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 大陆娱乐 > 正文

南方人物周刊:姚晨——女王的微博江湖

aboluowang.com

《南方人物周刊》封面人物——姚晨 aboluowang.com

aboluowang.com

aboluowang.com

aboluowang.com

aboluowang.com

2011年3月28日,姚晨探访泰国梅拉难民营学校,和孩子们一起上了一堂课 (许闯) aboluowang.com

aboluowang.com

aboluowang.com

2011年3月28日,姚晨在泰国梅拉难民营探访一个十口之家(许闯) aboluowang.com

aboluowang.com

姚晨(姜晓明) aboluowang.com

aboluowang.com

aboluowang.com

幼儿时期的姚晨 aboluowang.com

aboluowang.com

少女时期,学舞的姚晨已出落得身材高挑、亭亭玉立 aboluowang.com

 跟公众最为“接近”,又令公众感到最为“神奇”的公众人物,就是一种叫作“微博大佬”的新人类。而当一个人被称为微博第一人或者微博女王,那她就更神奇了。只有微博这一神奇的土壤,才能生长这样神奇的新物种。

  这个称号落到了姚晨头上,而公众像对待一次公选的结果一样,承认她,接受她,对她友好。

  从她以“微博第一人”的身份成为传统媒体报道对象的问答之间,可以让人领会两个要义:一。微博是一个怎样的江湖,具有怎样的特质才有可能被“选为”微博大佬;二。作为一个微博大佬,在微博的独特环境里,又会得到怎样的历练。

  在微博世界里,人们认粉丝数,粉丝成为量化微博名人的指标。但是,略为领会过微博江湖的人,一听这话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也许你微博后面的每一位粉丝都有一个真实的鼠标,但是,鼠标背后的操纵杆却掌握在网络公司手上。姚晨把玩微博比喻成“打攻关”,意味着她知道,博主怎么打不是最重要的,网络公司选中你才是第一位的。

  那么,既然网络公司还没有跟你签订协议,它当然可以随时把更多的粉丝数调拨到另外的人头上,微博的这个秘密让人觉得无趣。

  网络公司虽然是微博世界的上帝化身,却不是上帝本身。网络不能随便塑造它的微博第一人。这个人一旦被选中、被塑造,就成为该公司的微博代言人,就跟它的毁誉共进退。所以,这个人得有合规中矩的尺寸。姚晨不错,她已经有被千家万户各色人等接受的外形;联合国难民署代言人的身份如果处理得好,很可能像黛安娜一样无限加分;姚晨的话语在一般演艺人士的基础之上,既称得体,又暂时看不出有超越网络预设尺度的风险。

  关于后一点,是相当关键的要素。可以设想,即便把姚晨女士的身材和美丽嫁接到贺卫方先生身上,或者章诒和女士年轻40岁,他俩也不可能成为第一人。

  不过,姚晨终归是率性的,她也发过“只能自己看得到,别人看不到”的帖子。对于一般网民来说,这是一种陌生及恐怖的技术,它侍候在敏感词审核之后,能让别人都看不到你,而你化作另一个你去看自己,也会检验出自己并不存在。

  或许网络公司对于姚晨这种对自己作出巨大贡献的“第一人”,应该友好地开放一些网络秘密,至少尽量避免她浪费感情,写出“只能让自己看得见的帖子”?这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当她发了一条远房亲戚家抗争强拆的帖子,很快就删除了。而同样的帖子每天在微博上并不少见。此外,姚晨删帖本身也成为当即传遍全国的新闻事件,而一般人删除自己的帖子并不算什么事。

  这说明,做名人难,做微博名人亦难。成为微博名人,便不能像普通博友那样说自己想说的话,他的语言需要某种预设,他失去了说错话的权利,他可能为微博所累。

  这些都是传统公共空间的人物应有的约束,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传统的舞台把公众和公众人物拉得这样近。传统舞台永远是公众人物的,公众是够不着公众人物的。在微博世界里,公众人物必须和公众互动,这既是迅速造就公众人物的关键,也是毁掉一个人公共声誉的途径。如果你被微博推高,你不能不迅速领会其中的要领。

