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坟”地产的泡沫也碎了

作者|深水财经社倪大九

中国人忌讳谈生死,但围绕墓地展开的话题却尤其现实。

去年大火的电视剧《凡人歌》里,谢美蓝是个工作上进、孝敬父母的角色。

母亲的去世,成了谢美蓝的一块心病,为了弥补,谢美兰手里只有5万,却想给母亲买26.88万的墓穴,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

前些年,伴随天价墓地的热议也屡见不鲜,比如2023年,福寿园旗下上海松鹤园的一块0.6平方米的三穴墓售价高达45.78万元,折合每平方米76万元,远超上海豪宅价格。

但这两年,不仅房地产价格狂跌,墓地产的价格也大幅跳水。近日,国内殡葬业龙头福寿园发布中报,交出了上市以来的首份亏损报告。

不仅福寿园,万桐园、安贤园等殡葬企业同样面临营收下滑困境,曾经稳赚不赔的“坟地产”为何突然遭遇寒流?

“坟地产”的黄金时代

就像文章开头说起的谢美兰,尽管手里只有5万,却愿意咬咬牙给母亲买一个26.88万的墓地。

因为在中国人的观念里,“百善孝为先”,当墓地的价格和孝心挂上钩,自然有人为高价买单。

在民间,葬礼的规格,往往成为衡量孝心的标尺。酒席越丰、墓地越贵、仪式越隆重,似乎孝心就越厚重。

由此,殡葬业的盈利版图也清晰地分为三块:仪式服务、火化服务与墓地销售。其中,仪式服务受限于人力规模,火化服务则受政府严格管控,利润空间有限。

真正撑起行业“钱袋子”的,是那方寸之间的安息之地——墓地。

福寿园,正是这片“身后事”市场中最耀眼的明星,甚至被冠以“墓地茅台”的称号。

根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从2018年到2023年,福寿园经营性墓穴平均销售单价连续6年正增长,从10.25万元/座上涨至11.95万元/座,2024年更是进一步达到12.12万元。

福寿园上一次引发全民热议,是在2023年。旗下上海松鹤园新墓区开售,一块仅0.6平方米的三穴墓,标价高达45.78万元,折算下来每平方米单价竟达76万元。“天价墓地”远超同期上海豪宅,瞬间点燃舆论场。

其暴利程度,从招股书数据可见一斑:2012年,福寿园毛利率高达80%,已逼近白酒巨头贵州茅台;彼时,净利润率38%,更是超越了当时内地最赚钱的房企中海地产。

“天价墓地”大跳水

据中新经纬2024年4月援引数据,一线城市墓穴价格高企已成常态:

北京平均起售价约8.31万元,上海逼近10万元大关,达9.99万元,广州4.33万元,深圳亦达6.41万元。

然而,高价模式在2025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流。

最近,福寿园交出了自2013年港股上市以来的首份亏损报告。

2025年上半年,福寿园实现营收约6.11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44.5%;净利润更是由盈转亏,亏损额达到2.61亿元。

这一业绩反转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毕竟在大众的视角中,殡葬行业,绝对是名副其实的朝阳行业,毕竟现在的人口呈现老龄化的趋势。

据了解,福寿园的亏损,主要源于其核心业务,墓地销售的惨淡表现。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福寿园经营性墓穴平均售价腰斩至6.34万元/座,而去年同期尚在12万元高位,同比跌47.5%,这是其上市12年来从未有过的“骨折价”。

不仅价格崩塌,销量亦同步萎缩:2024年上半年经营性墓穴卖出6704座,2025年同期仅售出6253座。量价齐跌,福寿园可谓遭遇双重打击。

事实上,此种颓势早有征兆。2024年福寿园经营性墓穴销量已同比锐减3816座至12569座,收入随之蒸发4.35亿元。

福寿园的业务版图由墓园服务、殡仪服务和其他服务构成。其中,长期贡献超八成营收的墓园服务,在2025年上半年收入从9.1亿元断崖式下跌至4.8亿元,一夜回到十年前。

殡仪服务收入也下滑34%至1.22亿元,客户数减少25%至2.6万人次,占比约20%。其他服务收入1462.8万元,占比2.4%。

高端的故事讲不下去了

福寿园并非孤例,2025年上半年,多家殡葬企业营收下滑甚至亏损。

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南京的万桐园,同样面向中高端客户群体,2015年在港股上市。其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收益仅1106万元,同比下降54%,由盈利转为亏损。

过去墓地被炒得很高,很多家庭为了“体面安葬”花费巨大,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墓地价格可能出现滞涨甚至下滑。

责任编辑: 叶净寒  来源:深水财经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5/0919/2279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