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台湾台独意识的重大转捩点 千岛湖事件

 

千岛湖事件
地点 中国浙江省千岛湖风景区
袭击目标 台湾游客及当地导游、船员
日期 1994年3月31日
不明 (UTC+8)
类型 抢劫、纵火、杀人
死亡人数 32

千岛湖事件又称千岛湖惨案发生于1994年,案中32名台湾观光旅客及船工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的千岛湖被劫杀,当时中国地方政府起初隐□事件、继而封锁消息、查案手法粗糙、对家属安排失当,最终令这宗刑事案件演变成政治风波,也大幅提高台湾人对台独的支持度,成为台湾民众对中国看法的一次重要转捩点。 


事件经过
1994年3月31日,1994年3月31日,24位台湾旅客乘坐“海瑞号”在千岛湖观光时,与6名大陆船员及2名大陆导游,共32人在船舱内被烧死。浙江公安当局坚称,这是“意外事故”,但在多番质疑后,当局直至4月17日承认观光船火灾是由歹徒登船抢劫并纵火造成。

4月1日上午,本来应该在3月31日晚间返航的海瑞号游轮被发现正在燃烧。当地民众一度误认为是火灾并马上报警。一开始警方在船上并没有发现游客或船员,淳安县政府组织警察、驻军和民众在千岛湖湖区进行搜索,但没有发现失踪人员。直到大火扑灭后,警方在才在船舱的底舱中发现32具尸体。然而,在之后案件侦办的过程中,当地公安机关没有及时地对外界公布案情进程,这使得外界认为,当地政府采取了封锁消息、控制新闻报导的模式对此事件进行隐瞒。

4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杭州市警局安排法医对所有尸体进行检查。

4月4日,台湾罹难者之家属50余人抵达淳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多个城市开设接待处接待罹难者家属;同时,中华民国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出面,要求能够派员协助罹难者家属前往出事现场处理善后,但被海协会婉拒。

4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公安厅加入调查。

4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政府延请杭州灵隐寺住持继云法师做超度法事,但是拒绝台湾家属探视遗体以及检阅验尸报告的正当请求,并在罹难者家属抗议声中,将罹难者遗体在桐庐县火化。当地罹难者骨灰由其本地家属安葬;台湾的罹难者骨灰则由家属带回台湾。

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地政府起初将此次事件谎报为一次游轮火灾之意外事件,这种说法引起了台湾的罹难家属和台湾各界的强烈质疑以及抗议,海外媒体也进行了各式各样的报导和猜测。

4月9日,时任中华民国总统的李登辉批评中国共产党像“土匪”一样。尘埃落定之后,有人将浙江省政府对该事件的不公开操作解读为“在未抓获犯罪嫌疑人之前公布案情不利于破获案件”;但也有人认为,这种操作实质上是黑箱操作,损害中国共产党政府的形象。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警方欠缺科学办案能力,对出事的海瑞号清洗导致证据湮灭,也使现场遭致破坏而无法得到更进一步的犯罪线索。

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海协会常务副会长唐树备在北京会见了台湾的海基会副秘书长石齐平,声称此乃一“火灾事件”,并且强调中国方面会全力做好善后工作。

但是,台湾方面对此说明十分无法理解。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地政府处理此事时首先封锁消息然后固执己见,因而回应相当强烈。台湾的陆委会于12日宣布“即日起暂时停止两岸文教交流活动”、“自5月1日起停止民众赴大陆旅游”。中华民国经济部停止审核批示赴中国大陆的投资案、中华民国教育部停止台湾和中国大陆之间的文教交流,旅行业也停止出团到中国大陆去旅游;可以说,海峡两岸之间的交流活动几乎全告中断。

4月15日,三名犯罪嫌疑人被传讯。

4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公安机关宣布破案,公布是“特大抢劫纵火杀人案”,逮捕了三名嫌犯。台湾有人认为应该有军人涉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宣布的嫌犯之一是退伍军人,作案时身着无衔军装(文革时期直至九十年中期,没有军衔的军装和军装样式的服装在普通中国大陆居民中很流行),另一嫌犯的哥哥是武警,涉嫌包庇嫌犯(张赞合 1996,364-5),但台湾罹难者家属仍质疑仅以三名人犯何以能制服32人造成死亡惨剧。

4月18日,当时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发表谈话,对案件进行了说明。

5月8日,台湾海基会组团前往现场了解案情。

6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杭州市检察院提起公诉。

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杭州市中级法院终审。在审理期间,海协会多次邀请海基会派员参观公审,终审前8日仍然再次联络台湾海基会人员,但已无人愿意配合演出,台湾罹难者家属也已无人愿意出庭背书,参观审讯过程。

6月12日,宣布判决结果,三名犯罪嫌疑人吴黎宏、胡志瀚、余爱军均以抢劫罪、蓄意杀人罪罪名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6月19日,三名罪犯被执行死刑(张赞合 1996,365)。

但是,针对台湾海基会与陆委会提出有关千岛湖事件的诸多疑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则始终回避进一步澄清。对此,台湾陆委会在6月15日发表声明,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处理模式将使千岛湖案成为悬案。从整体而言,由于中国官方对案情的隐瞒与黑箱作业,情报无法获得证实之下,导致各种猜测和流言,使本来的一宗刑事案件,最后演变成台湾民众对中国大陆的不满,支持台湾独立的民众剧增,进而成为一件严重影响两岸关系的政治事件。


