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动态 > 正文

牟传珩:中共党报重燃“意识形态斗争”狼烟

作者:
今年以来,中国官方正在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肆宣扬“解放思想”给中国社会创造的奇迹。“解放思想”一度曾在主流媒体上大行其道,甚至被誉为中国的"第三次思想解放浪潮"。

记得去年胡锦涛"6、25"讲话强调的四个坚定不移,是以"解放思想"居首的,如果说胡锦涛讲话还未越出"社会主义"定语的阴影;那么温家宝刻意发表《仰望星空》诗,以问天寓意的"解放思想",似乎已经淡出了"意识形态"窠臼,这在他关于"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的普世价值,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的答记者问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这些来自最高层的讲话,实质上已为今年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推动新一轮"解放思想"做出了铺垫。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山大学政务学院院长任剑涛教授在接受记者冯小静专访时大谈:解放思想不能设禁区,不能设定改革的制度框架。不能设定哪些能改、哪些不能改的具体举措。观念、制度、举措都不能设定前提。不能以某种政治理念、政治前提禁止讨论等。继而,才有今年要求广东以"新一轮思想解放推动新一轮发展",叫板新加坡而蜚声海内外的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言之凿凿地强调要把民主作为一种价值追求,要畅通民意,冲破言论"言塞湖";紧接着又有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在全省发动"解放思想",要充分运用网络广开言路以人为本,"还权于民"。此外,还有舆论界与之配合,当年以"皇甫平"名扬中外的三作者之一施芝鸿,更藉此之际推出《党的十七大与新起点上新的思想解放》理论文章,其中"解放思想"一词竟出现了46次。这一系列发动新一轮"解放思想"舆论动作,无意是从中共高层传递出的声音。

然而,几乎如此同时,另一种与"解放思想"反唱的声音也不甘寂寞。就在温家宝发表"普世价值,是人类共同追求"谈话不久,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即在《求是》杂志上颇有针对性地撰文说,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声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绝不搞西方式的三权鼎立。这可视之为来自中共高层拒绝"普世价值观"的另一种声调的强势表达。最近以来,官方媒体"解放思想不能设禁区"和"还权于民"主张开始淡出,而强调"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反"普世价值观"声浪来势汹汹。今年7月26 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社科院院长陈奎元借社科院改革座谈会发表火药味十足的讲话:"现在西方话语权的声音高,把他们主张的’民主观’’人权观’以及利伯维尔场经济理论也宣称为普世价值,我国也有一些人如影随形,大讲要与普世价值接轨";2008年9月10日,人民日报又转载《马克思主义研究》第七期冯虞章的文章《怎样认识所谓"普世价值"》称:国内外某些势力打着"普世"旗号,把他们那一套全盘西化的主张和要求塞给我们,企图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种手段;紧接着2008年9月16日,光明日报也刊登了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天城《一些人鼓吹的普世价值实际就是西方的价值》的文章,引用毛泽东的话说:"实际上,世界上只有具体的自由,具体的民主,没有抽象的自由,抽象的民主。"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共喉舌人民日报终于赤臂登台,正式燃起了的意识形态斗争狼烟,其强调"姓资姓社"斗争性为今年来所不多见。就在昨天( 2008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作者徐天亮的《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贵在保持清醒头脑》文章。该文一经刊出,即为新华网等官方主流网站转载。此文作者为国防大学政治部主任(正军职)、中共十七大当选中纪委委员,自今年5月始,由中央纪委派驻人民日报社任纪检组长、人民日报社编委会委员。作者可谓中共高层直接派出控制中共舆论高地的少将军衔钦差。正是由于该文作者上通下达的高端背景,才使该文徒生出不少弦外之音。该文竟如此锋芒毕露,直接挑战邓小平关于意识形态的"不争论"意旨,强调当下的斗争就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同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较量"。这至少在语境上与胡温当局所强调的"和谐社会"很不合拍。

