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陆 > 正文

234位意见领袖谈什邡 左右派掀舆论大战

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不被污染,什邡民众以90后学生为主力军在中共什邡市委门前抗议。当局调集了大约5000警力对手无寸铁的学生和市民进行镇压,后来宏达钼铜项目被迫中止。

中共喉舌《环球时报》7月6日发表题为〝不应鼓励中学生走上冲突一线〞的社评,以文化大革命中的红卫兵为例说:〝中学生的冲动和容易被利用〞。社评还称:在所有正常的和平国家里,中学生的任务都是学习,不被鼓励直接参与国家政治性事件。

此文在网上传开之后,引起了诸多网民和当地学生的强烈不满。而这篇社论在《环球时报》网站上也开放了评论,大多数评论对这篇社论的说法表示反对。

微博上名为荷兰的小本评论说〝当年五四运动也是学生冲在最前面,党中央怎么不谴责一下啊?〞。

网友Chain Lightning的留言是〝回复@-曹子烈-:少先队,共青团,学生党员情何以堪啊〞。

网友涵_涵也有类似的看法,留下的评论是〝共青团干什么的?〞,网友主持人聂倩则说〝孩子们上街谁都知道是自发的甚至是冲破阻力的!说什么〝鼓励〞。真是别有用心!

今年初三刚毕业的学生方云帆(化名)对《美国之音》表示,中学生应该参加抗议活动:〝我不认为我不应该参加这个事情。这是我们该做的事情,因为我们是在维护自己的生存权益啊。我不后悔参加这次游行。〞

《环球时报》还声称,成年人利用未成年人实现政治目的是不道德的,号召中学生冲锋陷阵,是革命的特征。

香港的民主活动人士北风说,〝如果说像环球时报立论成立,说中学生不能参与政治的话或者不应该驱使学生参加政治行为的话,那怎么解释在中国的小学校园就开始少先队的教育,在小学的高年级或中学就开展共青团这些组织的建设?我想,环球时报的这个批评,不管他对现场信息的判断,还有它对中国现状的判断,都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各派人士就什邡事件论战网路

另外,具有鲜明左右派标签的意见领袖及那些〝非派〞人士,大都参与到了什邡的网路讨论中。

中国时评作家李承鹏亲自赴什邡民众抗议的现场及医院等地考察和了解事件真相,发表博文,被众多网友热捧并转载。

李承鹏的博文《什邡小调查》中,真实记录了他所看到的什邡事件场景:抗议民众要求释放被抓人士,在抗议现场有二十七人被抓。他还随机记录三位什邡普通民众的遭遇,一位27岁的网吧工作人员王小江,因出街买米粉而遭武警殴至重伤;另外一位是曾在四川地震中做过志愿者的出租司机石江华,并未参与抗议的情况下,被武警用警棍击打至全身多处受伤;另有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脸部被打变形。

不过,7月4日晚间,李承鹏友人——中国媒体人文涛在推特上披露,李承鹏接到新浪微博通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要求他禁言一段时间〞。文涛也向德国之声证实了此事。

另一位备受年轻群体追捧的车手兼作家韩寒,也连续发出的两篇博文《什邡的什邡》、《已来的主人翁》,对什邡暴力执法进行了声讨。

根据舆情研究学者沈阳5日晨间公布的数据显示,250位意见领袖已有234个提及什邡群体性事件,其中李承鹏和韩寒的影响力在榜单上遥遥领先。

此外,〝左派〞人士们的言论也活跃在网上。染香自称不想〝取悦于民众〞,而是要〝帮助弱势民众不要成为精英阶层的枪杆子〞。同时藉助微博平台发布着对虚拟网路空间中〝各种阴谋论和谣言〞的指责。并将〝最先动手打人的还是群众〞作为尚方宝剑握在手里力争上游。

而被外界誉为高级五毛的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法天,一方面高举着什邡事件不是〝双赢〞而是〝双输〞的大旗意图招揽民意,但却因为嘲笑〝右派〞人士对抗议学生的赞扬招致网友〝围殴〞;另一方面,那段〝钼、铜等为元素,都是我们人体及植物体内必须的元素〞的说辞,更是瞬间点燃了民众的怒火。

有海外中文网站分析认为,各派人士在虚拟的网路环境中意见的你来我往,也间接推高了此次什邡事件的影响力和落幕周期。而事件落幕之前的这段关键过渡期,考验着中共当局与老百姓在中国未来的真实关系。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zhongkang

来源:新唐人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