影响和评价
千岛湖事件对当时的两岸关系造成重大冲击。案件在1994年3月31日发生前,台湾于2月底进行的民意测验中,认为“自己是台湾人”29.1%;认为“自己是中国人”24.2%;认为“自己既是台湾人又是中国人”43.2%;其余是不知道或拒答;“支持独立”12.3%;“支持统一”27.4%;“维持现状”44.5%;其余是不知道或拒答。

当案件发生后,4月底同样的民调显示,认为“自己是台湾人”增加为36.9%;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减少为12.7%;认为“自己既是台湾人又是中国人”45.4%;其余是不知道或拒答,而“支持独立”增加为15.5%;“支持统一”减少为17.3%;“维持现状”54.5%;其余是不知道或拒答。

《联合报》1994年4月中的民调亦指,台湾赞成与非常赞成台独的民众大幅升至42%。此一民调结果显示千岛湖事件之后,台湾民众对中国大陆的疑惑与不满,双方的交流一时之间也有冷却的现象。

有人对中共政府在处理千岛湖事件时表现出意欲遮拦的行为表示不满,认为这已使台湾民众对中国失望,导致两岸关系的紧张和倒退。也有人认为,当时中共政府采取的不透明处理措施以及官僚作风,是导致台湾民众产生对中国治安不良印象的重要诱因。


流行文化
1994年由周润发主演的《赌神系列》香港电影的续集《赌神2》,故事初段的情节戏仿了千岛湖事件(电影中称为“千赌湖”)。


相关文献
(按照作者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陈忆华,1996,媒介与消息来源的意识型态建构媒介议题之研究:以报纸报导千岛湖事件为例。国立政治大学新闻学系硕士论文。
陈玉峰、曹瑞芝,1994,千岛湖事件对台湾经贸问题的影响:对业者之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 [online]。台中:静宜大学台湾生态研究中心。[引用于2004年3月31日]。全球资讯网网址:[1]。
交流,1994,从民意调查看两岸关系:台湾居民对千岛湖事件的反应。交流 16:9-12。
刘彻,1994,千岛湖事件改变了两岸战略互动关系。国家政策(动态分析)双周刊 4月5日:16-17。
潘家庆,1994,从千岛湖事件看两岸新闻观念的差距。交流 16:13-16。
魏立志,1994,“千岛湖事件”谈台商赴大陆投资前应有的观念作法。工业简讯 24:37-42。

参考出处
张赞合,1996,两岸关系变迁史。台北:周知文化。

*****************************

中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的说明

http://www.gwytb.gov.cn/tfsj/tfsj0.asp?tfsj_m_id=16

涉台突发事件处理
浙江“千岛湖事件” 

    1994年3月31日,台湾长风旅行社旅游团一行24人乘“海瑞号”游轮在浙皖交界处千岛湖游览时,吴黎宏、胡志瀚、余爱军三名歹徒登船抢劫并纵火焚船,致使该船24名台湾居民以及8名大陆居民(2名导游,6名船员)全部遇难,从而酿成一起特大抢劫纵火杀人案,即“千岛湖事件”。

    事发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责成公安部、浙江省委、省政府迅速破案,妥善处理。江泽民主席、李鹏总理发表讲话,对此事件表示关切。海协依照《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有关紧急联系的规定,及时快速地向台湾海基会通报情况,协调有关部门为遇难者家属来浙江处理善后提供方便,指定专门人员值班,建立了与台北、香港、上海、浙江的紧急联系。汪道涵会长就该事件发表谈话,对这次事件中遇难的海峡两岸同胞表示沉痛哀悼,并向遇难者家属表示深切慰问。海协副秘书长专程前往杭州看望、慰问遇难者家属,协调有关方面为台湾记者的采访提供方便,协助两岸遇难者家属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浙江省公安机关调集300余名警力,克服种种困难,在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昼夜工作,案发后仅17天即侦破了此案。经有关方面授权,海协邀请台湾海基会人员和专家及台湾遇难者家属代表赴大陆,安排台方人员观看“海瑞号”游船出事水域、查获的凶器、赃物及与案情有关的幻灯、录相等资料;请办案专家介绍情况并回答台方人员问题,澄清事实,减少了台湾民众的误解。


    事件发生后,李登辉及台湾当局某些人士蓄意发表攻击、污蔑祖国大陆,挑拨两岸人民感情,破坏两岸关系的言论。海协多次发表谈话,同台湾当局破坏两岸关系的言行进行坚决的斗争,维护两岸同胞的权益和两岸关系发展的大局。

    6月10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杭州对千岛湖“海瑞号”游船抢劫纵火杀人案被告人吴黎宏、胡志瀚、余爱军进行了公开审理,依法严厉制裁了罪犯。在海协与浙江省有关方面的邀请下,台湾罹难者家属代表旁听了案件的审理。有关保险公司和旅行社给予遇难者家属保险赔偿。


 ************************************

新華社記者的報導 

  • 其他說法1 2
  • 千島湖事件說明[2]


     

  •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郑浩中

    来源:维基百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