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陆 > 正文

中国农村到底有多穷:吃不上饭 住老破屋

中国农村正在变为一个越来越模糊的概念,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农村,新一代对农村的印象完全依靠电视、媒体等的宣传报道。“农村经济稳中有进”、“推进农村经济提质增效”、“打造特色产业激活农村经济”等等报道,让我们对农村产生了复苏蓬勃的印象,但其实真实的农村生活远没有宣传中的乐观。

农村现状:自杀率高、经济问题严重、腐败荼毒

易读财经调查到,中国农村人口的自杀率是城市人口的3到5倍,尤其是老年人,生存状况堪忧。自杀的原因主要有四个:一是生存困难,其实当前农村还并不富裕,虽然一般温饱不愁,但一旦遭遇丧偶、失独等打击,生活会立即陷入困境,吃不上饭成了农村仍然还存在的问题,而社保等体系在农村还不完善,很多人无法忍受生活的困难而自杀。

二是疾病痛苦,这个就涉及保险的问题,当前农村医保还处于不断的发展完善阶段,而商业保险因为在基层落地营销成本巨大、理赔渠道不完善,农民对保险相关条款了解不清等问题,都让疾病问题成为了农村生活的大问题。

三是家庭冲突,农村经济不发达,大多数受教育程度较低,这就导致了家庭问题相比城市更为严重,也就导致了自杀率升高。四是精神和情感的绝望,农村经济不发达,农民外出务工,青壮年很少留在农村,老人的精神和情感很容易受到伤害。

农村腐败问题也非常的突出,之前新华社还报道过“获批一万,到手五千”的新闻,还有农村危房改造的惠民资金被基层干部侵占等等,其实基层干部贪腐的现象在农村造成的危害极大,“村官巨贪”让农民并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

农村经济逃不出困难的窠臼还因为一些落后的习俗,比如近年来逐渐引起关注的“彩礼钱”。农村彩礼非常重,经常是倾尽一家所有的积蓄。农村婚嫁,除了盖楼之外,还有十几万、二十几万,甚至更多的彩礼钱,很多老人为了让子女住上新房,往往自己还居住在几十年的老破屋里面,生存受到威胁。

农村未来:彻底失去自下而上建设的原动力

农村建设的原动力是人,是青年人,而当前农村的青壮年逐渐外出打工,后代受不到良好的教育,如此循环往复,建设的动力和优势逐渐消失。

另外农村发展的根基是土地,但现在农村的土地就像鸡肋,只耕种主要粮食,像小麦、大豆、稻谷等,而在收割之后,以前还会种玉米、红薯等作物,现在已经放弃,只种方便播种和收割的作物,但除了化肥钱和人工钱,已经所剩无几,无法单纯靠种粮食提高经济水平。另外,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使得土地板结,无法可持续发展,但农村劳动力减少,科技落后,不依靠化肥农药根本无法耕种。

农村已经失去了自下而上建设的原动力,只能指望政府发展农业的政策,政府政策将会有怎样的效果,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农村现代化情况:农民被屏蔽在外

近年来,国家力主解决三农问题,农村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但农民却越来越被边缘化,他们搞不懂这些复杂的规则,例如生病报销,他们不知道自己报销多少,村干部说多少就是多少,保险公司和政府给多少就是多少。那些在政府和机构大门外畏畏缩缩的老人,就是被规则屏蔽在外的人。

最后,还有一点需要引起重视,现代化的很多问题,因为农村的经济、文化水平落后,导致受害也最严重。最近有报道说中国农村娃正急速"长胖"肥胖比例近1/4,肥胖就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大问题,城市因为经济条件好、意识较早而生活更健康,而农村却成为了重灾区。诸如此类,我们的农村远跟不上城市的脚步,远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好。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林亿

来源:易读财经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