该文声称:"在这个社会整体中,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是整个社会有机体的灵魂,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提供理论依据、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从这个意义上讲,意识形态工作是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工作。经济工作搞不好要出大问题,意识形态工作搞不好也要出大问题。在集中精力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本文在这里明显是对忽略意识形态斗争不满,将批判的锋芒直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执政出发点。紧接着文章作者强调:要 "清醒认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势。历史的经验证明,清醒认识和科学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势极为重要。"为此,作者赤裸裸地设定出当下意识形态斗争的目标,表达了中共传统用意识形态"加工敌人"的阶级斗争立场。文章说,"必须清醒地看到,意识形态领域渗透和反渗透的斗争仍十分尖锐而复杂,敌对势力加紧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活动。一是他们总是拿自由、民主、人权、民族、宗教这些话题大肆炒作,对我国进行造谣攻击;二是他们的惯用手法是把个别问题扩大化、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把一般问题政治化,最终把矛头指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三是他们利用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等现代媒体对我国进行丑化、妖魔化"。因此他强调:"我们同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本质上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同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较量。"要" 清醒认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全党重视、加强领导。全党同志特别是做宣传思想工作的同志要有意识形态这根弦,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增强政治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本文所透示出的立场,丝毫也看不出中共可能转变为尊重政治异见,包容思想多元的现代政党与执政者的胸怀与心态,分明是要中共回归革命党与斗争党的老路。

由此可见,这篇文章代表的正是来自中共高层的"左"声道。文章一反近年来中共官面文章惯于形成的用语套路,只字未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谐社会",而是径直接续了"阶级斗争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年代紧绷的"那根弦"。因此,本文就明显展示出了以下"三个指向":

一是指向邓小平的意识形态"不争论"。众所周知,邓为了一心用经济发展支撑"改革"合法性,以"四项基本原则"防右,以"不争论"反左,其对意识形态斗争的态度由无限度的激化矛盾,转化为有限度的淡化倾向。因此才会有他的"13大报告一个字都不要动"、"不问姓资姓社"、"一切以三个有利于为原则" 等说法。而徐天亮文章重燃"意识形态斗争"狼烟,就是对"不问姓资姓社"的直接挑战。

二是指向胡温当局现行的"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淡化阶级性与斗争性的倾向。当前中共党内左派认为:中国改革是"由西方新自由主义主导的资本主义化的改革",指责当下领导人是"背叛了毛泽东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走资派"和"资改派"。甚至他们指责"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放弃阶级斗争学说,背叛无产阶级专政"。徐天亮文章隐藏在"意识形态斗争"背后的用意,与这些论调如出一辙。

三是指向普世价值观。徐天亮文章提及的"自由、民主、人权、民族、宗教等话题",正是温家宝认可的普世价值,因此温家宝较之中共第四代领导集体意识走得更远。因此也就更成为徐文指向的目标。毫无疑问,当今时代普世价值正借助于经济、文化全球化,通过网络技术广为传播。无论是现代化、后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或全球化本身,都是由普世价值引领的。而在徐天亮之流看来,由全人类经验积累而来的普世价值姓"资",不姓"社"。因此,必须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战胜普世价值。这是对温家宝认可"普世价值,是人类共同追求"的露骨回应。

在当今时代,随着世界冷战结束,东西对抗缓解,阶级阵营模糊,意识形态淡化,已成为人类世界和解的主流。其实,加缪早在1946年就预见了"意识形态走向自我毁灭",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贝尔由于对于人道主义及其"革命"后果的失望,认为意识形态具有欺骗性与虚假性,已不可能再成为激发人们 (尤其是知识分子)热情和创造力的精神源泉。他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写出了《意识形态的终结》一书,提出"淡化意识形态"的理论,如今已成为当今时代的现实。 

然而,在来自中共高层"左"声道看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主导地位只能巩固,不能放弃。他们认为:改革之初,迫于经济形势的严峻,无暇顾及意识形态建设,现在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因此必须重整意识形态斗争的旗鼓,"在意识形态的斗争中决无’多元’可言"。可见这些中共左派,如此螳臂挡车,逆历史潮流而动,其逻辑结果只能导致中共的经济改革"翻车"。

在中国这片"红色记忆"的"圣地",由于"左"的思想一直拥有正统意识形态地位,加之几十年来执政党一直向人民强制灌输"阶级斗争"观念,使之具有深厚的生存土壤,因此"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强势地位一直未能改变,而温家宝接纳普世价值的主张,在中共高层内却找不到和弦,一直处于孤立地位。眼下,中共高层左右声道正在借题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交替发音,而这篇徐天亮文章又为中国新一轮意识形态交锋,埋下了玄机与伏笔。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zhongkang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