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陆 > 正文

旱!旱!旱!“口粮保卫战”打响!!

 

粮仓遇罕见旱灾 “口粮保卫战”打响!!

 旱!旱!旱!

  有“中原粮仓”美誉的全国产粮大省河南,小麦正遭受着50多年不遇干旱的威胁和考验。全省已连续100多天无有效降水,受旱面积占到小麦播种面积的63%以上。

  2月6日,记者驱车来到小麦主产区南阳市,走进抗旱保苗一线主战场,那里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一场“口粮保卫战”已经打响。

  邓州“保卫”170万亩小麦

  清晨6点,河南省邓州市文渠乡蒋庄村的大学生村官刘钰起了个大早,匆匆赶到村外的麦田里,指导农民抗旱浇麦。麦田里,到处可见抗旱浇麦农民辛劳的身影,到处可见拖拉机和手扶车、抽水泵等抗旱浇麦的机具。随着隆隆的机器声,汩汩清泉缓缓地流进干旱已久的麦田。

  这天是2009年2月6日,农历正月十二。

  素有“三省雄关”之称的邓州拥有160万人口。连日来,面对旱情不断加剧的严峻形势,拥有170万亩小麦种植面积的邓州市把抗旱浇麦作为当前工作的第一要务,“抗旱浇麦、刻不容缓”成为全市干部群众的共识。

  春节长假期间,该市劳动部门抓住春节返乡务工人员多的机会,组织广大村组干部、青年团员、大学生村干部组成抗旱帮扶小组和抗旱突击队300余支,集中人力和物力,科学管理,市场化运作,实现每日新增浇地面积2000余亩的计划目标。

  该市都司镇在积极落实抗旱补贴的基础上,全体机关干部深入田间,和村组干部研究协商抗旱浇麦方案。“国家提前公布了今年小麦的保护价,使我们感觉到种粮大有赚头。我年前已经把我家的麦田全部浇了一遍,现在正在浇第二遍。”该镇户张村农民张建怀说。

  市农技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也纷纷行动起来,他们组成6个专家小组每天巡回各个乡镇,指导农民科学用水,抗旱浇麦。

  市里各职能部门也积极投入到抗旱浇麦工作当中。市水利局新打井182眼,淘洗机井65眼;市农业局、烟草局等涉农部门也新打机井271眼,全力以赴配合抗旱浇麦工作。引丹灌区多次开闸放水,最大限度地疏通沟渠,并投资7万元修复了3200米农渠,恢复有效灌溉面积21万亩。

  在该市西部、北部的14个井灌区,广大农民积极使用流动抽水泵浇灌;在南部和西部的14个自流灌区,广大农民积极采取垄灌、喷灌、“小白龙”引灌等多种方式,确保人停机不停,提高有限水源的灌溉效益。在少数确无灌溉条件的村组,政府积极指导农民采取中耕、镇压、喷施药物等其他麦田管理措施,确保小麦安全越冬。目前,全市170万亩小麦已经普遍浇灌一遍,正在进行第二遍灌溉。

  大学生“村官”作动员

  入春的清晨薄雾弥漫,丝毫没有要下雨的征兆。枯黄的麦苗耷拉在地上,没有一丝生气。

  在卧龙区陆营镇冢东村紧邻白河的沙滩地里,54岁的农民闫照显早早地把装满浇水设备的拖拉机开到了自己麦田的地头。

  “这坡地都是望天收,沙地不存墒,估计再旱上几天就没指望啦!”老闫告诉记者。

  前几天,村里新上任的大学生“村官”吕超永挨家挨户做动员,一定要让他们把沙地也浇上一遍水。现在,这里的专用电线都已架好了,老闫一大早赶来先占个井位。

  说话间,一个骑摩托车的小伙子来到跟前。“他就是大学生"村官"小吕!”老闫指着小伙子说。

  今年31岁的小吕是该镇首批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他说,这几天为了让全村的麦田浇够一遍,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这个村现在可以使用的机井只有6口,以前的老机井都被填埋了。春节前,他接到上级抗旱通知,就每天反复在广播里动员群众浇麦,可大伙儿都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顾忙着备年货。

  “这几天不一样了,他们都清楚抗旱保苗刻不容缓,6口机井前每天都排着长队,有的夜里就在井边守着。”这几天,他正跟镇里协调再打几眼简易的“对口抽”水井,打一口井,区、镇财政补助500元。记者问他累不累,小吕说:“农民种庄稼,收的是一季,能帮他们把麦田变绿夺丰收,就是最大的快乐啊!”

  车拉肩挑誓夺丰收

  中午时分,记者来到位于卧龙区最北端的龙兴乡杨河村,这里属于浅山丘陵区,道路两侧是高高低低的山峦,到处可见村民挑着水桶行走在山坡的梯田里。

  在村头的一个堰塘边,村民马荣勤蹲在水车旁,大口地吃着儿子从家里带来的午饭。“这地块离家太远了,在地里凑合吃一顿赶工夫。”老马一边吃着,一边和记者聊天。他的儿子则不时地弯腰从堰塘里舀水倒入水车。

  老马说,他的儿子在外地读大二,过了农历十五才开学,这几天也在家帮着拉水浇麦呢。“看着他累得满头大汗,我也挺心疼,可想想让他多干干农活,知道农民不容易,学习会更刻苦!”

