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暴动是怎样开始的?

作者:

隋炀帝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河北漳南县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洪水毁灭了家园,很多人死了,很多房子毁了。哀鸿遍野,遍地狼藉。农民孙安祖跟很多人一样,房子被大水冲走,妻子也在洪水中丧命。今后的日子怎么过?老天为什么不长眼睛?内心深处的哀苦是可想而知的。

然而,祸不单行。孙安祖更倒霉的是政府点兵又点在了他的头上。隋朝跟后来的唐朝都是实行府兵制,士兵平时可以不纳税,但是出征的时候要自备一些装备。记得《木兰辞》吗?她代父出征之前,就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而这,显然是需要一定的付出的。然而,孙安祖刚刚遭遇灭顶之灾,哪里有能力置办这些?而一般情况下,政府应该是照顾灾民的,即使不能给予救助,至少不要再雪上加霜。

孙祖安觉得自己太冤枉,按理自己的这次征兵也应该被免除。或许政府不了解情况?于是他到彰南县去找领导,申诉自己的困难。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县令没有取消他的兵额,甚至没有安慰他,而是派人赏他一顿毒打。

农民在强大的政府统治之下,即使受苦受难,又能如何?一般都是自我忍受,不怨天不怨人,就怨自己命运不好。谁让咱不是生在帝王家呢?多数人,面对政府的残暴,是绝对忍受,最多自我了断。大水冲垮了家园,家人丧命,都忍了。天灾啊,谁有办法。政府点兵呢?也算自己倒霉。也可能申诉,如果人家不理,态度不好,也就忍了,谁让咱倒霉呢?仗理顶撞长官两句,可能被一顿暴打。咳,还是自己倒霉,有一句话不该说啊。打就打了吧,继续忍耐下去吧。谁让咱是农民呢?如果农民不受冤,还让皇帝、官员受冤吗?

但是,孙安祖不是这样一味受气的农民,或许他立刻产生了拼死的念头,或许他想与其被打死,不如还击逃跑。反正,孙安祖反击了,他没有被人打死,而是打死了县令。对于倒霉的人即使不能给予一点同情,起码不要火上浇油,否则就完全可能引发所有的报应。漳南县令一定是打人习惯了,终于遭遇报应,一命呜呼。

平日里威风八面的县衙喽啰,欺负百姓最为拿手,真看到孙安祖这样敢于杀县令的人,反倒没有人上前捉拿了。说不定有人还暗地为孙安祖叫好。总之,孙安祖杀县令成功,并从容离开县衙。

今后怎么办?何去何从?孙安祖没有了主意,就来找朋友商量。他的朋友是窦建德,平时仗义乡里,肯为朋友两肋插刀。哪里还有活路可走?只有造反了。窦建德联络一些跟孙安祖情况相似的人,一下子就集合几百人。去高鸡泊吧,那里地形复杂,政府军队很难到达。于是,孙安祖就这样上了梁山,成了隋朝末年造反一支小分队。

至于窦建德,后来也被逼参加了造反,并领导着河北最重要的反隋力量。

孙安祖肯定不是一开始就存心造反的,他的委曲本来以为政府是能够理解的。然而,后来的发生的事情,已经超出了他能控制的范围,包括他竟然有一种心理底线是拼死。拼得一死,肯定不是多数人的选择。然而,有一个人如此,可能就造成了突破口,千百人立刻跟进。是火山,是洪水,千万人一哄而起,足以毁灭一切,何况区区的一个朝廷?

历史,由此开始了另外一番风景。

隋朝各地的官员,如果不是彰南县县令这样,一定会有很多农民起义不会发生。然而,历史的事实是,很多彰南县的县令们,他们的暴力习惯共同促成了孙安祖们起兵造反。

认真培养民众造反,是所有亡国的统治集团的共同努力方向。他们就如同未来王朝派来的时空战士,特别的任务就是毁灭前一个王朝。

几年以后,唐朝在隋朝的废墟上迅速建立起来。统治集团内部,一方面使劲批判隋朝的殃民政策,一方面肯定在暗暗感谢隋炀帝和他的各级官员们。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于飞

来源:孟宪实博客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