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陆 > 正文

沉默的“屏奴”时代:无形之中改变了生活

随着移动设备的智能化,手机早已不再是单纯的“通讯工具”——游戏、阅读、社交……似乎只要一机在手,就能在这个信息时代存活下来。人们的视线逐渐被手机屏幕占领,摄影师走上街头,在不到半天的时间里就捕捉到形形色色的“低头族”。摄影师用什么拍的?……好像也是手机。摄影:吴家翔编辑:肖慕漪

早上睁眼后第一件事情做什么?估计不少人会回答:拿手机。从1973年第一部手机问世,到如今智能手机在全球主要国家普及率超过50%,四十年间,手机对我们的生活攻城掠地。过去只是用来通讯的工具,现在已经覆盖了我们所有的碎片时间,甚至加重了我们生活的碎片化。(肖慕漪摄)

美国调查机构发布数据称,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查看手机约34次——地铁里、排队时、睡觉前、起床后、上厕所时,智能手机都是人们打发时间的首选。

还有一项调查称,只要能使用智能手机,人们愿意放弃一系列活动:7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放弃喝酒,超过50%表示愿意在一周时间内远离咖啡、巧克力等,20%愿意放弃电脑,还有1/3表示宁可放弃一周性生活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智能手机。(肖慕漪摄)

“手机依赖症”的现象更是逐渐低龄化。北京市妇联近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城市儿童生活形态报告》显示,近八成的未成年人使用移动终端上网。据共同社报道,日本有关“儿童安全的舆论调查”结果显示,对孩子使用智能手机“感到不放心”的人占71.9%。

家长的不放心不仅仅是“玩手机浪费时间影响学习”,更多的是对孩子们培养社交习惯的担忧。中国媒体曾报道过这样一个新闻:一家人吃团圆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话,但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盘子离席。

手机的原始功能便是为社交而生,在与互联网、社交网络的无缝融合下,智能手机成为了开启“全线社交”(All Things Social)时代的钥匙,为社交提供了无限可能。

然而随着人们越来越热衷于线上互动,面对传统社交时多少有了生疏。

这样的转变加重了传统社交活动带来的焦虑感,然而人们为了缓解这种焦虑,会变得更加依赖手机。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聚会时,大家寒暄不到两三句,便各自掏出了手机开始刷微博、朋友圈。(肖慕漪摄)

面对这种社交窘境,一种名叫“吃饭前交手机”的聚会游戏应运而生。游戏规则简单:在聚会、饭局开始时大家都把手机上交,谁忍不住需要取回手机谁就买单。

如麦克卢汉所言,“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智能移动终端的迅猛发展则是这一观点的有力佐证。通过手机,人们获取信息,消化后发布带有个人观点的信息,让人们虚拟空间中获得存在感;与此同时,在浩瀚的“信息海洋”面前,人们或多或少会有被淹没于洪流之中的虚无感。

智能手机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人们说话少了,但却有了更多“发声”的机会;行装轻便了,但很多事情又没了出行的必要;屏幕看多了,但碎片时间也终于能被利用起来——我们不便评价它的利弊,但没有它的日子我们是回不去了,它的力量正在参与重新构筑我们的社会形态。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zhongkang

来源:腾讯娱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