  老马的儿子看上去很乐观,他告诉记者,这块梯田面积八分四,昨天下午浇了半天,再拉上去三四车水,就浇够一遍了。他脸上滚着汗珠,说得却很轻松。

  龙兴乡党委书记杨林青介绍说,由于地理原因,这里打一眼深水井成本很高,而且水源差,全乡现在仅有的20多眼机井中,三分之一成了废井。

  这几天,乡里启用一切可能的水源,全力投入抗旱保苗。全乡的4个小型水库、所有的坑塘坝堰都架起了临时电路,还对一些废弃的机井进行修复,力争多浇一块地,多保一分田。

  杨林青告诉记者,乡里还发动青年志愿者、民兵预备役人员、机关干部走入田间地头抗旱浇麦,通过车拉肩挑、改水进田等方式帮助劳力困难户浇灌麦田,争取不让一块麦田旱死。

  和南阳市一样,河南各地都在积极行动,一场全民动员的抗旱斗争正在中原大地如火如荼地展开。

  据统计,该省已投入抗旱资金5.76亿元,累计浇灌面积5384万亩次。

 

*******************

北方大旱 夏粮恐忧

 “如果再不浇水,叶子很快就会变黄,到时小麦(资讯,行情)将面临绝收。”2月4日,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谷熟乡的王意站在自家地里,神情焦虑。

  王意连日来每天都要到自家麦地里走一趟,看到麦苗一天天变黄,他甚至不得不推迟外出打工的日子。

  他说,之前还只是在电视新闻中听闻的河南旱灾,“仅仅过了一个年”,已经很真切的出现在自家麦地里,而且,在豫东这个重要产粮大市,旱灾已经到了足以使小麦绝收的程度。

更让王意吃惊的是,一场自1951年以来少见的严重干旱正在我国北方多个省份蔓延,其严重程度不亚于豫东。

  据国家农业部发布的统计显示,截至2月3日,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甘肃、陕西等主产省小麦受旱1.43亿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34亿亩,这意味着全国已有接近43%的冬小麦遭受旱灾。

  而考虑到夏粮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冬小麦在夏粮生产中的所占的比重,持续旱灾对国家粮食安全产生的影响已经引起粮食专家的关注。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粮食经济学者丁声俊告诉本报记者,这次遭遇旱灾比较严重省份中,河南、山东、河北的冬小麦产粮位居全国冬小麦产量的前三名,三省冬小麦的产量占据全国的一半以上,而且,“与其他粮食品种不同,小麦是口粮”,所以,“这次旱情对今年我国夏粮丰收乃至国家粮食安全都影响重大”。

  河南大旱

  这是一次事先没有任何预兆的灾害。

  2月4日,记者乘车从河南安阳南下,一路上,路边麦地中拖着橡胶(资讯,行情)管子浇水的农民随处可见。此时的河南,正处于这场“历史罕见”的北方大旱的核心地带。

  与王意一样,面对不断严重的旱灾,更多的人除了每天到自己家的麦地里去查看以外,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

  “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了,上次架管子浇水已经不记得什么时候了”,王意告诉记者,家里的“水泵已经锈得不能用了,橡胶管子也多被老鼠给咬破了”。

  根据河南省气象局提供的最新气象资料分析,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2月2日,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1.1毫米(常年平均51.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近8成(78.4%),仅次于1996年(9.8毫米),为1961年以来同期次少值。

  特别是2008年11月下旬以来,全省大部分地区没有出现明显的降水过程,平均降水量仅为2.5毫米(常年平均30.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9成多(91.7%),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值。

  温度方面,去年11月下旬至今年2月2日,河南全省平均温度3.0℃(常年平均2.0℃),较常年同期偏高1.0℃,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5高值。而正是较长时期内的少雨高温,使得这次旱灾突袭。

  来自河南省防汛救灾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3日,全省小麦受旱面积4150多万亩,其中轻旱面积1950万亩(占总受旱面积的47%),中度干旱面积1500万亩(占总受旱面积的36%),严重受旱700万亩(占总受旱面积的17%)。

  “受旱范围之广、时间之长、程度之重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少有的。”河南省防汛救灾中心副主任魏振峰表示。

  此外,据魏振峰介绍说,受持续干旱影响,目前山丘区已有13万多人因旱已出现了临时性饮水困难,“如果长时间不降水,势必会加剧山区群众吃水困难”。

  在此背景下,河南省气象局1月29日15时发布干旱红色预警,这是最高级别的干旱预警。

  2月1日,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将Ⅲ级抗旱应急响应提升为Ⅱ级,这意味着,依照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制定的干旱评估标准中所确定的农业干旱等级划分指标,河南省已进入严重干旱期,而在这一级别的抗旱应急响应下,河南省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抗旱浇麦工作。

