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科教 > 正文

让何祚庥闭嘴 第一次交锋就击退“科学斗士”

我写的中医科学学专著、新闻评论集《第三只眼看中医----破解中医药生死密码》,历经数月的艰苦努力,终于由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上市了。2007年8月8日在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举行了“《东方科学迎奥运宣言》发表仪式暨《第三只眼看中医》首发式”,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机构的专家,中央及北京的20余家新闻媒体和著名网站的记者,中医药大学生代表以及不少网友,共100多人到会。

在《第三只眼看中医》书中,我尽量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从更客观、更中立的角度来认识中医药问题,从更深层次的认识观念上剖析了百年来中医药是是非非的根源,并以中医药为例,展示了东西方早已存在数千年的两种不同认知方式,证实了东方科学的客观存在,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东方科学知识创造的特色和价值,为客观评价中国式的知识创造提供了全新的理论依据。只有思想的解放、认识观念的革命,对“科学概念”进行重新定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中医药等东方科学的认识,并逐步为其生存和发展,创造必要的和更适宜的软硬环境,才能真正促进中医药等东方科学的发展。

《第三只眼看中医》用清晰的语言、严密的逻辑和不可争辩的事实,与鲁迅陈独秀胡适梁启超、章太炎、严复、任鸿隽、梁漱溟钱学森杨振宁等百年文化科技大师进行了“对话”。更对当今反对中医人士何祚庥院士、方舟子博士、张功耀教授的片面观点,作了一次针锋相对的“过招”。

近年来何祚庥、方舟子、张功耀3位反中医人士不断发表片面的错误观点,扰乱视听,给国家主张、宪法保障要发展的中医药事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了给正反中医者提供一个“交流”的机会,我亲自签名邀请了何祚庥、方舟子、张功耀出席“《东方科学迎奥运宣言》发表仪式暨《第三只眼看中医》首发式”,并在邀请函中声明邀请两方面的专家和人士参加首发式,不是要进行一场“相互残杀的决斗”,而是一次“和谐社会中的百家争鸣”,其目的是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一、第一次电话

8月7日上午9点过,我在报社上班,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请找毛嘉陵”

我问:“您是哪位?”

对方底气十足地说:“我姓何”

我一下听出了是何祚庥的声音,因为我在电视上听到过他慷慨激昂的“何氏声音”,但我仍然沉住气地问:“我是毛嘉陵,怎么称呼您?”

对方提高了嗓门说:“我是何祚庥”,哇,真是如雷贯耳,确实是真的何祚庥,决不可能是“伪何祚庥”、“假何祚庥”。

于是,我连忙恭敬地称呼:“哦,何老,您好!”

何祚庥傲慢地说:“我收到了你发给我的邀请书,但是你们没有诚意,不是真想邀请我参加,书都不先送给我,我怎么来呢?我来讨论什么呢?”同时,他指责到:“你们这样邀请,目的就是为了炒作你们的书。”

我解释到:“不是只对您是这样,其他人都没有送。我们安排是在首发式时才送书,事先都送了书,还叫什么首发式呢?”

然后,我挑衅地说了一句:“我们也考虑过,如果你先看了书,你可能就不来了。”

何祚庥说:“看了书就不来了,那是另外一回事。我不先看书怎么可能来呢?”

我不愿让何祚庥找到借口,于是,当即就表示同意:“好吧,我立即安排给您送书。”

接着,我介绍了我的主张:“我们邀请你们来并不是要进行‘决斗’,而是希望借这个平台来相互交流。我是反对将学术问题用政治化、娱乐化的方式来解决的,不知您是否认同?”

何祚庥回答到:“我同意你这个说法。”

随即,我就告诉何祚庥:“我这本书就是从学术角度来讨论问题。”

最后,相互告辞。我立即安排给何院士快递《第三只眼看中医》。

书快递出去以后,我给何祚庥发了一条短信,再次告诉他首发式的时间和地点。短信开头的第一句话是:“何院士:我们选择了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6月份召开新闻发布会(在这个会上,王部长未点名地批判了您)的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举行”。

这是因为何祚庥曾经说过:“我说话很尖锐,我喜欢讨论尖锐的问题,不怕得罪人”,所以我在短信中用了激将法,想检验一下他是否真有勇气。

当时,我思索到,如果何祚庥来了,说明他还是有勇气。那么,我就请他谈谈对《第三只眼看中医》中对他观点进行点评有没有什么反驳意见。不过,他要想反驳倒我对他的“点评”,依他多次在电视上亮相表现出来的学识和逻辑水平,可以说“功夫”还是不够的,代表不了中国院士是水平,甚至可以说是在给中国的院士“丢丑”,除非还有高人在背后帮他“出招”。

我已跟踪何祚庥、方舟子等人多年,去年底在写这本书时也对张功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他们的“思路”早已非常清楚。因此,即使他来了也胜不了。不来,则说明他没有作为“科学斗士”的勇气。

二、第二次电话

8月7日下午4点过,我又接到一个电话,声音微弱而有些颤抖:“请找毛先生”。当时,我还没有听出来打电话的人是谁。

我说:“我是。”

对方明显底气不足地说:“我是何祚庥。”

接着,何祚庥说:“你寄的书我收到了,打个电话告诉你一声,但我不能参加你们的活动。你在书的封面就写了要与何祚庥、方舟子、张功耀‘过招’,要‘过招’我就不去了”。

此时此刻这种表现的何祚庥,与以往咄咄逼人的何祚庥,简直判若两人,很难让人与“伟大的科学斗士何祚庥”联系起来。不过,此时的何祚庥还是懂“礼貌”的,即使被《第三只眼看中医》镇住了,也仍然鼓起勇气给我回了个电话,但从他说话的声音和语气中就能明显感到没有了底气。

