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陆 > 正文

广东一场大雨 东汉硕大古铜鼓出土

一场大雨冲出1700岁古铜鼓 位列全国第三大

“周亨铜鼓”造型。



“周亨铜鼓”鼓面。

    为广东现今发现的最大铜鼓 有望被安置在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比邻“南海一号”        

    一场大雨,刚刚改道的河床在雨水的冲刷下坍塌,而一小块裸露在外的金属,在放牛老农的不经意发现中,却掘出广东考古上的一大“奇迹”。4月13日,在阳江市阳东县一个小山村,掩埋了1700多年的“周亨铜鼓”在雨水的冲刷下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展现在世人面前。

    据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考证,该铜鼓属于北流型铜鼓,年代约为东汉中晚期,至今已有1700多年,其大小位列广东第一,排在广西北流县铜鼓和上海博物馆6597号铜鼓之后,属全国第三;但就高度而言,“周亨铜鼓”则是“全国第一”。

    昨日,记者从阳江文广新局获悉,该市正在制定铜鼓保护方案,“周亨铜鼓”有望和“南海一号”成为邻居,共同在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展出。

    放牛老汉发现千年铜鼓

    阳东县大八镇周亨村的村民李学辉没有想到,一场大雨竟然冲刷出千年铜鼓。

    4月13日,倾盆大雨,58岁的农民李学辉牵着耕牛沿着刚刚改道的村边小河放牧,因为一场大雨,一处河床发生坍塌,正从这里经过的李学辉无意当中看到坍塌处露出一块金属,他跳下河床,想拽出来后拿回家里卖掉赚点小钱,没想到拽也拽不动,用手扒后才发现金属块的体积特别大。

    “可能是宝贝。”李老汉想到这里,急忙找来一些树枝等,盖上裸露部分,跑回家里叫家人过来帮忙,因为河水浸漫,几个人整整忙了4个多小时,一个完整的“大铁器”才展现在大家面前。不过由于重量太重,李老汉只好又找了几个村民,8个人顺着河水把笨重的“大铁器”打捞上岸。

    “可能是文物。”14日凌晨1时多,当地派出所接到报警后立即派警员前往把它搬到周亨村保管,后在阳江市文物部门的帮助下运回市里,等待文物专家前来鉴定。

    铜鼓广东最大全国第三

    昨日下午,记者在阳江市文广新局文物科冯志兵副科长的带领下,来到放置“周亨铜鼓 ”的地方。记者看见“周亨铜鼓”体形硕大,厚重,鼓面宽平,边缘伸出鼓颈外,鼓身束腰呈反弧形,上面还黏着细细的泥沙,因为常年掩埋底层,铜鼓表面已经出现斑驳的铜锈。而鼓面和鼓腰上镂刻着精美的细纹,鼓面正中间镶有八道光芒四射的太阳纹。

    据冯志兵介绍,“周亨铜鼓”共有两对圆茎鼓耳,鼓面上面分布有6对青蛙,两两相对,蛙形小而朴实,鼓面上有11晕(圆环),每一晕由三弦构成,中心太阳纹光芒直接穿透第一道晕圈,晕和晕之间填满了细细的云纹和菱形雷纹。

    “‘周亨铜鼓’是目前广东省最大的古铜鼓,鼓身高度位列全国第一,也是全国第三大古铜鼓。”据冯志兵介绍,目前能和“周亨铜鼓”相媲美的只有广西北流县铜鼓和上海博物馆所藏的6597号铜鼓,这两者的鼓面直径分别为165厘米和145 厘米,而“周亨铜鼓”的鼓面直径为142厘米,位列全国第三大,但其鼓身却高82厘米,比前两者的67.5厘米和78.8厘米都高,高度上排名全国第一。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沈波

来源:广州日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