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大唐美貌咸安公主 文武双全 四个丈夫从60岁到15岁

作者:

“安史之乱”还没有平定,唐朝发生了内侍李辅国之乱,挑大旗的肃宗皇帝因受惊吓,竟然崩逝。唐代宗长子李豫被拥立即位,就是唐代宗。他上台后不久,立长子雍王李适为太子。这个李适,在古代的史料上被读作“李适(涛)”,"适"为什么读成"tao",翻了许多史料也没弄清楚。

唐代宗继位后,平定劈的统帅还是郭子仪,仍以仆固怀恩为郭子仪的副手,为朔方行营节度。当时,史思明与回纥新登位的登里可汗搭上线,回纥派兵近十万入塞,有侵扰进袭之意。

登里可汗的父亲毗伽阙可汗的皇后(可敦)是唐肃宗亲女婿,他自己则娶了仆固怀恩的亲女儿。但是,在受到史思明的蛊惑后,他竟然不顾这层关系,率大军入塞了。

这可是个紧急情况,以前,回纥是唐朝平叛中的同盟军,助手,此时入塞,那是帮着史思明作乱的。

正当唐代宗为此惶恐不安的时候,事情有了转机,登里可汗上表朝廷,要与老丈人仆固怀恩和老奶奶(怀恩的母亲)见面,唐代宗连忙下诏答应,此时他也不能不答应。

这种情况使仆固怀恩心中暗惊,怕有通敌嫌疑,不敢去和登里可汗见面。唐代宗又下手诏,赐铁券,明白表示朝廷无嫌猜之心。

仆固怀恩反复衡量,才与登里可汗在太原相见,叙翁婿之礼,没有想到,翁婿之间竟然很能谈得来,或者仆固怀恩长于说辞,使得“可汗大悦,遂许助唐廷讨史朝义”。敌对的力量变成了狱。

于是,数万回纥大军在陕州扎营,随时准备上战场协助唐军讨平叛乱。

洛阳一战,仆固怀恩、李抱玉、马璘等大将(包括大公公鱼朝恩也亲率一帮劲弩手加入)拼死斗战,大败史朝义十万多贼军,收复东京及河阳城。仆固怀恩一鼓作气,乘胜逐北,压贼而进,下郑州、降汴州、拨滑州,追破史朝义于卫州。贼军睢阳节度使田承嗣等人率四万多兵马来援,皆大败,“贼徒骇散”,于是相、卫、洛、邢、赵、深、恒、定、易数州皆复降于唐军。

博县一战,贼军背水决战,又一败涂地,积尸拥流而下。史朝义逃至归义县,又被追及的唐军打得落花流水。穷蹙之下,史朝义逃入林中自缢身死。不久,田承嗣又向仆固怀恩投降。至此,“安史之乱”平。

由于居功至伟,仆固怀恩被唐廷封为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令、单于镇北大都护、朔方节度使。由于皇帝在先前有诏命,平叛后惟取史朝义一族,其余叛将皆赦免。因此,田承嗣、李怀仙、张忠志、薛蒿等人见仆固怀恩时都叩头装孙子,希望效力帐下。仆固怀恩自恃功高,认为自己“贼平则势轻,不能固宠”,私心顿萌,就上书请朝廷分授这几个力竭才降的叛将以“河北大镇”,并大市私恩,“潜结其心以为助”,为后来这几个人的割据一方埋下祸根。

唐廷下诏令让仆固怀恩送登里可汗一班回纥兵马回其原属地。

登里可汗在得到大批“赏赐”后,返回了黄河西岸原来的驻地。

这时,高原上的吐蕃王朝日益强大,甚至一度攻入了长安,迫使唐代宗逃亡。为了抑制吐蕃势力,还需要回纥的配合。李适便被派为使者,前往登里可汗处联络。

李适的随从有药子昂、魏琚、韦少华等人,他们在陕州渡过黄河,不远就到了登里可汗的大帐。

没有想到,登里可汗没有出来迎接他们,还要求雍王李适在帐前向他下跪。药子昂当然不同意,拒绝了登里可汗的无理要求。

这时,回纥宰相和车鼻将军则追问:唐朝天子和登里可汗以兄弟相称,按理说登里可汗就是雍王的叔叔,行叔侄跪拜之礼有什么错啊?

药子昂反驳说,雍王身有丧礼,不宜下跪。

如果话说到这种程度就止住不说了,事情还好商量。药子昂见回纥的可汗和丞相将军实在有些趾高气扬,接着说:雍王就是唐朝的太子,也就是唐朝的储君,堂堂的大唐朝的天子岂有向夷狄可汗下跪的道理?

