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金价多头占优,分析师预期到2026年底可能突破每盎司5000美元。《经济学人》提醒,黄金暴涨需警惕:除价值储存与央行买盘外,近期波动的主因是投机力量,而这正是不祥之兆。追涨资金滚雪球般累积,风险也随之放大。
年初无人料到金价会在2025年突破4000美元。10月20日金价触及4380美元高点,随后跌逾10%,又部分反弹。目前金价较1月涨55%,比1980年经通胀调整后的前高点高出近五成。黄金涨势主要依赖三类买家:机构、央行与投机者。
机构投资者偏好黄金的价值储存属性,尤其在危机时期更具吸引力。黄金易运输、标准化交易且具实物性,使其成为大资金的避险标的。过去的黄金多头往往伴随危机,如网络泡沫破裂、全球金融危机及新冠疫情。但此次行情不同:在未出现经济衰退的情况下,自2024年3月以来金价却已翻倍;同期标普500上涨逾三成、实际利率仍高。
机构当前担忧潜在危机:川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与对华对峙冲击贸易秩序;美国创纪录的政府停摆加深不确定;AI股市泡沫恐拖累实体经济。然而,这些因素与金价近乎线性的上涨并不完全吻合。年初AI风险预期未升温时金价已火热;中美休战、中东和解也未阻止涨势。11月停摆结束后,股市因降息预期下降而回落,但黄金反而加速反弹。
第二种观点认为,央行买金源于对美元长期前景的担忧:美国政治失灵、公共债务恶化、联准会独立性受威胁,使全球央行减少美元资产、增持黄金。然而证据并不充分——若美元资产遭大规模抛售,应出现美元下跌、长期利率上升,但实际并未出现。新兴市场的购金规模仍小,且增速放缓,主要由少数央行贡献。一位央行官员直言,不会在疑似泡沫中大量买金,以免最终承担损失。
真正推动近期金价剧烈波动的,可能是“强势投机者”。在CFTC疫情停摆前最后一次数据中,对冲基金多头达到历史纪录的20万份合约(约619吨黄金)。ETF买盘也相当强劲;上月流入放缓,对冲基金小幅减仓便足以拉低金价。之后ETF再度回流,金价随之反弹,显示其对短线资金极度敏感。
总体而言,央行增储虽有影响,但如今的涨势更像热钱推动的动量交易。雪球越滚越大,见顶时的回落就越危险。对于那些押注涨势延续的“强势投机者”而言,这或许正是最难让人放心的隐忧。

《经济学人》报道,黄金疯狂上涨需要警惕,除了保存价值、央行推动掏金热因素外,投机者是近期金价波动的主要驱动力,这也是让人最无法放心的因素。(路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