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李世民去世 竟然有突厥王子请求以身殉葬以侍卫陵寝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唐太宗去世,阿史那·社尔请求以身殉葬,以侍卫陵寝。唐高宗李治派人向他说明太宗的遗嘱,不许殉葬。后迁右卫大将军。永徽四年(653年),加位镇军大将军。永徽四年(655年),阿史那·社尔去世,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陪葬昭陵。并且把他的坟冢修成葱山的形状,并立碑,以表彰他平定龟兹之功,赐谥“元”。

阿史那·社尔(604-655年),亦称阿史那·社尔汆,突厥人,唐初名将,东突厥处罗可汗的次子。十一岁即设牙旗于漠北,统帅铁勒、薛延陀等部族。628年,自立为都布可汗。635年,率部投唐,封左骑卫大将军,尚衡阳公主。640年,以攻灭高昌之功封毕国公。其后,参与对高句丽、薛延陀的战争,屡立军功,并有清廉之名。647年,同契苾何力率铁勒、突厥部众十万人击败龟兹,并迫使于阗国王臣服。永徽六年去世,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元。

中文名: 阿史那·社尔
别名: 阿史那·社尔汆
国籍: 中国唐
民族: 突厥族
出生日期: 隋仁寿四年(604年)
逝世日期: 唐永徽六年(655年)
职业: 左骁卫大将军,毕国公
主要成就: 攻灭高昌、龟兹,陪葬昭陵

突厥王子,自称可汗

阿史那·社尔十一岁时,便以智勇闻名于本部,因此拜拓设(部落首领),在漠北建起牙旗(用象牙装饰的大旗,作为大将或首领的标帜),与颉利可汗的儿子欲谷设分别统治铁勒、回纥、同罗等部落。阿史那·社尔宽松的政策休兵养民,为居官十年未征赋税。诸首领却以此鄙视他不会借机自富,阿史那·社尔说:“部落既丰,于我便足。”诸首领闻此言,大为惭服,对其畏而爱之。后颉利可汗四次用兵,阿史那社尔前去劝阻,但颉利可汗未纳。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夺取了皇位继承权。八月,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颉利可汗认为李世民刚即帝位,内部矛盾尚未全部解决,统治秩序还未安定,遂与突利可汗合兵二十万,大举攻唐。此时铁勒、回纥、薛延陀等部落乘漠北空虚,皆反叛突厥,并在马猎山击败了前去镇压的欲谷设。阿史那·社尔出兵相助,也被薛延陀打败。

贞观二年(628年),阿史那·社尔率众西走,依附可汗浮图(今新疆吉木萨尔破城子),发展势力,以图自立。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发兵灭掉东突厥汗国。此时西突厥汗国内部也是混战不休,咄陆可汗兄弟相互争位。阿史那·社尔乘机前去诈降,然后引兵突然攻打西突厥,攻占近一半国土,有十余万人,自称都布可汗。

归附大唐,屡从征战

阿史那·社尔势力强大后,仍不忘薛延陀反叛之事,于是对各部落说:“首为背叛破中国者,延陀之罪也。今我据有西方,大得兵马,不平延陀而取安乐,是忘先可汗,为不孝也。若天令不捷,死亦无恨。”各部落酋长都劝阻说:“今新得西方,须留镇压。若即弃去,远击延陀,只恐叶护子孙必来复国。”但阿史那·社尔一心要复仇,未从此言,亲率五万余骑攻薛延陀于碛北,交战百余日。时西突厥咥利失可汗立,阿史那·社尔的部下苦于长战不休,便纷纷逃回西突厥,薛延陀纵兵攻击,阿史那·社尔战败,败走高昌国(都高昌城,今新疆吐鲁番东南高昌旧址),手下仅剩万余人。阿史那·社尔畏西突厥逼迫,不敢在高昌久居,于贞观九年(635年)率众东行,归附大唐。贞观十年(636年)正月,阿史那·社尔到达长安,被授左骁卫大将军。其部落被安置于灵州之北,阿史那·社尔被留在长安。不久,阿史那·社尔尚皇妹衡阳长公主,屯兵于皇家苑囿之中。

当时高昌王麴文泰依附西突厥,阻遏西域各国通过其境向唐入贡,并发兵袭扰内附的伊吾(都今新疆哈密)、焉耆(都员渠,今新疆焉耆西南)等国。由于高昌位于唐王朝通往西域各国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重要,故唐太宗决心除掉这个障碍。贞观十四年(640年),阿史那·社尔授行军总管,随吏部尚书侯君集率兵击灭高昌国。战后,侯君集私自取走许多珍宝,唐军随即上行下效,唯阿史那·社尔以未奉诏为由,秋毫不敢取,回京后,唐太宗盛赞其廉慎赐予高昌宝刀及杂彩千段,并令检校北门左屯营,封为毕国公。

贞观十九年(645年)二月,太宗以高句丽盖苏文杀主害民,亲率六军前往征伐。阿史那·社尔奉命出征。行至驻骅时,与高句丽军交锋,阿史那·社尔虽屡中流矢,仍拨箭继进,所部士兵见后,奋勇作战,终大获全胜。回京后,兼授鸿胪卿。

