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外媒看中国 > 正文

英媒:京港摊牌在即 双方都将受重伤

香港“占中”运动和北京的强硬派似乎针尖对麦芒,摊牌时刻或很快到来。

经济学人》就香港目前局势发表评论,称北京和香港“占中”运动在特首选举和“一国两制”方面针尖对麦芒,双方摊牌在即,结果可能是双方都受重创,双方现在应该各退一步,找台阶下。

文章说,香港主权回归时,北京承诺香港享有高度自治,“一国两制”保持50年不变,但最近几年北京的党政高级领导对此越来越不尊重,港人不满因此日甚。

“占中”运动将于本周末举行非正式公投,让民众就三名特首候选人投票;北京不接受这三人。

北京日前发表的香港“白皮书”生硬地提醒港人,香港的“自治”完全掌握在北京手里,更是火上浇油,激起港人1997年来最强烈的愤怒。

文章说,《经济学人》历来主张香港特首应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北京当局在信守当初诺言方面应该做得更好,因为即使是自由选举,港人很可能还是会推举出一位亲北京的候选人。

但事态闹到如此僵局,双方都需要让步。

民主派应该承认现实,即大部分港人很务实,即使对中共疑虑重重,也不大愿意支持激进的街头政治;而北京方面也应该认识到,在富裕和自由度仍远超中国其他地区的香港,采用压制手段很不明智。但北京的强硬派固执己见,损人又不利己。

文章说,“白皮书”攻击香港的司法独立制度,即使按北京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也称得上“轻狂、愚笨”(barmy);如果习近平真心要根除腐败,本该考虑如何让大陆的司法体制更接近香港的;在一位北京高官放口风说一旦局势失控可以派军队之后,许多香港人被推向激进派阵营;公开背弃对香港的承诺,台湾全看在眼里,而恃强威吓更无助于扭转其在区域内“横行霸道”的形象。

总之,在香港问题上双方撕破脸摊牌,将无助于中国的和平崛起。

虚实之间

《经济学人》另一篇文章指出近来全球媒体关于人民币国际地位上升的喧闹跟“现实的乏味”之间的明显反差。

文章说,要是把人民币在新闻头条中出现的频率转换成交易量,那人民币显然正大踏步奔向主宰国际货币市场的目标。“人民币元”在世界最大汇市伦敦受到的“升格”对待,是为期5年的公关战役的最新动作。

围绕人民币地位的喧嚣,有若干似乎令人叹为观止的数据,比如境外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发行从零到每月十来次,人民币现在是世界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给这种日渐升级的印象添彩加墨的是世界几大金融中心之间为成为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展开的竞争。

但这种印象跟现实差距很大。伦敦的外汇交易员并没有跟着新闻头条而亢奋得血压升高。

文章指出,境外使用人民币的数量和金额激增,是由于基数极小。全球结算支付额中,人民币占1.4%,美元占42.5%。考虑到大量人民币结算付款是在中资企业和他们在香港的子公司之间进行,人民币离贸易结算货币地位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更说明问题的是人民币在国际投资货币序列中的地位。向全球投资者开放的美元证券资产有560万亿美元,欧元计价的有290万亿美元,日元计价的资产有170万亿美元,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只有3千亿美元。

文章分析说,正是中国自己因为客观环境和主观设计拖了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的后腿。开放资本账户可以为人民币在国际空间松绑,但中国学者认为谨慎仍是资本开放领域的主旋律。

这对中国金融稳定有好处,但也意味着围绕人民币国际地位的虚幻印象和单调现实之间的差距将继续扩大。

(编译:郱书/责编:董乐)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zhongkang

来源:BBC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