虽然何祚庥说不来“过招”了,似乎我失去了一次与他“过招”的机会,但有一位记者分析得好,他说,何祚庥第二次给你打电话是在收到《第三只眼看中医》、并看了对他的点评以后,实际上你们已经“过了一次招了”,很显然何祚庥已经知道了你的实力,所以他才不敢来了,可以说是你与何祚庥的第一次交峰就取得了“初战告捷”。

的确,在我的《第三只眼看中医》面前,何祚庥终于没有了往日的狂傲。

以往大家在电视上看见过很多次何祚庥与人辩论“过招”。同时,我们也看见组织者给何祚庥、方舟子选择的对手都是相对比较文弱的中医专家,或者是对中医行业现状了解不深的中医爱好者,他们多是些很少有机会上电视节目的人,在以娱乐气氛为主的“斗嘴”中,当然就“斗”不过何祚庥、方舟子之类多次上电视的“反伪科学战线上的‘老江湖’、‘老明星’”。

几个月前方舟子写的对凤凰卫视不满的博客就可看出,他对未能事先告知他与谁辩论而愤愤不平。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他们是要事先看对手,能辩得过的就去辩,辩不过的就找各种理由“谢绝”。何祚庥拒绝了我的邀请,这是他的权利,我尊重他的“拒绝”选择,我们也不必去贬低他的勇气,因为他看了《第三只眼看中医》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嚣张气焰”,这已经足够了,这已经为中医药界出了一口气。

今天我专门给这些“科学斗士”的真实面目揭露出来,让大家更进一步认清他们,不要再被他们的荒唐言论忽悠了。因此,希望大家有机会看看我写的《第三只眼看中医----破解中医药生死密码》。

三、首发式的“掌声”

何祚庥在2007年6月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还非常狂妄地说:“没有哪个现在骂我的、反对我的人能把我这些道理批驳掉,无非希望何祚庥闭嘴”。从何祚庥的本意来说,他是不愿轻易“闭嘴”的,只要是“斗”得过的,他都是要去“过招”的。然而,何祚庥、方舟子、张功耀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终于遇到了彻底揭露他们真实面目的“克星”----《第三只眼看中医》。

2007年8月8日,我在《第三只眼看中医》首发式上,激动地向大家宣告:“至少在此时此刻,我让何祚庥闭嘴了!”,会场报以一片热烈的掌声。

随即,我举起了《第三只眼看中医》这本书,大声地说到:“是这本书镇住了何祚庥”。会场响起了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

毛嘉陵在首发式上手举《第三只眼看中医》新书,发表简短演讲。

中国中医药报记者 巨锋摄影

由于不清楚方舟子博士的详细通讯地址,这次首发式对他的邀请函我是根据“新语丝”网站上留的电子邮箱,向他发出的邀请。同时,还在给何祚庥院士的快递信中,放了一份给方舟子的邀请函,请何院士代为转交。

张功耀教授收到我的邀请信后,给我回了电子邮件,他说不同意东方科学的提法,也没有看到书,所以不参加。

四、终结中医药百年是非之争

有人对我说,没有必要花这么大的精力去与何祚庥、方舟子、张功耀这些无聊的人“斗”,不要理他们。也有人对我说,我们中医界不要费那个劲,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

我认为,不与他们“斗”,不揭露他们这些极力剥夺广大患者多种医疗选择权和健康利益的“损人不利己的做法”,就不利于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大家应当更深刻地认识到,他们通过网络来传播反对中医的言论,将直接影响到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的认知度。等到他们长大成人后,在需要选择医疗方式时,就不会相信中医,就会拒绝中医,这不仅不利于他们自身的健康保障,也将使中医医疗市场进一步萎缩。可见与反中医人士较量,不是一件茶余饭后的闲事,而是一个关系到中医在未来生死存亡的大事情,实际上是一场中医争夺未来医疗市场的“战争”。

有位记者问我,是什么勇气来鼓舞你与他们“斗”?我说,有三条理由鼓舞我与这些反中医人士“斗”,也是我与他们“斗争”背后的三大“靠山”:

一是有党和国家对中医的关怀和支持,有一系列中医药政策法律做保障。发展中医药事业是我们的国策,是一项正义的、合法的事业,因此,我们应当维护中医药事业。

二是有中国人的老祖宗、我们历代中医药家在天之灵的保佑。中医药学的科学知识是用我们祖先无数生命的代价换来的,因此,我们应当珍视和弘扬中医药事业。

三是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特别是那些从中医药这里得到过健康实惠的患者或患者家属,他们是最坚定的中医支持者。为了满足大众的健康需求,我们应当发展中医药事业。

在首发式上,我发出了一个强烈的呼吁:“人民大众的健康利益高于一切文字游戏,希望从2007年8月8日开始,从《第三只眼看中医》开始,从此终结‘百年中医药的科学是非之争’,给中医药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

《东方科学迎奥运宣言》在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发表。图为发起人和御生堂馆长合影。“东方科学七君子”,左起:毛嘉陵(中国中医药报社总编辑助理兼总编室主任)、刘长林(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宋正海(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张其成(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姜岩(著名国际科学新闻记者、新华社国际部科技室主任)、柏杨(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曹东义(河北中医研究院研究员)、黎鸣(著名哲学家)。

中国中医药报记者 巨锋摄影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王笃若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