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 精品推荐 > 正文

刘德华始终不能在中国大陆上映的一部电影

 

《投奔怒海》是一部以越南共和国(南越)灭亡后的越南为背景的香港电影,讲述的是越南人民苦难的悲惨故事。

这样一部电影搁在今天,绝对是吃力不讨好的作品,但在1982年上映时票房口碑双丰收,仅香港本地便收获1500多万港元的票房。并在第二届的香港电影金像奖中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戴安平)、最佳美术指导(区丁平)及最佳新人(马斯晨)等六项奖项。2005年 在香港举行的中国电影一百年最佳一百部华语电影评选中,被选为第五。

《投奔怒海》是许鞍华「越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前两部份别为《来客》(1978年)及《胡越的故事》(1980年)。《投奔怒海》的名称是由查良镛(金庸)所起。电影的投资者为青鸟电影,是由原香港左派电影明星夏梦所创办,影片的外景亦是在海南岛拍摄。

香港电影历来不以政治为纲,更很少触及重大国际事件作为电影题材。而这部《投奔怒海》,算是开辟了香港电影在这一方面的先河,更为港片的娱乐风潮中带来 了一丝思想的沉重。影片以记实的手法将镜头视角对准一个严肃的主题,对越南战后的新经济区的惨状给予了写实性描述,以新闻记者的视觉,以新闻报导的态度, 对整个大环境的萧条败落致以无情的怀疑与批判。这似乎更呼应了当时香港人对九七前途的惶恐心态。



《投奔怒海》海报

本片首映当年正逢中英双方就香港主权移交问题展开谈判,香港人惊觉未来命运或许将会像越南难民般投奔怒海,因而在港造成评论及卖座高潮。《投奔怒海》对共産党统治下政治迫害、人性扭曲的描写,在观众中産生很大震撼。

另外,电影拍摄时正值中共与越南交恶,电影中亦有出现描 述越南排华的场面。但电影的内容对共産主义革命亦有很深刻的批判,因此始终亦不能在中国大陆上映。

导演许鞍华在片中展现了导演魄力,《投奔怒海》真正把许鞍华推上了导演事业的最高峰,该片也成为香港新浪潮的经典力作。

编剧的邱戴安平先生因《投奔怒海》获得第二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编剧奖,他的真名为邱刚健,邵氏时期曾编剧过《爱奴》、《死角》、《唐朝豪放女》等作品,80年代后主要化名为邱戴安平或戴安平担任电影编剧,关锦鹏导演的《地下情》、《胭脂扣》、《阮玲玉》等片都是由他编剧。

演员林子祥、马斯晨、缪骞人和多名内地演员在《投奔怒海》中表演精彩,该片还是刘德华的电影处女作。


《投奔怒海》DVD海报

剧情介绍

  1975年越共解放越南,日本记者芥川在岘港现场采访当时实况。三年后芥川重遊旧地,认识了琴娘一家, 并拍摄了不少珍贵照片。当地唯一被留下来的酒吧,由一位过气妈妈生主理,祖明既是她的情人,也是常客,正设法逃离越南,为了筹钱他袭击芥川,想抢去他的相 机而被捕。后来芥川与祖明在成了朋友,他获得特许送祖明到新经济区挖地雷,然而在那里,每天都有人遇上爆炸而无辜死去。芥川决定尽一切努力安排琴娘及二弟 逃离越南,祖明也决意登上难民船,投奔怒海。



http://www.youmaker.com/
《投奔怒海》预告片




http://www.youmaker.com/
《投奔怒海》片段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郑浩中

来源:本站原创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