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李克强眼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五大重点

李克强总理就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阐述的五项重点一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二是深化税制改革,三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四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五是注重依靠改革推进结构调整。北京学者陈永苗星期四对此表示,李克强总理的署名文章只是听起来很好 “中国改革中的政改在一九八九年已死,经改从朱镕基国企改革之后也已死掉。李克强总理的文章没有任何新意,只是把经改目标说得很宏大,绝口不提政改

图片:中国总理李克强。(法新社资料图片)

中国总理李克强五一国际劳动节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上发表题为《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的署名文章,阐述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五项重点。

李克强总理就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阐述的五项重点一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二是深化税制改革,三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四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五是注重依靠改革推进结构调整。北京学者陈永苗星期四对此表示,李克强总理的署名文章只是听起来很好:

“中国改革中的政改在一九八九年已死,经改从朱镕基国企改革之后也已死掉。李克强总理的文章没有任何新意,只是把经改目标说得很宏大,绝口不提政改。如果按照李克强的改革逻辑,他最应该改的其实就是政改。现在就连经改也变成一个形象工程,不包含实质性和创新大胆的东西。”

李克强一就任中国总理,中国有学者就说,中国改革进入“啃骨头阶段”,需要经济和政治改革联动推进;今年二月中国有官方媒体称,李克强的深化经济改革进入“攻坚期”,针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下行趋势,李克强以所谓“组合拳”应对稳增长。李克强在文章中甚至还引用中国历史上韩信背水一战的典故表达自己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心。美国纽约政论学者赵润乔星期四表示,对于中共领导人和大小官员,人们一定要“听其言,观其行”,才能判断他们是否“言必信,行必果”:

“从文字上讲,李克强的文章没有什么新意。然而,我们不能只看他的文字,还要看他具体怎么做,因为共产党的文章都是些八股文章。比如说在经济领域的调整,李克强要做到的是让政府不要过多管控经济活动,因为目前的中国经济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政府管控比较大。严格地说,经济体制是政治体制下的一个附属物”。

李克强总理究竟能为中国经济运行产生什么影响?去年国际金融机构巴克莱资本还创造出“李克强经济学”这样一个新词来形象地诠释李克强为中国制定的经济增长计划。巴克莱认为,李克强经济学关键的经济政策框架由三大支柱搭建:一是无大规模刺激计划、二是去杠杆化、三是结构性改革。陈永苗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积重难返,李克强的权势很难让他做到言行一致:

“应该说几年前中共政府推出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就是中国经济改革死亡的标志。四万亿相当于给中国经济吃了一记猛药,最后把自己搞死了。再者,李克强的权势也推不动他所说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当年朱镕基经改改不动时,他就不断转移矛盾;温家宝总理任内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就算是中共政府最后一次转移矛盾。”

中共政府为2014年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是7.5%,目前经济增长处于十八个月来最低,只有7.4%。中国社科院刚刚公布的预测显示,2014年中国经济呈U型趋势,第三季度后将会反转向上,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来自李克强不愿看到的投资。

赵润乔表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还有一定的空间,不能简单地将政治改革与经济发展挂钩:

“中国经济的发展空间依靠的是调动中国十三亿人口的生产能力。政治改革是我们的愿望。不论是从1979年算起,还是从1989年计算,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基本都是在政治改革停滞或很少改革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我们现在不能说,政治体制不改革,经济就没有发展空间。当中国经济发展到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总量的60%时,中国再不进行政改就不行了”。

众所周知,任何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从来都可能一直直线进行。现在,在没有实质政治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在五大重点领域开展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其结果套用网络间曾经时髦的说话可能就是,李克强总理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理想很“丰满”,但中国社会的现实却很“骨感”,骨感到也有可能让李克强最终壮志未酬。

(记者:闻剑责编:嘉华)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zhongkang

来源:RF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