这下戳了回纥的肺管子了,双方争论不休,看样子如果李适不跪,回纥和唐朝就要兵戎相见了。

在这种情况下,回纥的丞相知道兹事体大,找个借口溜走了。登里可汗也拂袖而去。车鼻将军则不依不饶,将药子昂、李进、魏琚、韦少华各自杖责一百。如果,此时李适跪求的话,估计回纥的打手会手下留情。但是,李适也是个倔强的人,尽管他当时只有十五刘岁,还是倨傲的挺立不动。回纥打手于是下了死手,韦少华、魏琚受伤过重,第二天就含恨而死。死了人后,登里可汗才说,雍王年龄太小,让他回唐朝吧。

唐代宗死后,李适即位,是为唐德宗。出使回纥受辱这件事一直在纠结着唐德宗,说什么也不愿意和回纥再次和亲。

登里可汗死后,即位的是武义成功可汗。

从贞元三年(787年)开始,武义成功可汗就频繁地向唐朝请婚和亲,唐德宗一直没有答应回纥的请婚。

就当时的情形来看,和亲对回纥和唐朝都是有利的,但是,唐德宗转不过这个弯了。当回纥要求和亲时,他便对宰相李泌说:“和亲待子孙图之,朕不能已。”

也就是说,只要唐德宗在位一天,他就绝不可能与回纥和亲,回纥要和亲,就等子孙后代吧。

李泌(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谋士)深知唐德宗的苦恼,于是便解释说:回纥与唐朝的交往对双方都是有利的。一方面回纥依赖唐朝供应丝绢,茶、粮种、金银、钢铁及手工业品等生产、生活资料;另一方面唐朝也要从回纥牧区不断补充马匹。由于经过多年的战乱,唐朝军用、民用的马匹都很缺乏。李沁对回纥的继续和亲又提出几项条件:回纥向唐朝称臣,限制来唐使臣的随从人数,绢马贸易维持一定的限额数量等。回纥听了表示愿意遵守这些条约。

李泌的分析,正是唐德宗内心的矛盾苦痛之处。作为唐德宗个人来说,他无论如何也难以忍受过去的被侮辱和回纥现在对唐的威胁;但作为唐朝皇帝来说,又不得不从国家大局考虑。

经过对利弊的反复权衡,德宗压抑着自己内心的痛苦,勉强自己同意了和回纥和亲。

可是,选哪个公主前往回纥和亲呢?经过慎重考虑,诏令第八女咸安公主出嫁回纥可汗。

咸安公主天生丽质,聪慧有加,自小就在宫中学习琴棋书画,遍颂汉文典籍。更重要的是,她常年习武练箭,练就了一身的功夫,身体强壮。这在当时也是不可多得的本领。

听到自己要前往回纥和亲,咸安公主从国家大局出发,也为了分担父亲的重任,便痛快的答应了。

唐代宗便安排回纥使者合阙达干在麟德殿与咸安公主见面。他要让回纥的使者知道,自己的女儿是多么的漂亮,精干。

果然,合阙达干对咸安公主惊为天人。

在大殿侧面偷偷观察的德宗这才露出些许笑容,便也在麟德殿接见合阙达干,允许他们和本朝互市,并将马价绢5万匹让他们这些使者带回去。

他们临走时,唐德宗反复遴选,选了一幅咸安公主的画像,让合阙达干带回去让武义成功可汗相看。这说明唐德宗对咸安公主是充满信心的。

次年,回纥可汗派他的妹妹骨咄禄毗伽公主率领50多位大酋妇人和宰相躞蹀(xiedie)等千余人到唐朝迎娶公主。躞蹀走到了振武地方,突然被来自草原的室韦包围,激战而死,余下人奋力冲杀,在唐朝边将的配合下,才突出重围。看来,咸安公主去回纥和亲,一开始就充满了危机,连保证路上的平安都是个问题。

迎亲队伍到了大唐境内后,唐德宗让他们在朔州和太原留下了700人,其余人一百多人到了长安。十月,回纥迎亲使者和贵妇们到达长安,唐德宗到延喜门接见了他们。这时回纥一改往日的傲慢态度,对唐朝毕恭毕敬,武义成功可汗上书唐德宗说:“过去您与我是兄弟,现在我是您的女婿了。女婿,是半个儿子;您是父,我是子。倘若您害怕西戎(指西域的一些少数民族政权),可以由我率兵去除掉它们。

见此上书,唐德宗的心情好多了,便设宴招待回纥公主,派专人带领回纥公主进入银台门。那时,唐德宗的女儿贞穆、宪穆、庄穆三位公主都在银台门内等候,翻译给他们互相介绍后,回纥公主下拜,唐公主答拜,一边作揖一边进门。唐德宗到了秘殿,回纥公主随后进去拜谒。此后由内史宾引导回纥公主到贞穆公主住处,又由翻译引导到了设宴处。宴会上,唐德宗有赐,回纥公主就降阶下拜,不是唐德宗所赐,则避席下拜,贤妃、公主都起来答拜。骨咄禄毗伽公主是个聪明人,同时也对大唐文化敬服,便一一按照唐朝的礼节行礼如仪。唐德宗精心安排的这种仪式,在心理上造成了回纥臣属于唐朝的态势,也觉得总算出了一口气。

不久,唐德宗“尽建咸安公主官属,视王府”。同年十一月,以殿中监、嗣滕王李湛然为咸安公主婚礼大使,主持婚礼;由右仆射关播负责咸安公主的护送任务。唐德宗本人也参加了饯别,尽管咸安是庶出,但也是自己的亲骨肉,为此德宗还赋诗一首。(可惜只见于记载没有找到原诗。)