此时薛延陀多弥可汗却乘太宗率大军亲征高丽之机,数次发兵入寇夏州(治岩绿,今陕西靖边东北白城子)。贞观二十年(646年),太宗见击灭薛延陀时机已到,于六月命阿史那·社尔与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共为瀚海安抚大使,与执失思力、契苾何力、薛万彻、张俭等各率本部兵马,分兵几路,齐头并进,进攻薛延陀。薛延陀大败,唐太宗派李绩和兵部尚书崔敦礼前去安抚。李绩识破伊特勿失诈降之计,率军大败薛延陀。回纥、拔野古、同罗、仆骨、多滥葛、思结、阿跌、契苾、跌结、浑、斛薛等铁勒十一部酋长相继前来请求归附唐朝,北部边境从此得到安定。

平定龟兹,威震西域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为打通西域商路,决定发兵攻灭龟兹(今新疆库车),诏使持节、昆丘道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副大总管、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安西都护郭孝恪等率领唐军,并发铁勒十三州、突厥、吐蕃、吐谷浑等十余万骑,向西进攻龟兹。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九月,阿史那·社尔率军首先击败西突厥处月、处密二部,消除进军龟兹的侧后威胁。十月,阿史那·社尔自焉耆以西,分兵五道,出其不意地向龟兹北境进兵。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王薛婆阿那支弃城奔龟兹,保其东境。阿史那·社尔派兵追击,将其捕获斩首,另立其堂弟先那准为焉耆国王。龟兹大为震动,守将多弃城逃走。

唐军进至离龟兹都城伊逻卢城(今新疆库车北)一百五十公里的碛口(今新疆轮台地区),阿史那·社尔命伊州刺史韩威率千余骑(一说千骑)为前锋,右骁卫将军曹继叔率部继后,行至多褐城(似为今新疆轮台西),龟兹王诃黎布失毕、丞相那利、大将羯猎颠聚众五万抗拒。刚接战,韩威即引兵佯退,龟兹以全部兵力追击,行十五公里后,韩威与曹继叔两军会合,乘龟兹军惧而将退之机,进行反击,大败龟兹军。继而乘胜追击四十公里,诃黎布失毕率余部退保都城。十二月,阿史那·社尔率军进逼龟兹都城,诃黎布失毕轻骑西逃,遂克其城。随后,阿史那·社尔以郭孝恪、曹继叔、韩威各部留守该城,自率沙州刺史苏海政、尚辇奉御薛万备等精骑追击诃黎布失毕,行军三百公里,诃黎布失毕慌忙退保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阿史那·社尔挥军攻城,四十天后克城。诃黎布失毕、羯猎颠被俘,那利只身逃走,后为龟兹人抓获,送至唐军。

此战,唐军先后攻破龟兹大城五座,又派左卫郎将权祗甫等到各城晓以祸福,使各城相继请降,计得小城七百余座,俘获男女数万人。阿史那·社尔向龟兹人宣示唐朝伐罪之意,另立龟兹王弟叶护为王,龟兹人大喜。唐军攻灭龟兹,使西域大为震动,西突厥、于阗、安国等争送驼马和军粮。阿史那·社尔刻石纪功而还。至此,唐朝势力深入到西域的纵深地区,控制了西达葱岭(今帕米尔高原)的广大地区,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南路交通要道。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唐太宗去世,阿史那·社尔请求以身殉葬,以侍卫陵寝。唐高宗李治派人向他说明太宗的遗嘱,不许殉葬。后迁右卫大将军。永徽四年(653年),加位镇军大将军。

永徽四年(655年),阿史那·社尔去世,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陪葬昭陵。并且把他的坟冢修成葱山的形状,并立碑,以表彰他平定龟兹之功,赐谥“元”。

阿史那·社尔出身突厥贵族,原与唐朝敌对,在归降唐朝以后,忠心不二,临阵奋勇,屡建功勋。他入朝为驸马,出则为战将,不避艰险,征战四方,尤其为开通“丝绸之路”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他身上,既体现了李世民的民族政策的胜利,又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为官清廉,生活简朴,功勋卓著,从不自傲。

历代史臣皆赞称阿史那·社尔:“历代武臣,壮勇出众者有诸,节行励俗者鲜矣。社尔廉慎知足。”

史书记载

旧唐书

《旧唐书·卷一百九·列传第五十九》

阿史那社尔,突厥处罗可汗子也。年十一,以智勇称于本蕃,拜为拓设,建牙于碛北,与欲谷设分统铁勒、纥骨、同罗等诸部。在位十年,无所课敛。诸首领或鄙其不能富贵,社尔曰:“部落既丰,于我便足。”诸首领咸畏而爱之。