  2月1日,王意和同村的人甚至跑到了临近的芒种桥和刘店集乡去看,在那里,政府对愿意浇地的农民免费提供水泵和管子,而且,“据说还给50元的补贴”。河南省要求各地克服靠天等雨的思想,力争10天内把全省7000多万亩小麦浇一遍。

  根据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统计,截至2月3日16时,全省投入抗旱资金6.11亿元,日投入抗旱人员167万,开动机电井65万眼,投入机动抗旱设备42万台套,机动运水车辆2.8万辆次,日抗旱浇灌面积280万亩,已累计浇灌面积5664万亩次。

  灾情在持续

  而在河南之外的多个省份,旱灾亦在蔓延。

  据农业部2月3日召开的全国抗旱保春管工作视频会议透露,目前我国西北东北部、华北中南部、黄淮西部、江淮西北部、江汉北部及广东东南部、西藏中部和东南部、云南西北部等地存在中到重度气象干旱。

  其中,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湖北、陕西等地部分地区的气象干旱已达重度干旱或特旱。

  农业部长孙政才介绍,去年10月下旬以来北方麦区降水明显偏少,旱情持续发展,加之连续出现几次强降温过程,旱冻交加,对小麦安全越冬和正常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孙政才说,冬小麦播种出苗以来,华北、黄淮、西北、江淮等地已经3个多月未见有效降水,较常年同期减少七至九成,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已接近或突破历史极值,北方麦区遭遇了多年罕见的秋冬连旱。

  目前,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普遍达到中到重度干旱,部分地区达到特重程度。

  据了解,面对持续旱情,国家防总、水利部去冬以来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据新华网消息,2月4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启动II级抗旱应急响应,再次向旱区各省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旱区各地把抗旱保苗作为当前工作的重要任务。在2月2日派出4个工作组的基础上,再次派出两个工作组赴旱区指导抗旱。近日,国家防总商财政部再次安排特大抗旱补助费支持旱区抗旱工作。

  据国家防总办公室不完全统计,去年12月下旬以来,北方冬麦区各省日最高投入抗旱人数526万人、开动机电井75万眼、泵站4934处、抗旱机动设备71.1万台套,累计投入抗旱资金13.8亿元,完成抗旱浇灌面积7460万亩。有5000多支县乡抗旱服务队每天活跃在田间地头,解决了50多万人次和28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夏粮隐忧

  令人担忧的是,目前的旱情并没有缓解的迹象。来自气象部门的预测显示,2月份华北、黄淮大部、江南东南部降水将较常年同期偏少二至五成,华北中南部、黄淮大部旱情将进一步发展。而今年春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偏高,黄淮大部、华北东部等地降水仍持续偏少,北方冬麦区发生大范围春旱的可能性很大,抗旱形势十分严峻。

  旱情还在继续,但粮食专家们开始为夏粮的丰收甚至是今年总体的粮食产量担忧。

  “最近一直在关注这个事情。”2月4日,刚从山东调研归来的丁声俊对记者表示,“那里旱情也很厉害”。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丁声俊不断地向记者强调,“这次旱灾绝对不仅仅是受旱省份自己的事情”。

  他向记者分析称,目前受旱的地区,特别是河南、山东和河北,是我国冬小麦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质量最好、输出商品粮最多的省份,这些地区的小麦生产将直接影响国家冬小麦的产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1][2][3]

  以河南为例。河南是全国第一产粮大省,2008年粮食总产量1074亿斤,连续三年突破1000亿斤,其中夏粮收获610亿斤,占到全年粮食产粮的60%以上,而冬小麦占据河南省夏粮生产的绝大部分。

  全国的情况是,小麦占我国每年粮食总产量的20%以上,而冬小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90%。所以,冬小麦事关粮食大局。

  “本次遭遇旱灾比较严重的地区基本上和我国冬小麦主要产区重合,所以,在多大程度上完成抗旱保苗将直接影响我国2009年的粮食生产。”丁声俊说。

  在此背景下, 2009年的粮价会否产生冲击,也开始引起有关人士的关注。

  据统计,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五年丰收,2008年全国粮食产量接近1998年历史最高水平,高达51200万吨。平均到每一个人,粗略估计至少也有380公斤。而事实是每一个人一年消耗粮食只需要370公斤。

  有专家表示,“在供求关系上,2009年全国粮食在不大量出口的情况下是过剩的。所以基本可以断定2009年小麦价格难以大幅上涨。”

  但是,“和其他粮食品种不同,小麦是口粮,所以,小麦的生产对国家的粮食生产尤其重要。”丁声俊如此强调。

  丁声俊认为,考虑到产粮大省一般财力比较困乏的情况,所以,在这次抗旱中,更应该从中央层面进行及时投入,“作为今年夺取农业丰收的第一仗来打”。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郑浩中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