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物 > 正文

向历史交代 蒋经国晚年的重大决策

向历史交代
蒋经国晚年的重大决策
(美国)
杨力宇

蒋介石马英九,台湾历经六位总统的统治,而历次民调均显示,蒋经国为台湾人民最爱戴的总统,其民意支持率高达五成多,远远超越其父蒋介石及其他四位总统(因贪腐弊案而现被系狱的陈水扁仅有一成多的民意支持度)。

向历史交代

最近读到台湾报刊对蒋经国历史功过之评论,令笔者想起一九八七年的一件往事。笔者在台求学时,曾多次聆听蒋经国的讲话,但从未一对一与之谈话。一九八七年五月笔者应邀访台,抵台前台北高层人士电告,蒋经国总统可能亲自会见。但当笔者进入总统府后始知改由副总统李登辉代见(因蒋经国健康问题严重)。在会见中,李登辉面交我他亲笔书写的“总统处理国家大政决策的基本原则”:

一,一切作为向历史交代,不在乎目前的毁誉,而在于将来历史上的评价。

二,因应现实情势所作成之决定,常不受他人之影响左右。

三,企图建立制度,求国家之长治久安,不求一时之方便。

蒋经国通过李登辉及笔者向台湾人民表达他向历史交代的决心:无视目前的个人毁誉,他重视的是他未来的历史评价,他坚持建立良好制度,以求国家之长治久安;而对于他的务实决策,他决不受他人之影响。

李登辉面交我上述“原则”七个月后,蒋经国突然病逝,由李登辉继任总统。蒋经国逝世后,笔者将“基本原则”交美,港,台报刊发表,引起广泛的注意。

蒋经国晚年身影

最近蒋经国的亲信,高级幕僚张祖诒在台出版“蒋经国晚年身影”一书,透露了类似的讯息,印证了一九八七年李登辉向笔者所透露有关蒋经国的决策原则。

台北有关高层人士多认为,李登辉在继任总统前非常谨慎,低调,他在为我亲笔书写“原则”前必曾与蒋经国讨论,获得他的认可,甚至授意;蒋显然希望通过一位海外学人透露他的心声。

蒋经国的执政原则

作者张祖诒追随蒋经国十六年,直至一九八八年蒋逝世,亲自观察蒋经国的行事风格与贯彻决心,认定他的执政原则:

?任何改革必然循序渐进,谋定而后动。

?推动改革,不怕得罪保守势力的大老。

?澄清吏治,整肃贪渎,不惜开铡显贵。

·偶有不悦,绝不意气用事。

?以理性平和的态度,让人心悦诚服。

?有改过的勇气,从不诿过卸责。

?生活俭朴,大公无私,食衣住行,简单为上。

?存善念,不说假话,惟民众之利是图。

?为了深爱台湾,必须忍辱负重。

?“今日不做,明日会后悔”。

?“我也是台湾人”,表达对台湾本土化的肯定。

?建立民主宪政制度,不允许蒋家人接班。

在电话谈话中,张祖诒向笔者指出,“基本原则”忠实反映蒋经国的晚年心声,因而同意透过海外学人(他非常重视海外学人)的笔者透露他的“基本原则”。

蒋经国的贡献

在蒋经国逝世前数年,国府在蒋经国领导下,即开始偏离蒋介石生前所订定的,违反民主政治的政策,制定一系列的新政策:

?解除党禁,允许反对党成立,台湾第一个反对党(民主进步党),因而合法成立,开始监督,批评,制衡国民党及其政府。

?采行政治开放政策,解除戒严,保障人民的权益。

?取消报禁,允许新的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及电视台)出现,与国营及国民党营的媒体竞争,对抗,充份发挥独立媒体的报道,批判,监督及揭露黑暗,贪腐的功能。

·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取消过去的种种限制,保障人民自由旅行的权益。

除上述新政外,蒋经国也改变了蒋介石所制定的反攻大陆,统一中国等国策,改采务实的落地生根,植根本土,建设台湾,发展经济等新政策,促使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台湾因而开始迈向本土化,民主化的大道,台湾的经济也因此日渐繁荣,民众的生活大幅改善──蒋经国对台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健康恶化来日无多

一九八六年蒋经国(七十六岁)的健康开始急速恶化,但仍然全力为国家奉献,主持各项会议及决策,并未松懈,甚至亲自校阅军事演习。其实,蒋经国当时已知自己来日无多,故必须坚持原则,完成解除戒严,报禁及党禁等历史性的任务──他要向历史交代。

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蒋经国突然病逝,去得非常仓促,未留下只言片语──“向历史交代”成了他最后的遗言与心声。

蒋经国逝世后,笔者即接获台湾方面的邀请,即日飞往台北,参加蒋的葬礼及追思纪念活动,看见蒋的遗容及想起他要“向历史交代”的决心,不禁泪下,斯人已逝,壮志未酬,但他却完成了他一生最重要的任务──晚年的蒋经国与其早年迥异,他的历史性贡献均是在晚年完成的。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zhongkang

来源:动向杂志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