武德九年,延陀、回纥等诸部皆叛,攻破欲谷设,社尔击之,复为延陀所败。贞观二年,遂率其余众保于西偏,依可汗浮图。后遇颉利灭,而西蕃叶护又死,奚利邲咄陆可汗兄弟争国,社尔扬言降之,引兵西上,因袭破古蕃,半有其国,得众十余万,自称都布可汗。谓其诸部曰:“首为背叛破我国者,延陀之罪也。今我据有西方,大得兵马,不平延陀而取安乐,是忘先可汗,为不孝也。若天令不捷,死亦无恨。”其酋长咸谏曰:“今新得西方,须留镇压。若即弃去,远击延陀,只恐叶护子孙必来复国。”社尔不从,亲率五万余骑讨延陀于碛北,连兵百余日。遇我行人刘善因立同娥设为咥利始可汗,社尔部兵又苦久役,多委之逃。延陀因纵击败之,复保高昌国。其旧兵在者才万余人,又与西蕃结隙。

九年,率众内属,拜左骑卫大将军。岁余,令尚衡阳长公主,授驸马都尉,典屯兵于苑内。十四年,授行军总管,以平高昌。诸人咸即受赏,社尔以未奉诏旨,秋毫无所取。及降别敕,然后受之。及所取,唯老弱故弊而已。军还,太宗美其廉慎,以高昌所得宝刀并杂彩千段赐之,仍令检校北门左屯营,封毕国公。十九年,从太宗征辽,至驻跸阵,频遭流矢,拔而又进。其所部兵士,人百其勇,尽获殊勋。师旋,兼授鸿胪卿。二十一年,为昆丘道行军大总管,征龟兹。明年,军次西突厥,击处密,大破之,余众悉降。又下龟兹大拨换城,虏龟兹王白诃黎布失毕及大臣那利等百余人而还。属太宗崩,请以身殉葬,高宗遣使喻以先旨,不许。迁右卫大将军。永徽四年,加位镇军大将军。六年卒,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起冢以象葱山,仍为立碑,谥曰元。子道真,位至左屯卫大将军。

新唐书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列传第三十五·诸夷蕃将》

阿史那社尔,突厥处罗可汗之次子。年十一,以智勇闻。拜拓设,建牙碛北,与颉利子欲谷设分统铁勒、回纥、仆骨、同罗诸部。处罗卒,哀毁如礼。治众十年,无课敛。或劝厚赋以自奉,答曰:“部落丰余,于我足矣。”故首领咸爱之。颉利数用兵,社尔谏,弗纳。

贞观元年,铁勒、回纥、薛延陀等叛,败欲谷设于马猎山,社尔助击之,弗胜。明年,将余众西保可汗浮图城。会颉利灭,西突厥统叶护又死,奚利必咄陆可汗与泥孰争国,社尔引兵袭之,得其半国,有众十余万,乃自号都布可汗。谓诸部曰:“始为乱破吾国者,延陀也,今我据西方,而不平延陀,是忘先可汗,非孝也。事脱不胜,死无恨。”酋长皆曰:“我新得西方,须留抚定。今直弃之,远击延陀,延陀未擒,叶护子孙将复吾国。”社尔不从,选骑五万,讨延陀碛北,连兵十旬,士苦其久,稍溃去。延陀纵击,大败之,乃走保高昌,众才万人,又与西突厥不平,由是率众内属。

十年入朝,授左骁卫大将军,处其部于灵州。诏尚衡阳长公主,为驸马都尉,典卫屯兵。十四年,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社尔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受,又所取皆老弱陈弊。太宗美其廉,赐高昌宝钿刀、杂彩千段,诏检校北门左屯营,封毕国公。从征辽东,中流矢,揠去复战,所部奋厉,皆有功。还,擢兼鸿胪卿。

二十一年,以昆丘道行军大总管与契尔何力、郭孝恪、杨弘礼、李海岸等五将军发铁勒十三部及突厥骑十万讨龟兹。师次西突厥,击处蜜、处月,败之。入自焉耆西,兵出不意,龟兹震恐。进屯碛石,伊州刺史韩威以千骑先进,右骁卫将军曹继叔次之。至多褐城,其王率众五万拒战。威阳却,王悉兵逐北,威与继叔合,殊死战,大破之。社尔因拔都城,王轻骑遁。社尔留孝恪守,自率精骑追蹑,行六百里。王据大拨换城,婴险自固。社尔攻凡四十日,入之,擒其王,并下五大城。遣左卫郎将权祗甫徇诸酋长,示祸福,降者七十余城,宣谕威信,莫不欢服。刻石纪功而还。因说于阗王入朝,王献马畜三百饷军,西突厥、焉耆、安国皆争犒师。孝恪之在军,床帷器用多饰金玉,以遗社尔,社尔不受。帝闻,曰:“二将优劣,不复问人矣。”帝崩,请以身殉,卫陵寝,高宗不许。迁右卫大将军。永徽六年卒,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陪葬昭陵,治冢象葱山,谥曰元。

子道真,历左屯卫大将军。咸亨初,为逻娑道副大总管,与薛仁贵讨吐蕃以援吐谷浑,为论钦陵所败,尽失其兵。诏有司问状,免死为民。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zhongkang

来源:百度百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