  微博已经给姚晨打了高分。尽管她现在可能还不是讨论公共问题的最好对手,但她正在越来越“正确”,越来越“成熟”。她正在学会选择一些聪明而温暖的话,她在领会微博言论的边界,掌握与“微博第一人”相称的表达技巧。

  微博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公共广场,但在目前,微博还是一个“潜规则”大于“显规则”的地方。有人企图建立一些说得过去的规则,但从管理的角度看,则没有这个必要。帖子的终审权必须是网络单方面的权利,其理由不可告知,更不可商量。如果你写一个帖子说,你是被网络公司实名认证的微博用户,是否可以言责自负,不让网络公司代理你的言论权?这个帖子注定发不出去。

  表达如果需要尺度而又不是法律的尺度,便不存在真正的尺度。网络管理方面的困惑并不比网络公民少,“微博大佬”和“草根”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这使微博成为一个大家都不服的江湖。尽管如此,客观地说,微博还是目前最好的公共空间。这就是微博令人爱恨交加又共同聚集。 aboluowang.com

南方人物周刊--姚晨:我不是愤青儿 aboluowang.com

 我想过若干次要关闭微博。我想,我一个演员该不该说这么多,我是否应该拿我的作品去说话,而不是我的嘴。看微博上又出一啥事,唉呀妈呀,又受不了了,转,写……

  本刊记者 易立竞 发自北京

  1

  2011年7月30日,动车脱轨事件第7天,微博上记者、编辑一片“撤版”的哀叹声。凌晨1点,姚晨发了一条微博:今晚,向媒体人致敬。并配了一张乌云遮日的图片。朋友禁不住替她捏了把汗,“胆儿也忒大了”。

  “那天晚上,我觉得媒体人太可怜了,你们平时替那么多人说话,这个时候其实是比任何人都需要支持、鼓励和安慰的,我想让你们知道,我们是支持你们的。”这条微博发出后被转发了一万七千余次,近七千条评论。

  有人肯定,有人说风凉话,甚至有人留言说:你别太得瑟了,你不过是一个戏子,好好演你的戏。

  姚晨回复:你也别太得瑟,别忘了你也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咱们是一条船上的。

  看她态度如此强硬,此人马上换了口气说:我是担心有人利用你。

  作为一名艺人,姚晨在微博上不回避公共话题,也不怕参与争议性话题的讨论。她微博上关注得最多是公共知识分子和媒体从业人员。用导演冯小刚的话说:她有一批意见领袖的朋友。姚晨不否认这些人对她的影响。大多数艺人还在用微博互相sayHello、晒靓照的时候,她已经开始积极转发解救被拐儿童、救治病残人士、保护环境等相关内容的微博;在其他艺人开始关注此类事件时,她又开始参与到对强拆类公民权利受到侵害问题的讨论中。

  2

  2009年9月1日,姚晨注册了微博,确切地说,是一个在新浪工作的朋友帮她开了微博。最开始,她以为微博和博客类似,既然如此,就换个新鲜的,抱着尝试一款新游戏的心情玩起了微博。“想写什么写什么。”

  2009年10月15日,姚晨激动地在微博上写道:已经突破10万人关注了,10万人呐!想想就激动!10万人要是站在广场上,那阵势绝对壮观,集体喊一嗓子都得把我震一大跟头。10万双眼睛关注着俺。心里咋有点毛毛的。”

  那时她绝没有想到,18个月后,她的粉丝数量会多出100倍。

  2011年7月27日,姚晨微博粉丝过千万。目前,包括她在内,全世界微博粉丝过千万的只有3个人。

  1000万,是欧洲一些国家的人口总量;1000万,也是一家电视台的观众数量。姚晨等于拥有了一份有1000万读者的媒体,她集主编、编辑、记者于一身。庞大的话语权没有给她带来喜悦,更多的是诚惶诚恐,“在我之前,中国没有一个演员掺和到公共话题中,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占据第一的位置,我该怎么做?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没有人告诉我,没有一个范本可让我参照。一切都得靠自己琢磨。”

