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民生 > 正文

中国将有上千万家庭丧失独生子女--《环球时报》

作者:

我写了一篇文章,但《环球时报》发表时进行了一些修改,尤其是将我的结论“当务之急是果断停止计划生育”修改为“当务之急是果断调整独生子女政策,放宽生二胎的限制”,这一修改就等于我自己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巴掌,因为我一直是呼吁停止计划生育,而反对仅仅放开二胎,我在《大国空巢》中就批评了二胎方案,2009年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二胎方案是错误的》。今后媒体采访,请不要篡改我的结论。

我的原文:

计划生育政策不能无视失独家庭的壮大

易富贤

中国在1973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1980年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独生子女家庭数量在不断增加。北京大学人口所穆光宗教授一直坚持认为,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风险性就在于唯一性。

2012年5月9日《广州日报》刊发的有关失去独生子女家庭的报道,图文并茂,失独家庭的悲惨遭遇,极大地震撼着城市读者的心灵,因为他们也只有一个孩子。

其实2004年杨晓升的报告文学《只有一个孩子——中国独生子女意外伤害悲情报告》就引起非常大的轰动,但由于国家计生委的干预,该书未能广为传播。

根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1975年到1979年出生人口中独生子女就已经占了15.6%;1980年到1989年由于生育率(妇女人均生孩子数)还稳定在2.4,独生子女比例也稳定在19.3%左右。1990年之后生育率急剧下降,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1996年到2010年平均生育率只有1.4左右;独生子女比例也不断提高到1995年的35.1%、2000年的49.5%、2005年的64%。假设2006年到2010年独生子女比例也是64%,那么1975年到2010年共产生了2.18亿个独生子女家庭,其中70%是产生于1991年之后,50%产生于1998年之后,也就是说独生子女家庭在加速增加。

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的年龄别死亡率(最近10年变化不大)计算,每出生1万人,有360人在10岁之前夭折,有463人在25岁之前死亡,760人在44岁之前死亡。假设母亲平均在26岁生孩子的话,那么这2.18亿独生子女家庭的母亲到51岁的时候有一千万已经失去了独生子女,到70岁的时候有1656万已经没有了孩子。现在正常人群就有1/8家庭不孕不育了;妇女生育能力在27岁就开始下降,而人们普遍晚育,孩子10岁以后夭折,母亲补生的机会非常渺茫。

新陈代谢是生命现象的最基本特征,哈耶克认为“生命只有在能够维持自身的延续时才存在”。对人类来说,后代不仅仅是血脉的延续,也是精神的寄托、价值观和文明的延续。在古代,“断子绝孙”是最恶毒的咒语,但是在独生子女政策下,中国却将有上千万个“断子绝孙”的家庭,世代相传的生命链在他们身上嘎然而止,不但传统的“养儿防老,养子送终”变得不可能了,甚至连基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都变得是奢求了,有些甚至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当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宣传说是“舍小家,为大家”,失独家庭小家是舍了,大家也完了!

《广州日报》的文章也揭示了另外一个现象, 生育对女人尤为重要。很多失独家庭的妇女在失去了孩子之后,丈夫也离她们而去。妇女平均比男人长寿几岁,而妻子通常又比丈夫年轻几岁。丈夫去世后,失独的妇女还将行尸走肉般地生活十多年,面临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困境,更有精神上的孤独。

儒家强调:“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是建立在健全的家庭结构基础上的,考虑问题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为了自己子孙后代,有利于国家的持续发展。对部分失独家庭来说,既然无法“慎终”,也就无从“追远”,他们可能破罐子破摔,甚至威胁社会稳定。

目前还只有上百万失独家庭,比例还非常低,如果能够妥善处理,给这些家庭以物质上的帮助、精神上的慰藉,还是能够让他们安度晚年的。

但是今后却有上千万失独家庭的存在,即便由于成功补生,上述失独家庭数量减少一半,但相对于目前上百万的失独家庭来说,仍然是数量级的差别,对社会的震撼力将是非常巨大。而其他家庭也大多只有独生子女,这些独生子女照顾自己的父母都已经是自顾不暇,更是无力照顾失独家庭。

因此,失独家庭的加速增长,不仅仅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是对人口政策提出了重大挑战。当务之急是果断停止计划生育,一方面可以遏制独生子女家庭增长的势头,减少今后失独家庭的数量;一方面可以增强社会应对失独危机的能力。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于飞

来源:作者博客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