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人大报告美丽语言掩盖下的残酷现实

李怡/人大换届举行第一次会议,传媒聚焦报道。在电视播出的会场,见到一些少数民族穿上他们平日不会穿的节日打扮的彩色缤纷装束,就显示这是一场象徵「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骚」。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民生,有甚麽影响?传出甚麽讯息?由中国问题专家去发挥吧,笔者是看不出来了。

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开头就说,五年来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收入,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基本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城乡居民享有的公共服务明显增多。

如果温总说的是事实,那麽在强调特别增加低收入居民收入的情况下,贫富差距应该缩窄才是。可是,两周前,中共刊物《了望》周刊却指出,估算贫富差距程度的中国基尼系数,高於所有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於中国的历史高点。国际上定下0.4是基尼系数的警戒线,中国的基尼系数达0.47,超越了警戒线。全球127个国家,只有27个拉美和非洲国家的基尼系数高过中国。文章说,2006年,城镇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25410.8元)是20%最低收入组(4567.1元)的5.6倍;农村居民中20%的最高收入组(8474.8元)是20%最低收入组(1182.5元)的7.2倍。若以城市最高收入组与农村最低收入组比较,更是高逾20倍。

《了望》的文章认为,中国的税收制度所定个人所得税的起徵点偏低,从而使中低收入阶层成为纳税主力,他们所交税额占税收总额65%以上,由此更扩大了贫富差距。

温总报告并没有提出对税制的改革,因此剥削中低收入阶层的税制没有改变。中国贫富差距仍会继续扩阔。

温总说,过去五年,城乡居民享有的公共服务显着增加。但他没有提及,由农村大量流入城市总人数达2.1亿的农民工,过去是没有资格享有这些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

四年前,中国出版了一本《中国农民调查》,以大量实地调查事例,揭露农民在繁重税费和农村干部压榨下的苦况。不久前,中国法律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农民工调查》一书。这本书报道近年中国出现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潮。1977年,80%以上的中国人仍然是乡下人,但预测到2030年,中国城市人口将达9亿至10亿,占中国人口62.5%。这些到城市打工的农民,不叫工人,而是叫农民工。中国的户籍制,使农民工在他们打工的城市没有户籍,因而没有医疗、退休等社会保障,也没有住房或子女就学的待遇。他们的家人仍留在原来的农村。每到春节前,上千万的农民工就奔走在返乡过年的路上。不久前,雪灾下各个车站和冰封的公路上,农民工的挤压、凄惶,呈现出这一个贫困阶层的苦况。

在一些开放城市(如深圳),这些外来打工者是本地人的数倍,但在计算人均GDP时,却不把他们算在内,城市福利自然也没份。

在温总的报告中,看不到以亿计的农民工获得甚麽保障。在温总提出的GDP中,也把农民工撇除在外。也许正如《中国农民工调查》访问一位上海学者所说:如果农民工可以享受城市工人的所有待遇,中国就不会在20年间保持如此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中国也就不可能成长为制造业的世界工厂。

这种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发展哲学,正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底因,也是温总充满美好语言的经济回顾所隐藏的残酷事实。

雪灾中呈现的农民工的辗转凄惶,盖过了温总对过去伟大成就的总结及对未来描绘的美好蓝图。既如此,胡总、温总说出来的其他美好语言,我们能有所期待吗?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zhongkang

来源:香港苹果日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