3

  网友在新浪微博上发求助信息时,都习惯性地@姚晨,希望借助她的影响力获得帮助。“我都快成上访机构了,每天被四五千人@,发各种求助信息。”

  最初,对于求助者的微博,她都尽量帮忙转发,一段时间后,关于她微博报价一条6万的信息像一只受惊的小鸟到处乱窜。这让姚晨意外又委屈。“坦白说,赚钱本身不丢人,但不是所有的钱都能赚。在微博上收取广告费这种事,我真不稀罕。”

  微博注册伊始,她就告诉自己的团队,“微博已经让我们获益,提高了知名度,绝不可以再通过微博赚钱。不少公关公司通过新浪找我,我都拒绝了。”

  偶然间,她看到一个媒体做了一篇关于微博营销的调查文章,列出来的名单里,有好几个是她早期加过关注的,她想起这些人都让她帮忙转发过微博。后来才知道,有一些帮助人的微博可能跟营销有关。“比如你是微博公司的人,我让你接个单子,比如哪个学校需要什么东西啊。你写这样一条微博,让姚晨转发,我给你6万块钱。你就给我发了条私信,说帮忙转一下帮帮这些孩子,我转了,这几万元就进了你的腰包,我完全不知情。”找到了根源,她提高了警惕,现在渐渐会分辨了,转发时谨慎了许多,“有一些确实是朋友需要帮忙的,有一些自己斟酌,有一些搞不清楚的就假装看不见。”

  惦记她这一千多万粉丝的不只是普通网友。

  有关方面的人和她聊过,希望借她的平台,传递一些关于政府部门的正面信息。姚晨的想法是,“微博说到底还是一个私人领域,我只希望在这上面单纯地传递个人的价值观。”

  4

  电视剧《武林外传》、《潜伏》让姚晨迅速走红,微博则让她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

  想象中明星该有的顾忌,姚晨没有。出门不化妆,不戴墨镜。

  有一次去一个连店名都没有、拥挤不堪的小饭馆吃面,没多大会儿,朋友电话:“你在某某地吃面?”

  “你怎么知道?”

  “微博上写的,还有你照片。”

  在她享受美味的时候,周围的食客早已用各种武器偷拍了她。

  既然如此,她干脆自拍了一张,也发了微博。

  自从有了微博后,遇到类似情况,她会选择自我曝光。比如离婚,辟谣……她都在微博上自行危机公关。在微博上,她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做着一个团队该做的事。

  “刚开始时觉得什么事情都可以自己说,挺好。”后来她开始思考,这么做是不是扰乱了媒体秩序?站在媒体角度考虑问题的艺人不多,姚晨也不避讳她和媒体之间一直有着良性的互动。“我从一出道就非常受媒体的保护,没太受过攻击,从心底来说,我可能对媒体比别的演员更有好感。这些年,当我遇到事情的时候,大多数媒体都是保护我的,特别是去年遇到人生变故的时候。”

  究其原因,“可能是现在的一群年轻记者当年都看《武林外传》,我们可以说是一起长大的,彼此之间有认同。”

  她对此充满了感激,有时禁不住就想表达感谢,朋友阻止她,“你不能那么做,因为你忽略了读者和观众的感受,他们如果看到你这种感谢,会觉得你和媒体达成了一种共谋。你反而会害了人家。”

  “仔细想想,也确实是,比如我要是看到同行在微博上有类似表达时,也会觉得不舒服,这是示好呢,还是什么?”

