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之前终止中国观光客来台旅游后,曾造成游台湾览车业者血本无归与财务恶化情况。(资料照片)
自中国文旅部今年(2025年)1月宣布预计开放福建、上海居民到台湾旅游以来,中国游客到我国观光的议题又再次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此外,台北市政府申请上海市文旅局等相关人员于2月11日至14日来我国参加“台北灯节”等活动,于2月6日因相关行程涉及旅游观光而未先透过观光“小两会”沟通,而被陆委会驳回申请。事实上,中国政府何时开放观光客到台湾旅行的议题一直受到台湾观光产业的关注。任何国家要开放观光时,各国政府会针对开放观光对旅客安全、旅游环境品质与旅游同业利益的确保,有足够的沟通,但是,有关如何确保两岸旅游观光的安全议题,并未看到有进一步讨论。
透过政府认可的民间部门沟通才可确保两岸旅游权益
若没有讨论就开放观光,则一旦出现涉及跨国旅游权益的问题,将无相关的法令给予政府或旅客有足够的谈判条件与保障,这应是陆委会一直坚持台湾与中国需先透过台湾海峡两岸观光旅游协会(台旅会)与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海旅会)讨论的原因。换句话说,小两会的沟通是为了借由两国政府所认可的民间组织来进行谈判,以确保两国旅客的相互往来可以获得更多保障,让中国解除禁团令与台湾旅游业受惠画上等号。反之,若地方政府在无法确保观光旅游的权益就提出专案申请,则会忽视对于来访外国游客的权益保护,并不恰当。
从公司治理看地方政府的决策风险
在许多民间公司中,若公司部门主管或负责人员忽视公司投资案的投资原则就决定投资并向上签核,若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也未仔细了解公司的内控办法就同意投资案,则除了让公司发生内控疏失外,也会造成公司财务损失。若公司负责人员与部门主管可以在一开始就做好内部控制,发生问题的可能性才会愈低,而非把所有的责任都归给上层主管,这是不负责任,也是伤害公司的行为。
同理,若地方政府在申请专案核可案件前,均能仔细检查是否符合中央政府法令规定,则可降低风险的发生,并可凸显地方政府的专业能力。若地方政府首长仅有送件而无专业审查的功能,那么,给予这类地方政府更多的统筹分配款,将会让更多纳税人的钱被不具专业的人花掉。正常而言,浪费纳税人的钱应非地方首长的初衷。
只有开放不谈风险控管的两岸旅游将再次伤害台湾观光业
在台湾观光产业链中,特别是游览车业者,过去因为看好中国观光客的生意而购买新车,但是,中国政府终止中国观光客来台旅游后,造成游览车业者血本无归与财务恶化的情况,进而将其亏损的原因归责于政府。因此,看好此次中国解除禁团令的业者仍须做好风险控管的措施,避免让自己的工作成为中国经济胁迫的对象。值得注意的是,若许多业者都知道观光客可能再次成为中国政府经济胁迫的工具,却仍看好中国解除禁团令对我国产业的帮助,则我们很难想象这些业者可以提供好的旅游品质。若此,则中国解除禁团令实难与台湾旅游业受惠画上等号。
最后,“零元陆客团”、“中国旅行社一条龙经营”等问题都是过去中国政府开放观光客来台旅游所产生的乱象,并出现对我国观光资源进行剥削的情况,若中国政府要重新开放观光客来台旅游,却让过去伤害台湾旅游环境的情况重新复制,对我国观光产业市终究只有伤害而非帮助。
就零元团费而言,过去台湾也有部分民众以低价到韩国旅游而被迫到许多礼品店观光消费,严重破坏旅游兴致的例子,若中国开放团客来台旅游又再次以这样的方式进行,这应该不符合台湾社会的期待。换句话说,中国要开放团客来台旅游,必须要提出有效的机制来大幅降低伤害两岸观光发展的可能性,这样的机制就必须透过目前小两会来协商讨论,才可以让台湾旅游业因中国解除禁团令而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