据史书记载,送咸安公主的关播等人“皆清俭谨慎,蕃人悦之”。此人回来后升为兵部尚书。

咸安公主嫁给武义成功可汗仅一年,可汗就染病驾鹤西游了,他的儿子多逻斯继立,被唐德宗册封为忠贞可汗(789—790年)。按照回纥婚俗,咸安公主又和忠贞可汗结为夫妻。

忠贞可汗即位,他的弟弟很不服气,他和仆固怀恩外孙女小可敦叶公主过从甚密。这个叶公主不知是由于爱情至上,还是另有所图,此时,她应该也是被忠贞可汗收房了,趁着忠贞可汗不防备,毒死了忠贞可汗。这距咸安公主改嫁给他仅有三个月。

忠贞可汗的弟弟想篡位,并许诺叶公主为可敦,可是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忠贞可汗的次相率领士兵杀掉凶手叶公主和篡位者。有的历史研究者就认为,在这件事情的后面,有咸安公主的影子,可能就是她策划的这次平叛。

15岁的忠贞可汗之子阿啜被立为了可汗,咸安公主立即派人将情况报告给父皇,朝廷唐册封阿畷为奉诚可汗(790—795年)。

按照回纥的风俗,奉诚可汗又娶了后妈咸安公主为可敦。

这一年,咸安公主只有二十岁,奉诚可汗15岁,一个大姐姐领着小弟弟主持着回纥的大政,不过有唐朝做坚强后盾倒也相安无事。

贞元十一年(795年),奉诚可汗去世,年仅20岁。这时的咸安公主25岁,两人一起生活了五年。应该说,这五年的生活还是不错的。因为这段时间,不但扩大了贸易往来,而且还配合唐朝出兵抵挡了吐蕃的进攻。而且唐朝依照回纥的要求,将回纥改为了“回鹘”。

奉诚可汗去世后,骨咄禄继立,被唐册封为怀信可汗(795—805年)。年轻的咸安公主又作了怀信可汗的可敦。

仅仅8年的时间,咸安公主就嫁了四任丈夫,经历了一次关乎生死的政变。丈夫的年龄从60岁到15岁,她都以坚定的信念,从容不迫的态度度过了。唐德宗选她为特殊情况下的和亲公主算是选对了。

咸安公主此次和亲确实不辱使命。不仅使唐朝争取到了回纥这个野蛮民族的支持,同时也扭转了一百多年来唐朝与吐蕃交战失利的被动局面。贞元七年(791),吐蕃再次犯唐时,回鹘奉诚可汗“遣使献败吐蕃、葛禄于北庭所捷及其俘畜”(《旧唐书·回纥传》),夺回北庭都护府,吐蕃遭到了空前大败。此后,回鹘又多次挫败吐蕃,吐蕃逐步衰落,再也无力对唐朝发动大的进攻。从战略实效上来看,咸安公主无疑是唐朝功劳最大的和亲公主。

咸安公主出嫁回纥,对发展唐与回纥的绢马贸易,维护双方的姻好关系都起了重要作用。当时,回纥人以马市绢,常埋怨唐绢尺寸不够,质量低劣,而唐朝则认为回纥所卖马匹瘦弱,派不上什么用场。这样埋怨一多,势必使双方矛盾加深。这一严重问题最后由咸安公主出面周旋而得到解决。《白氏长庆集》卷四云:

咸安公主号可敦,远为可汗频奏论。

元和二年下新敕,内出金帛酬马值。

仍诏江淮马价缣,从此不令疏短织。

合罗将军呼万岁,捧授金银与缣采。

元和三年二月,咸安公主魂归天堂。她在回鹘生活了二十一年,先后经历了三次“收继婚”风俗的折磨,可以说,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唐朝与回纥的和亲调和事业。咸安公主去世后,唐宪宗“废朝三日”,并册赠其为燕国大长公主,谥襄穆,也称燕国襄穆公主。白居易也再次用“礼从出降,义重和亲。承渥泽于三朝,播芳猷于九姓。远修好信,既申洽比之姻;殊俗保和,实赖肃雍之德”(《祭咸安公主文》)的诔文,对其和亲回鹘的历史功绩给予了高度颂扬。咸安公主死后葬回纥,也是唐朝唯一一位没有叶落归根的正牌公主。

白居易:《祭咸安公主文》:“柔明立性,温惠保身;静修德容,动中规度;组纠之训,习于公宫;汤沐之封。遂开于国邑。及礼从出降,义重和亲。承渥泽于三朝,播芳猷于九姓。远修好信,既申洽比之姻;殊俗保和,实赖肃雍之德。方凭福履,以茂辉荣。宜降永年,遽归长夜。悲深讣告,宠极哀荣。爰命使臣,往申奠礼。故乡不返,乌孙之曲空传;归路虽遥,青蠓之魂可复。远陈薄酹,庶鉴悲怀。”

怀念哀悯之情溢于言表,读后催人泪下,对这位和亲公主肃然起敬。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zhongkang

来源:唐朝历史百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