  思考后的结果是,“现在除非有什么特别严重的事情,自己才出来澄清,其他无伤大雅的被娱乐一下也就认了。”

  5

  姚晨微博上的信息五花八门。“说白了就是很八卦。我也经常看一些公共知识分子的微博,上面有很学术、很专业的东西,我不理解、没有共鸣肯定就不转发了。微博还是一个很私人化的平台,它代表我个人的知识层面和情感状态。我算是一个知道分子。”有时她会很纠结,自己整天在微博上唠唠叨叨的,烦不烦人啊。“我毕竟是个演员,观众肯定还是希望你去干点正事儿——好好演戏。”

  姚晨极其喜欢演员这个职业,“但她不是急赤白脸、野心勃勃的人。”冯小刚说,“现在好多演员都是这样,她没给我这种感觉。她自然而然地往前推进着自己的生活、工作。”

  半年没接戏,以前她会劝自己,别太挑了。“现在反而越来越不敢乱接戏,我怕成为一个没有诚信的演员。我要珍惜现在的名气。”

  观众对她的认可,她体会最深的一次是和《潜伏》剧组参加飞天奖颁奖礼。

  每个剧组走红毯时都会赢得掌声,她和孙红雷走出来时,几千名观众全体起立鼓掌,大声叫喊他们的名字,“我眼泪都快下来了,如果不身临其境,很难体会到那种感受。我当时就想,你不能愧对这份信任。”

  两个月前她去参加大学生电影节,那天去晚了,助手忘记给她带高跟鞋,她想溜边儿进去,可就一条通道,必须经过红地毯,她假装自己举了根隐身草,想悄声走进去,因为是在体育馆,观众席在上面,学生们看到了她,刚开始一部分人喊她的名字,这种喊声汇成一片,“那声音震得我差点一个跟斗,我何德何能获得这种关爱。不还是角色吗?你如果演的都是烂角色的话,别人不会给你这样的信任。那一瞬间,他们就觉得你是他们自己人,所以才会对你那么亲切。你会发现,一部好戏是可以改变一些人的精神世界的。”

  姚晨非常珍惜自己的羽翼,她说自己也有一颗希望被认可的虚荣心,但是,“成熟的人会把虚荣心变成荣誉感,我希望我能做到。”

  6

  姚晨的人缘好是公认的,这种好人缘不止于演艺圈。

  她的好人缘被有些人总结为:聪明,会做人。

  “聪明真谈不上,我甚至一直从心底自认为是个笨人,做事死认真,还很拙。要说会做人,倒算是一种夸赞和鼓励,因为这一世,我生下来就是个人,做人是门必修课。”

  编剧宁财神说,“她的适应能力要比一般的女明星强,挺适合当明星的。她刚刚红的时候有点儿不适应,在不知道规则的时候会有点儿慌,知道规则后就从容了许多。”

  “她是个积极寻找规则的人,方方面面的规则,比如怎么把戏演好,什么类型的广告适合她,她的团队应该找什么类型的人,谁合适谁不合适,为什么……她在努力学习这些事情。她有个好处是,如果选定了,就认为这是最好的。比如她认为她身边的工作人员、朋友都是最好的。她是个侠女、义气,有时甚至有点帮亲不帮理——有的事情如果是朋友做的,哪怕是错的,她也会偏袒。她还是个烈女,很直接,你不能碰到她的底线,碰到她的底线后,她会不考虑利益关系而翻脸。”

  她自己也承认,热血,有英雄情节,好打抱不平。年少时经常会路见不平一声吼,长大后理智多了。“微博上有时实在忍不下去了,还是会吼出声。秉性难移啊。”

  她说自己有点二,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想了就去做,有时候会不计后果。“比如说我当时从舞蹈学院回老家以后,已经分配工作了,可还是想回北京,就参加高考,单位还要交罚款……这个过程很折腾,结果就考上电影学院回北京了。二的人有时候不太会犹豫,我一旦决定了的事情,8匹马都拉不回。我都会被自己这点给吓着。”

  出名到现在,她参加非朋友聚会的饭局不到5次。“在饭局上,我发现我是最白痴、最无趣的人。我不懂他们的一些规则。”

  拍完第一部电影后,制片方请一些人吃饭,其中有姚晨。来了几个有头有脸的人,她到了后,毫不考虑地冲到靠中间的一个空位上坐下,她不知道,那是留给一个大明星的。大明星来了后,坐在最中间的大人物说:“你坐我这吧,我给你让位。”姚晨的脸一下子红到脖子根儿,知道自己坐错了位子。“我不知道跟他们聊什么,跟朋友在一起老觉得时间不够,有说不完的话。但是一到那种场合,我就特别难受,那不是我熟悉的语境。”所以,除非必需,她绝不出席这种场合。

