝,也常被称为“粉碎毛”。《大河报》记者在调查中更发现部分商户为了降低成本,甚至收购二手羽毛球,将羽毛球上的刀翎羽毛拆解后粉碎,制成飞丝代替羽绒。
这些商户的做法是在社交平台发出高价回收二手羽毛球的信息,吸引不少羽毛球爱好者、羽馆从业者等留言洽谈,以试图将手中的二手羽毛球变现。
当这些商户被问及回收羽毛球的用途时,大部分表示是用来制作工艺品,或挑选其中完好的羽毛再次制作训练用球。不过,也有部分商户透露,大部分二手球会被打碎做成“羽绒”。
据多年经营小型机械生产批发的河南商人刘生(化名)表示,这种生意并不是新鲜事。早在几年前,就有外地的客户向他询价“高速超微羽毛粉碎机”相关产品,而且付款特别爽快。
刘生在安装现场看到,包括羽毛球上的刀翎毛在内,成包的大毛片等待被打成“飞丝”。刘生还说,“用刀翎打飞丝已经‘很良心’了”,他在现场还看到许多颜色各异的鸡毛、猪毛等原材料,“这样还得多一道漂白工序”。
业内人士表示,刀翎粉碎毛与羽绒的差距依然巨大。不仅在保暖、蓬松、轻便等指标上相差甚远,在清洁度上也令人担忧:“刀翎的毛骨很硬,打成粉碎毛后很容易出粉尘,并且毛梗上所含的胶水也无法处理”,这些粉尘可能导致穿戴者过敏,甚至中毒。
据报导,持续攀升的鸭鹅绒价格,是造成“羽毛球飞丝”泛滥的原因之一。
以前曾长期从事成品羽绒贸易,现在成为一名活跃在短视频平台上的自媒体打假人“栋老板”指出,“去年‘90鸭绒’一吨才三十几万,今年直接跳到50多万,‘90鹅绒’更是从去年的七十几万飙升到今年年中高峰的120万,这几天又降回70万左右,一公斤合700元左右”。
而从羽毛球中获取质量稳定的飞丝则相当“划算”,一位相关知情人表示,一公斤羽毛球大概可以拆解出来近一半重量的刀翎羽毛,按照回收价格折算下来这些翎毛不到40元/公斤,生产出的飞丝可以满足4—5件羽绒服的生产。
此外,该媒暗访劣质羽绒服生产厂家时还得知,同样外观的羽绒被,充“90绒”,成本需要800元,充“高丝”,成本只要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