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摄自deutschland.de
德国本周日(2/23)将展开联邦大选,这次选举吹起一阵右派保守风,位居第一的政党为中间偏右的基民盟/基社盟(CDU/CSU),支持度为29.1%,紧追在后的是反移民的极右翼政党“另类选择党”(AfD),支持度达21.1%。之所以德国出现向右转的趋势,移民与安全问题正是主因,也是大选中讨论最激烈的话题,尤其近日又发生一名寻求庇护的阿富汗男子开车冲撞人群事件,让社会对移民更加反感。
在社会氛围对立与紧张的情况下,英国BBC周二(2/18)采访了多名移民,发现在这10年来,德国社会对于移民的态度已有了巨大的转变。
“我那时候哭了……为何有人会做这种事?我真的不懂!”10年前从叙利亚来到德国的阿莉亚(Alya)被问到上周一起汽车攻击事件时,难过地表示,这个国家给予她一切,因此对任何人在这片土地上做的暴力行为,都感到非常绝望。本月13日,德国慕尼黑发生一起车辆冲撞人群事件,一名24岁、正在寻求庇护的阿富汗男子朝着朝着工会游行人群冲撞,造成一名母亲及幼儿身亡。
2015年,阿莉亚带着才刚出生的儿子拉米(Rami),逃离饱受战火蹂躏的叙利亚,来到德国的奥伯豪森(Oberhausen),她们是2015至2016年向德国申请庇护的120万名难民中其中两人,这批难民分别来自不同国家,包括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
阿莉亚10年前曾接受BBC访问,如今再回顾他们搭小船来到德国的照片,阿莉亚感到不可置信。她无法相信自己和儿子曾和其他60多人,塞在一艘小船上,穿越爱琴海来到这。当时还是婴儿的拉米则对此没有印象,且照片让他感到害怕,“我不知道我曾经历过这些。”
过了十年,阿莉亚接受老年长照的专业训练并再婚,她目前正在找工作;而拉米则在当地上小学,且爱上足球。两人都会说德语,更准确地说,拉米是讲德语长大的。阿莉亚与拉米很感谢德国,让他们拥有安稳的生活,拉米也免于战火,可以尽情追求梦想,成为医生、警察或足球员。
但过了十年,阿莉亚发现德国不一样了。相较于2015年、前总理梅克尔(Angela Merkel)执政时期,信誓旦旦称德国能成为逃离战火、贫困难民的避风港,还掀起“欢迎文化”,现在的德国已不这么友善。阿莉亚称,就算她有很多德国朋友,她依旧可以感受到这种情绪变化,也会听到“外国人滚回去”的口号。
即便如此,阿莉亚仍认为,学习德语是融入德国的关键之一,她对于那些不学德语、无法正确融入社会的难民与移民“感到非常难过”。
其实在欧洲移民危机发生时,奥伯豪森就已经是多元文化的城市。根据当地政府数据,非德国出生公民或父母其一为移民者,占总人口22%,2016年来到28%,而最新数据、2023年来到37%。
在市中心,有关移民议题的辩论正激烈展开。有不少人上街反对极右翼“另类选择党”(AfD),因为AfD正在推广“重置移民”(remigration),白话就是大规模遣返移民。同时,AfD也搭起摊位宣传反移民,但很快就引来“纳粹”的批评。
根据BBC报导,当时有两名有色人种与AfD的活动人士展开争吵,其中一名AfD支持者朗格(Jörg Lange)朝他们叫嚣:“如果你不喜欢这里,就滚回你的家乡啊!”
朗格事后表示自己并没有种族歧视,尽管跟他吵架的两名有色人种能说一口流利德语,他仍质疑对方不是土生土长德国人。而被问到他是否会对白人问一样的问题,朗格果断说:“不会,当然不会。”并指出,是因为对方先骂他“纳粹”,他才会要他们滚回去。
而与朗格起争执的两名男子分别是夸米(Kwame)和普拉塔普(Prathep)。夸米称,“他(朗格)要我们滚回去!”普拉塔普则表示,对他来说,“回去”的意思大概是回到离这里三条街的地方。普拉塔普是土生土长的德国人,夸米则是13岁从加纳移民至德国。他们表示,两人都在德国成长、上学,也在这里成家育儿,“我们缴税,我们缴很多税”。
之所以会批评朗格是“纳粹”,是因为他听到他们用“贬抑的话”来描述有色人种,被激怒之下才这样反击。普拉塔普称,他为自己的出生地感到骄傲,不管到哪,他都会说自己是来自奥伯豪森。但他们也坦承,近年来他们所处的社群开始出现急速分裂。
根据路透18日公布的数据,AfD支持度达20.9%,位居第二;第一为中间偏右的基民盟/基社盟(CDU/CSU),支持度为29.1%。因为AfD的支持率不断上升,导致德国一些主要政党对于移民议题的措辞也转为强硬。支持度第一的基民盟/基社盟就呼吁,对无持有正确证件进入德国的人,应该实施“边境禁令”,即使他们正寻求保护;中间偏左的社民党则承诺加快庇护程序及加强驱逐。AfD则希望关闭边境,并退出欧洲共同庇护政策。
德国移民政策的未来,全依下一届联合政府将由哪些政党组成会有所改变,但不可否认的是,向右倾斜、愈趋保守的情势,将让移民政策不同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