  因为经常参与公共话题的讨论,表达愤慨,有些人以为姚晨是个愤青儿,歌手李健说,“真正的批判,不在于生硬的态度,而在于内容和立场,她不是一个愤青儿,她是一个很温和的人,很好相处。”

  在李健看来,“明星因为占有更多社会资源,就要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明星的言行会影响、引导别人,特别是一些青少年fans,所以要有责任感。国外一些艺人,他们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去改善一些人的生存环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才是一个明星的本份,姚晨正在做这样的事情。” aboluowang.com

姚晨:我被命运选择走到了今天 aboluowang.com

我不得不承认,后来发生的一些变故,可能跟出名还是有关系的。我的人生没按预计的路线走,成了另外一个人生了。如果有可能重新来过,我就不选这行了

  本刊记者  易立竞 发自北京

  我经常告诉自己,别掺和了

  人物周刊:你每天会花多少时间在微博上?

  姚晨:随时随地,有人开玩笑说我手不释机。(笑)

  人物周刊:有人认为有团队在为你操作这件事。

  姚晨:微博最大的特点就是藏不住,它是你自己写的还是别人代写的,通过几条微博就能看出来。微博是有情感的,悲伤也好、快乐也好、冲动也好,都是藏不住的。别人代写,情感方式会不一样。我看过别人代写的东西,根本是不敢传递情感的。他觉得是在帮别人写,会小心翼翼,写出来的东西基本没有生命力。

  人物周刊:写微博这两年,有过什么样的思想波动?

  姚晨:我老想退。(笑)

  人物周刊:据说粉丝达到八百多万时你还想过关闭微博?

  姚晨:我想过若干次要关掉。我想,我一个演员该不该说这么多,我是否应该拿我的作品去说话,而不是我的嘴。我曾经看过一篇关于明星开微博的文章,感受到了里面不屑的气息,大意是说明星在微博里参与公共事务、发表公共见解时,总体来说还是站在了公众这面,知道公众爱听哪些话,说我们是选择性发声。看到这些感觉挺沮丧的。

  也有害怕的时候——你一个演员掺和这事干嘛啊?

  人物周刊:写微博马上两年了,你怎么定义微博?

  姚晨:用最俗的8个字概括就是:微博之力,威力无穷。这8个字的效果现在体现得越来越明显了。博客有商业性,可以投放广告,比如把页面的模版改成产品的广告,我做过,那个是挣钱的。它的商业性大于言论传播,我觉得微博恰恰相反。微博最强大的就是它的传播力度,这个传播力度比纸质媒体还要大。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有时候你得看被传播事件是否属实。

  人物周刊:微博也可以和商家合作啊?

  姚晨:没再接过。以前写博客时对于自己作为公众人物的意识没有那么强。

  人物周刊:你那会儿也没这么火。

  姚晨:对,那时候我也没这么火嘛。那会儿演员写博客大多数发自己好看的照片,偶尔写写小感慨,传播力度没微博这么大。

  人物周刊:你会一直坚持对民生与公共事件的关注吗?

  姚晨:这个不由我控制。我经常告诉自己,别掺和这些事了,云淡风轻吧,隔一会,看微博上又出一啥事,唉呀妈呀,又受不了了,转,写……算了,别扭曲自己了,该咋表达咋表达吧。

  人物周刊:现在还想关闭微博吗?

  姚晨:最近没想。人需要面对事情的时候才能看清一些东西。例如说动车脱轨这个事情,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它让我看到了大部分人心中的正义感,看到大部分人都是向往光明的。而且,我现在也渐渐明白了,微博粉丝数第一,其实是老天派给我的一份工作,他选择了我,我有责任感。

  人物周刊:从什么时候开始微博粉丝数达到了第一?

  姚晨:注册不久。可能那时候没有演员像我那样写东西,写自己家的鸡毛蒜皮,写自己生活里的小细节。

  人物周刊:想过这是为什么吗?

