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文集 > 正文

牟传珩:看看海外余秋雨 北京会‘告别过去‘吗?

——牟传珩:灾后中国能有多大改变-- 北京会“告别过去”吗?

作者:

     中国新闻网2008年5月26日刊文《美国世界日报社长:这一次,中国形象完全改变》,文章借访美国世界日报社长李厚维之嘴宣扬中共救灾新变化:“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功的最好证明。”此外,国内不少媒体还利用澳大利亚人报刊发的《大灾难改变了中国的脸》,文章说,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和西藏骚乱带来的紧张情绪后“突然间,形势改变了,每个人都大吃一惊,包括指导媒体的人。这种改变是朝好的方向发展的,这是一个广泛的共识。”中国官方舆论导向似乎有意在借“灾后中国形象改变说”吸引世界目光。

纽约时报5月22日发表前纽约时报北京分社社长纪思道撰写的文章,该文谈论了地震后他的中国之行感受“在四川大地震后,我们已经看到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未来:一个更加开放和自信的民族,也许正是中国基层政治的诞生。针对这个国家是否正在不断走向更大的自由和多元化,长期以来中国家一直争论不休。其中的一个阵营(包括作者本人),持肯定态度。我们看到中国正慢慢踏上韩国、印度尼西亚、蒙古和其它远离专制政权的邻国的轨道。”

联合早报网则刊发作者克立《四川大地震,中国已然告别过去》的文章,该文称:四川地震512至今11天,中国社会表现出完全与以往不同的、全新的人道主义和人性光辉;对于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人道主义如火如荼,人性光辉灯塔照耀。共和国,已然告别与重建……中国社会已经开始一个新的思想文化精神,也已经开始了一个新的行为准则。而国内南方大报南方周末也发文《汶川震痛,痛出一个新中国》称:“显而易见,这是一个拐点,执政理念全面刷新的拐点,中国全面融入现代文明的拐点。”

    不错,这次汶川大地震中,五星红旗终于向普通中国民众低下了高贵的头颅;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与奥运圣火一起暂停了奔跑;政府迫于舆论压力,也接受了部分外援抢险和暂时停止妖魔化西方媒体的做法;官方也表现出一定的救灾努力与信息开放,正试着以更人情化的表达方式展示自己。客观地说,这些脸面上的事情都是可圈可点的。我们但愿这是今后中国真正文明化的开端。


    然而,事实并不如舆论热望的那么简单,红色中国这枚硬币背面却有另一种纹理。在本作者看来,不少舆论仅仅依据上述中国政府表面文章的点滴进步,就匆匆判定“中国形象完全改变”和“中国已然告别过去”,“中国全面融入现代文明的拐点”似乎也太失之轻率了。按作者的理解,灾后中国能否真正发生积极改变的最现实尺度,就是要看政府灾后究竟最想做什么?面对此次大地震所暴露出的制度问题与政府责任,如地震预报、预防,灾发初外援营救滞后,大量学校坍塌,学生死亡等涉及意识形态与制度的问题,是积极广开言路,接受公众批评与问责,还是文过饰非,封杀异见,甚至将一场国家灾难转化成对党和政府的歌功颂德。这个问题才是辨别中国政府是否会踏上一个具有普世价值内涵的文明起点的准据。
    
    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敬畏天人感应说,自然灾害发生后都会反省自责人祸因素。但当下中国的严峻事实却是:政府在打开点滴开放窗口之后,更多的是封杀网上的问题发帖,杜绝对制度问题的反思与批判。最近有消息来源说,中共官方已下令禁止公开探讨“地震预报”等敏感话题和压制学校坍塌网上问责。中共负责新闻宣传的主管官员李长春明确要求,中国新闻媒体在地震新闻中要突出宣传执政党和政府。他说,“宣传思想战线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震救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及时地报导抗震救灾工作的最新进展,宣传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全力灾后将以核为主,抢救和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的具体措施”。我们从中丝毫也看不到任何与以前不一样的自我反思倾向。

此外,中国官方新华社新华网在全国上下一致抢险救人之时,仍不惜版面,在其主页上推出多篇“加工政治敌人”,妖魔化已表现出相当和解姿态的达赖喇嘛与民运人士文章。如《达赖尴尬面对记者提问 气急败坏否认藏独》、《标尺即是照妖镜》、《莎朗•斯通和朱学勤为何诅咒中国》、《文明视点•普世文明观前的跳梁小丑》等文章,他们对待批评的腔调就是“国际反华势力不会因为四川地震而改变他们的反华立场。不要因为大地震以来西方一片同情和赞扬之声就产生错觉,觉得反华势力就此会销声匿迹。国际利益关系和战略格局不会因为一场自然灾害而改变。”这类官方网站,不仅要在中国,同时也在世界上加工出一个“敌对势力”。 谁要有一点负面言论,谁就成为了他们敌对的对象。由此可见,他们歇斯底里地对抗普世文明的立场依旧。甚至还有拘押郭权,监控、软禁异见人士、维权人士与法轮功学员的野蛮行政行为。依此逻辑推轮,救灾后之中国,注定又要兴师动众,开动一切宣传机器,劳民伤财,大肆鼓吹党和政府领导人抗震救灾的丰功伟业,同时封杀、抹黑一切异见言论,以求将所有的污垢掩藏于幕后。
    
    中国哲学以向崇尚“月圆而亏、物极必反”的道理。敌人加工多了,自己就变成了敌人的敌人;歌功欢腾大了,必然就有大灾难。眼下的中国现实,已经毋庸置疑地验证了这一真理。其实,中共当局最应该反思的就是导致天怒人怨的执政意识——利用意识形态加工政治敌人。此外,但愿灾后中国别再借中华民族的苦难事件歌功颂德和推波助澜民族主义情节。美国“911事件”也曾激发起美利坚公民的自豪和爱国,美国人一度甚至声称愿意失去了某些自由赢得尊严。但此后不久,美国社会就开始了自我反思,不再热衷于把普世价值拉回到国家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滑点上。人类主义的“类化意识”,才是当今世界应对一切灾难的最可贵价值。这对灾后中国的价值重建来说尤为重要!
    
    最后,让世界目光借国际奥运会观礼,看看北京会不会“告别过去”?反思批判还是歌功颂德——将成为灾后中国是否会真正发生积极变化的一块试金石。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于飞

来源:议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