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亥俄级弹道飞弹核潜艇“罗德岛号”(SSBN740)在金斯湾海军潜舰基地。(U.S. Navy)
在全球最强大的核打击力量中,美国海军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无可置疑地位居第一,它可以在几十分钟内毁灭一个国家。现在,更新、更强大的“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正准备接替“俄亥俄”级成为新的世界海基核霸主,对中共来说是一个噩耗。
美海军采购“哥伦比亚”级潜舰
10月10日,美国参议院以多数赞成通过了2026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该法案授权海军在2026财年开始采购多至5艘“哥伦比亚”级弹道飞弹核潜艇,并授权允许采用多艇采购合同,以更好地管理生产进度、限制成本。该法案同时授权美国海军能够进行长周期采购,以固定供应商价格,避免生产缺口。
此外,该法案还将责任限制在已拨付的资金范围内,从而在优先事项或进度发生变化时降低财务风险。该法案将“哥伦比亚”级潜舰的多年采购授权纳入更广泛的美国国防政策框架,使工业执行与海军的海基核威慑目标保持一致。该法案目前正提交众议院与海军联席会议,以在最终颁布前协调分歧。
美国海军计划在2041年之前完成总共12艘“哥伦比亚”级潜舰的建造,总采购预算约为1,264亿美元。其中,首舰“哥伦比亚特区号”(SSBN-826)已于2021年开始建造,预计造价约152亿美元。
后续的“威斯康星号”(SSBN-827)和“格罗顿号”(SSBN-828),预计每艘造价在90亿至100亿美元之间,具体金额将视生产效率和材料成本而定。首艇造价较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包含了建造初始成本。美国海军计划到2035财年前后,实现每年建造一艘潜舰的生产节奏。
美国海军将“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建造计划列为最优先事项,即便在预算紧缩时也必须确保进度。美国海军为什么将该计划置于如此重要地位,还要从美国“三位一体”全球核威慑架构说起。
美国战略核威慑力量三大支柱
美国战略核威慑力量的三大支柱是,弹道飞弹核潜艇、陆基洲际弹道飞弹(ICBM)及携带核武器的远程战略轰炸机。
美国海军现役核潜艇主要分为三类:核动力攻击潜舰(SSN)、核动力巡航飞弹潜舰(SSGN)与核动力弹道飞弹潜舰(SSBN)。前二者为多用途舰艇,用于执行和平或战争时期的常规任务。自冷战结束以后,它们不再携带核武器。未来,美国海军可能将一种名为核动力海基巡航飞弹(SLCM-N)的新型核武器部署到核动力攻击潜舰上。
与前二者不同,弹道飞弹核潜艇负责执行单一的战略核威慑任务,它配备了可携带多个核弹头的大型远程潜射弹道飞弹,长期隐蔽在海上,在美国遭受核攻击的情况下,确保美国可以发动毁灭对手的“二次核打击”,以威慑对手不敢发动核攻击。
弹道飞弹核潜艇是“三位一体”中生存能力最强的组成部分。巡逻期间几乎无法被侦测,目前仍没有已知的反潜系统能够对美国弹道飞弹核潜艇构成实质性威胁。当然,随着反潜作战技术的发展,未来可能会导致弹道飞弹核潜艇面临挑战。但至少到目前为止,弹道飞弹核潜艇仍是最难被摧毁的核威慑平台,它与陆基洲际弹道飞弹及核轰炸机形成互补。
为维持稳定威慑,美国海军必须确保在任何时刻都有数艘弹道飞弹核潜艇处于战斗值班状态,从而在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战区维持不间断的核威慑巡逻,以确保二次核打击能力。目前承担这项任务的正是“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问世40年“俄亥俄”级潜艇从未被超越
“俄亥俄”级潜艇自问世40年以来从未被超越,它是美国现役最大型的战略核潜艇,水下排水量达18,700吨。自1970年代末,一直担当美国海基核威慑的核心力量,目前有18艘处于服役状态,其中4艘为巡航飞弹核潜艇,14艘为弹道飞弹核潜艇。
