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动态 > 正文

BBC分析:中国股市监管从救市转向整肃“内鬼”

谢国忠:“每次股灾其实都有人在主导舆论。”他说。谢国忠同时认为,类似于欧美的商会组织,中国会通过同学会等方式寻找串通机会。所以,类似于五道口金融学院还有一些著名的商学院,都可能形成金融利益集团。财新网报道,张育军和程博明曾是师兄弟,二人都在北京五道口金融学院学习过。
Image copyrightAP
Image caption中国的新一轮官员整肃风暴对象指向了掌握内部消息的证券监管部门。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周三(16日)发布消息称,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8月25日,在职的证监会发行部三处处长刘书帆和今年5月离职的原证监会处罚委主任欧阳健生接受调查。加上此前被调查的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局长李量和发行监管部处长李志玲,近一年中已有多名证监官员“落马”。落马监管官员的职位正在不断攀升。

与此同时,有中国券商“一哥”之称的中信证券也进入风暴眼。过去一个月时间里,这家券商先后有11名工作人员被证实接受调查,至少包括总经理和董事总经理在内的3名以上高管。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接受BBC采访时表示,这是近期中共纪检部门对国有金融企业进行巡视的结果。

他认为,结合这次股灾和监管改革来看,中国股市的未来重点还是应该通过法治手段整顿内幕交易等不当行为,避免出现“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机构。

风暴眼

中国政府不再砸钱救市也不再要求各大机构“为国护盘”之后,证监会高官和国有券商成为整肃的对象,成为舆论和市场的“风暴眼”。

中信证券三名高管接受调查的最新消息传出后,其上证股票周三下跌4%。接受调查的人员包括中信证券总经理程博明等三名高管。这家行业排名前三的大型券商,近期被中共公安部或中纪委调查的涉案人员已经达到11人,其中多人位居高职。调查的罪名大多为“涉嫌内幕交易”。

公开资料显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先后在上交所和港交所上市。2012年,中信证券经纪业务合并市场份额5.76%,保持市场第一;投行业务完成股票主承销项目30单,主承销金额人民币506亿元,市场份额10.53%,排名市场第二;完成债券主承销项目137单,主承销金额人民币2,153.55亿元,市场份额5.13%,排名同业第一;完成并购交易项目、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资产规模、融资融券业务、QFII客户交易量等也排名市场第一。截至2012年底中信证券总资产1685.08亿元,是中国规模最大的证券公司。

风暴眼中的另一主角是身为股市“裁判”的证监会。从目前公开信息看,证监会落马官员受到调查的原因集中在涉及配偶违规买卖股票等内幕交易。

在被调查前,52岁的张育军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助理。他曾执掌深圳交易所八年时间,在任上筹建起创业板,随后转任上交所总经理,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执掌过上海和深圳两大证交所帅印的官员。

同时,他还有北大经济学博士、人大法学博士的学位,著作等身,被券商圈内人士加以“学者风范”等标签。

根据中国媒体报道,在证监会主席助理任上,他曾不断督促券商关注创新业务,推动基金业务创新,多次召集券商高管学习互联网企业,自己也被外界视为“创新型官员”。

张育军落马前一天,证监会还发生了人事更迭。原国家外管局副局长李超调任证监会副主席,接替到年龄的原证监会排名第一的副主席庄心一。几天之内,中国证监会3个高层领导岗位发生变动。

利益集团

据中国媒体财新网报道,张育军和程博明曾是师兄弟,二人都在北京五道口金融学院学习过。这个现在隶属于清华大学的学院,以前是中国央行——中国人民银行——的研究生部,里面群星璀璨。

7月16日,程博明接受《财经》记者王晓璐采访。随后的报道称,作为冲在救市前线的证券高管,程博明始终态度坚定地支持采取救市行动。8月30日,王晓璐因涉嫌编造并传播虚假信息,和中信证券上述的四名高管一起被调查。

中共《人民日报海外版》在其社交媒体上评论,如果一个证券公司顶着“国企”的名号,打出坚决救市的大旗,可是心里想的却是闷声发大财,这真的是个绝好的机会。其手段应该是通过控制舆论、找到监管部门内线递送信息以控制市场。

评论说,一边说“万众一心”“坚持到底”,热忱义勇;一边说“小心谨慎”“大家发财”,暗度陈仓。政府监管部门、操作机构、专家舆论形成了一个利益捆绑体,形成了一个内部的寻租、交易的小团队,那就很不难解释,为什么市场这么混乱,救市这么艰难。

谢国忠也对BBC表示,不管定向增发还是IPO(新股发行),监管部门的审批程序是必须且合法的。关键是审批的参与者把信息透露给了家人和朋友并从中牟利,这就是内幕交易的源头。

“每次股灾其实都有人在主导舆论。”他说。

谢国忠同时认为,类似于欧美的商会组织,中国会通过同学会等方式寻找串通机会。所以,类似于五道口金融学院还有一些著名的商学院,都可能形成金融利益集团。

监管创新

面对股灾和随后的整肃风暴,中国有媒体评论说证券业整肃升级,也有媒体称中国金融反腐进深水区。

中国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接受BBC采访时指出,中国金融企业混业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监管却没有实现混业监管。

根据中国媒体《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近日撰文呼吁,如果继续坚持分业监管的模式,将中央银行排斥在金融监管体系之外,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势必会大幅降低。当务之急,中国需借鉴其他国家金融监管改革经验,结合中国金融体系的实际情况,加快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中国(海南)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也在一次高规格会议上建议,监管转型中的当务之急,是尽快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规范、稳定资本市场发展。

对于风暴眼中的证监会和券商,在监管创新方面有些什么国际经验可以借鉴?

长期从事私募基金管理的香港四维资本(Seavi Advent Ocean)执行董事陈刘裔告诉BBC记者,香港证监会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进行监管,其规定非常详细,客观上防止了类似人员进行内幕交易。对于证券等投资机构高管,香港规定,在公司业绩宣布前30天不能进行交易。对于董事、独立董事又有不同规定,比如不能从事公司股票或基金交易,并设定了不能从事股票买卖的“限制买卖期”(blackout period)等。

结合中信证券高管接受调查一事,陈刘裔认为,根据香港法律,投资机构高管首先是不能从事内部买卖,不能做市,不能从事假交易或者内幕交易。为了保证法律实行效果,香港对专业投资人员实行持牌管理,分得很细,有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牌照,每年还要进行培训。

对于监管机构和券商机构之间的人员交流,陈刘裔表示,在自己印象中,香港证监会有个别工作人员到证券公司等投资机构任职但很少,大多数是从投资机构到收入很高的证监会任职。

陈刘裔指出,最大的不同是,这种职位的调整是通过个人申请,不是政府安排或任命。相关人员到投资机构任职前,必须通过考试证明自己有担任这一职位的能力。公职人员跳槽之后,也只能接触公众信息。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zhongkang

来源:BBC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