  姚晨:某种程度上可能满足了大家的窥私欲。一开始我问微博是什么,他们说记录啊,记录你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好玩儿的就写下来。所以我就记录,很忠实地记录。(笑)

  人物周刊:成为第一之后,一般人的想法是要维护。

  姚晨:我一点也不喜欢这个称号。什么女王?!很早以前他们就问我,怕不怕被超越?我那时的想法是:它像一个游戏,我能打攻关,别人为什么不能?我当时想,新浪很快就会替换一个人上来了。

  人物周刊:你认为这个微博第一的位置是人为制造的?

  姚晨:那个时候觉得可能是一个商业性的事情。前几个月,他们也问我,你怕不怕第一被替掉?我说太好了,把第一拿走吧,我以后就不用这么承担了。

  人物周刊:你最开始对微博抱着什么样的愿望或态度?

  姚晨:我比较理想主义,希望微博能给很多人带去一些东西,就像一些好书,给别人带去一些正能量。

  现在看来,微博上的生态太多样化了,有一阵儿我都受不了了,打开微博,满屏幕都是些不公不义的事情,我以为是我关注的人有问题,就从以前关注的九百多人里取消了三百多——比如很久不更新的,或者激进得让我受不了的——可我发现依然如此。我想可能跟整体氛围有关,中国老百姓可说话的地方太少了。

  人物周刊:你清楚正义的方向吗?你如何判别内心的冲动?

  姚晨:圣经里说,十诫是刻在人心板上的,这是人内心的召唤。

  粉丝过千万那一天好沉重

  人物周刊:你的微博被“和谐”过吗?

  姚晨:有过,很少。有时发的微博只有我自己能看到,别人看不到。别人跟我说,你怎么删了?我说没删啊。

  人物周刊:7月27日,你的粉丝过千万,当时什么感受?

  姚晨:头一天就有好多人很兴奋地说快过千万了、快过千万了,我一点兴奋感都没有。它迟早会过千万的,因为它已经没有之前的游戏感了——哎呀,我今天100万了,明天200万了。过千万那一天好沉重,因为离动车脱轨事件发生没几天。而且,看到微博评论里网友写的:姚晨,谢谢你给我们的祝福,你也千万要小心,千万要平安,一下感觉那个担子又沉了。

  人物周刊:你觉得大家现在对你的期待是什么?被期待的感觉如何?

  姚晨:前几天做完中央台柴静主持的《看见》后,我很意外,我感觉像是演了一个收视率很好的电视剧,无数的人到我微博里留言说,在节目里看到了温暖、真实,他们希望我能做一个合格的公众人物,这让我很感动,也提醒我更得善用这个平台。

  有一些人是怀疑主义者,悲观一些,当这种人发现人性当中有一点好的时候,他会有惊喜。我和大部分人都是理想主义者,都希望有一个精神领袖,他是完美无缺的,我们很容易在内心把一个人想象成这样。当你发现这个人和你一样有人性上的弱点时,会特别失望,因为这种失望,你会把这个人完全否定。所以我觉得在微博上不必过分自律,过分自律就会让你变得不真实。

  被期待可能也是件好事,你会尽量去做事,这比什么都不做强。

  人物周刊:你怎么看大家对一些意见领袖的期待?

  姚晨:大家把改变社会现状的希望寄托在某个人或某几个人身上肯定是不对的,这是病态的表现。

  人物周刊:你觉得自己的微博形象是什么样的?

  姚晨:我在微博上不算愤青,不会说激进的话,我的表达方式可能更感性和女性。我也会看很多的微博,有一些人在表达愤怒时,不够客观,只顾彰显个性了,在这方面我一直在提醒自己。

  人物周刊:有没有过当初没想到,甚至不敢想象的事情,因为微博的影响力现在成真了?