与俄罗斯的“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相比,“俄亥俄”级核潜艇并不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但它却是世界上最安静的。其水下噪音低于100分贝,几乎融入海洋背景噪音中。相比之下,俄罗斯的“北风之神”为108分贝,中共的“094型”为115分贝。
水下噪音每减少6分贝,敌人潜艇被动声呐的探测距离就会缩短50%,可见“俄亥俄”级核潜艇的隐蔽性与中俄同类潜艇拉开的距离有多大。即使即将退役,它仍是全球范围内最安静、最难被探测的水下战略平台。
此外,核潜艇的载弹量也是评价其能力的重要指标。“俄亥俄”级潜艇共搭载24枚“三叉戟II”D-5型潜射弹道飞弹,最大射程为1万2千公里。每枚飞弹最多可携带12枚W88型核弹头[《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将其数量限制为8枚],每枚弹头的爆炸当量为30万至45万吨。
按其应有的最大能力推算,一艘“俄亥俄”级潜艇最多可以同时攻击288个目标,核爆总当量达到1亿吨,足以摧毁一个中等国家。可见,一艘悄无声息、可能游弋在世界任何海域的“俄亥俄”级潜艇是何等恐怖的存在。
相比之下,俄罗斯的“北风之神”级核潜艇,共搭载16枚“布拉瓦”潜射弹道飞弹,最多160枚核弹头;中共的“094型”核潜艇,共搭载12枚巨浪-2潜射弹道飞弹,最多72枚核弹头,它们与“俄亥俄”级潜艇的差距可见一斑。
现役的14艘“俄亥俄”级弹道飞弹核潜艇中,首舰“亨利‧M‧杰克逊号”(SSBN-730)将于2027年退役,结束其42年的使命。此后,其余13艘将以每年一艘的速度陆续退役,直到2040年完成替换。
整个退役过程中,将由新型的“哥伦比亚”级弹道飞弹核潜艇逐步替代。同时,“俄亥俄”级潜舰上搭载的D-5弹道飞弹将转移到新的“哥伦比亚”级潜舰上。美国海军已开始D-5飞弹的延寿计划,使其服役期延长至2040年前后,届时D-5飞弹将被新型潜射弹道飞弹取代。
“哥伦比亚”级潜艇更具优势
与现役的“俄亥俄”级潜艇相比,“哥伦比亚”级潜艇的体型更大,其艇长约171米,宽约13米,水下排水量约为21,140吨。每艘潜舰编制155名艇员。
其主要改进内容包括:采用无需燃料补给的新型S1B反应堆,实现终身运行,也就是在其42年的全寿命周期内无需补充燃料;采用泵喷推进的电力驱动,降低噪音;艇体采用X形尾翼与先进的消音涂层,提升隐蔽性;声呐系统配备大孔径艏阵列、舷侧阵列以及拖曳阵列,增强探测和导航能力;采用模组化内部结构,减少维护工作;进一步提高自动化集成和数位控制系统应用;作战系统采用AN/BYG-1火控系统以及与安全战略指挥网络相容的先进电子战、通讯和导航系统;发射管数量从24个减少到16个,但通过提高可用性、减少维护时间来弥补载弹量减少的不足。
美国海军的目标是凭借更高效的核反应堆和更优异的声学性能,使12艘“哥伦比亚”级潜艇可以完成先前需要14艘“俄亥俄”级潜艇才能完成的任务。
海军要求,至少需要有10艘弹道飞弹核潜艇处于战斗值班状态,以确保在任何特定时刻都有一定数量的弹道飞弹核潜艇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战区维持不间断的威慑巡逻。
由于“俄亥俄”级潜舰需要中期大修,经常有三到四艘潜舰处于核燃料更换或其它长周期维护工作中,所以需要建造14艘才能满足至少有10艘潜舰处于运行状态的需求。而“哥伦比亚”级免去了中期核燃料更换大修,减少了大约两年的维护时间,所以只需要12艘就可以满足维持10艘潜艇处于作战状态的需求。
“哥伦比亚”计划对中共是一个噩耗
“哥伦比亚”计划进一步落实的消息,对中共来说是一个噩耗。这不仅是战略核潜艇的迭代,更是核威慑格局的再平衡。历史上,中共已经感受过“俄亥俄”级核潜艇的威力。
2010年6月,中共在东海试射反舰弹道飞弹,矛头指向部署在太平洋的美国海上力量。美国海军“密歇根号”“俄亥俄号”与“佛罗里达号”分别在韩国釜山、菲律宾苏比克湾与印度洋战略要冲狄耶戈加西亚同时浮出海面,对北京发出明确警告。
尽管中共近年在反潜技术上投入巨大,但由于技术、经验和训练的差距,其实战能力仍然值得怀疑。英国王家联合军种研究所(RUSI)的分析认为,中共的反潜能力局限于近岸海域,难以追踪纵横太平洋的“俄亥俄”级潜艇。
虽然“俄亥俄”级体型庞大,但静音与隐身性能颇佳,能够逼近中国海岸潜行,将中共内陆纳入射程,这使中共的早期预警系统将无用武之地。
即将退役的“俄亥俄”级尚且如此,未来更先进的“哥伦比亚”级对中共的威胁就可想而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