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港台 > 正文

印度对美重量级官员任驻台代表 印度对台思维转变?

作者:

传印度外交部将选美洲司司长戴国澜(Gourangalal Das)出任为新任驻台代表。(截图自印度驻美使馆脸书)

正值中印关系紧张之际,印度外交部宣布,将选派对美政策重要官员,美洲司司长戴国澜(Gourangalal Das)出任新驻台代表。这是否意味着印度对台政策也正出现转变?

台湾官媒中央社发自印度新德里的报道,引用《星期日快报》的独家讯息指出,正值中印边境紧张及印度战略圈呼吁提升印台关系之际,印度外交部选择处理印美关系的重要官员、美洲司司长戴国澜派驻台湾,成为代表印度的最高使节,这项任命很快就会公布。

报道指出,在印度总理曼莫汉执政时,戴国澜是总理办公室对外事务副秘书,直到2014年。在印度总理莫迪2017年6月接受美国总统特朗普邀请访问美国时,戴国澜担任印度驻华盛顿特区大使馆参事,这个职位的职权仅次于大使、公使,是促成莫迪访美各项行程的关键人物。不久之后,戴国澜又担任印度外交部美洲司司长,促成印美关系不断提升,包括印度、美国、日本和澳洲在内的四边机制。

印度学者:印度更愿意融入美日印澳四边机制

本台越洋专访印度富来明大学副教授刘奇峰分析,印度在莫迪第二任期内对中国政策多少有点转变,印度更愿意融入美日印澳四边的准防卫体制。刚好这时候是印度驻台代表人事交接的关头,刘奇峰认为,这应该解读成印度对于这段时间以来中印冲突做出的回应。

刘奇峰:“跟美国有关系的人事任命的话,表达这跨四边的架构跟美国进一步合作这样的意愿。我觉得,这是一个成本比较小的人事调整。近几年有些军事上的合作,尤其是莫迪的第二任期2019年之后,跟美国的安全关系走得比较近,印度也比较愿意加入四边机制。我觉得,这时候有点顺水推收的味道,刚好这时候换上,以前担任美洲司的司长。”

资料图片: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抵达印度新德里时,时任印度外交部美洲司司长(左二)送花迎接。(AFP)

刘奇峰提出,印度外交在历史上很抗拒美国的影响,所以做这样的人事决定一定会排除这样的影响。这次戴国澜的任命是印度考量自身利益,这是对中国送出讯号。

刘奇峰:“有个例子是2016年时,美国海军邀请印度到南海参加共同巡弋,但是印度拒绝,对他们没有好处,中国会认为印度跟美国走得很近。但是这次并没有,因为印方认知到,跟中国的冲突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利益,所以明快做出回应。”

刘奇峰再从出身印度阿萨姆邦的戴国澜背景分析,印度东北边正好是中印在藏南地区争议的边界,印度无法把中国的资金引到阿萨姆邦,长期以来希望透过招商促进发展,消弭分离势力,现在这块区域大多为日本与台湾商人在此活动。刘奇峰认为,戴国澜的任命印度多少想传递相关讯息给中国。

曾经长期派驻印度的消息人士向本台透露,过去印度外交始终奉行“不结盟”政策,更擅长于利用国际局势抬高自己的地位。以这次的中印边境冲突来说,尽管印度官方创造冲突的舆论,莫迪上周视察发生中印对峙的北部边境拉达克地区(Ladakh),探访驻军达到最高潮。但另一方面,中国军队已陆续从加勒万河谷等边境区域逐步撤军,印度目前疫情与军事准备都不好的情况下,不会也没必要破坏已谈妥的条件。

方天赐:印度驻台代表多为中国通对台关系相对保守

台湾清华大学通识中心副教授、印度中心副主任方天赐接受本台访问时分析,戴国澜是印度美洲司司长,算是印度外交部里蛮重要的位子。他曾在中国历练很多及很长时间,中文也说得不错,感觉这次的任命比较符合印度过去驻台代表背景,应该还是跟中国或是会中文这个背景关联性会大些。

方天赐:“新代表的历练跟背景很大部分跟中国还是有关,可是在印度官僚里面,传统上他们处理中国事务有两部分的人,一部分是所谓的会中文的‘中国通’,这些都有派驻中国的经验。可是在实务上我们会看到,这些外交官员在处理台湾关系或是中国关系相对而言会比较保守些。”

方天赐举例,之前刚卸任的外交秘书顾凯杰曾经派驻台湾,后来也当了中国大使,回印度之后就接了印度外交部国务秘书,他对中国与台湾关系还是相对保守。所以,可能没有办法太快从这些背景就推论新的代表未来的作为。驻外代表其实在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上,还是要执行新德里总理或是印度外交部长的理念。

中央社的报道提及,印度从未在任何中印公报或联合声明中,表示支持“一个中国”原则。方天赐则提出,印度是共产国家以外最早承认北京政权,当时中国根本还没提出“一个中国”原则问题。方天赐说,印度虽然没有明确执行“一个中国”政策,可是有时会在一些作为自我设限,所以不久前印度国会外交委员会就提到,印度政府对于中国过去的外交作为上过于谦卑、对于《台湾关系法》过于谨慎。

台湾外交部接受本台查询时则回应表示,在印度还没有公布人事前,不会有任何评论。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夏雨荷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