  姚晨:因为经常在微博上发和难民相关的事情,特别是前段时间发了索马里难民的微博,好多大陆人往香港难民署捐钱。难民署的工作人员说,之前从来没有收到过大陆的捐款。有个下岗工人看到我发索马里难民营的微博后,到北京的难民署捐了700元钱。 aboluowang.com


众星谈:我的第一个关注对象一定是她——姚晨 aboluowang.com


 汪涵(著名主持人)

  我曾在一个颁奖礼上见到姚晨,她在现场不断地发微博,即便身边坐的是想跟她说话的人。她是持之以恒、乐此不疲地在做这样一个事情。

  姚晨之所以获得微博上那么多朋友的认可,也愿意用一两年的时间不离不弃地追随,我想她的微博里一定有很多吸引人和感召人的地方。

  我们不应该把她所有的关注度都归功于微博,微博只是从一个侧面对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是说她微博上的这一千多万个粉丝都看过她的戏,也不能说看过她戏的人都有微博,但这个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她的戏并没有完完全全展示她个性的一面,她的微博却展示了。越到现在,人们越愿意看到真实的存在,就好像大家愿意在微博上面看到一些真话、一些真事、一些真情、一些真景。

  即便不是明星,目前诸多媒体对某件事情的评价和评论也不见得是客观冷静的。怎么能够要求一个个体的明星去冷静呢?如果他的这种不冷静源自于良心的迸发,源自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也挺好的。很多事情我们回过头来看,都是当时的一时冲动,都是当时的不够冷静。我觉得不够冷静和一时冲动有可能是一种不惧怕危险、凭自己的良心出发的行为。

  姚晨是一个非常好的姑娘,据我对她的认识和了解,她也是一个很有良心的姑娘,她在处理自己情感问题上特别真诚。如果将来有了自己的微博,我的第一个关注对象一定是她。

  我个人一直没有找到尝试微博的理由。另外,该怎样去表达意见,表达什么样的意见,我还没有找到确定的方向。微博这个窗户打开以后,可以让你看到很多不一样的风景,但一些七七八八的东西也就进来了。有可能的话,我还是希望关门即是深山,开卷就会有益,与其开微博,还不如打开一本书。

  应该关注内容本身,而不是动机

  鄢烈山(知名时评家)

  我关注了姚晨,但刷微博的时间不多,是随机的,并没特别去找她的看。总的说来,她关注公共事务,这是一件好事。

  在这个没有英雄的时代,一些体育明星、娱乐明星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但如果你尽讲些家长里短的东西,比如徐静蕾当年排名第一的博客,影响力就衰减了。

  姚晨一样是娱乐明星,粉丝很多,但如果她不关注公共事务,估计影响力也不会那么大。我们当下这个社会,特别需要一种言说的渠道,虽然每个人都有权利发言,微博也提供了这么一个可能性,但要说到影响力,没有粉丝、没有什么人来关注和转发的话,就等于自说自话。

  微博上的姚晨,是站在公民的立场来对公共事务发出声音的。任何事情都不要追问人家的动机。政治人物、公众人物本来就应“迎合”民众,明星也是这样。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她转发的这个事情值不值得关注,有多少真实性。我们要关注的是她的内容本身,而不是她的动机。

  我一向鼓吹“公民写作”。有些人认为“公民写作”的主体是普通人和“时评写手”,不包括专家学者,而我认为公民写作包括所有的公民。只要关注公共事务,用个人的专业知识来解读公共事件,角度不同也没关系,因为大家谈论这些公共事件时,秉持的始终是常识和良心。在这个时候,要抛开职业身份,专家也只是一个公民。大家都来“就事论事”。

  艺术工作者首先是公民

  叶千荣(日本东海大学教授)

  我不认为姚晨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有任何不妥。正如艺术作品应该勇于关注人的生存和尊严一样,好的艺术工作者,首先应该是有良知、良心和勇气的市民。和不关注他人及社会的艺人相比,我更敬佩富有同情并勇于关注的艺术家。真正的艺术家应该不光在是否应该食用鱼翅的问题上大声疾呼,尤其当人类所面临的威胁不亚于鱼类的时候。

  演员、明星是并应该是市民,他们当然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发出声音,这是任何人和群体都有的权利。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杨秀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