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动态 > 正文

方圆: 避免脱钩是急务 国退民进无奈何

作者:

习近平南下,参加深圳特区成立四十周年庆祝活动,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这个方案有几个重点,一是赋予深圳有征用农村土地更大的权力,二是放宽能源、电讯、公用事业、交通运输、教育、金融等领域的市场准入,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四是完善民生服务供给体系。其中最令人意外的,是市场准入和知识产权保护两项。

试点抛肥肉引诱外资

放宽能源、公用事业、交通运输、教育、金融等领域的市场准入,这与先前的「国进民退」背道而驰。所谓市场准入,当然不是针对国企,而是民企和外企。这些经济范畴都是国家要害部门,是国企势力范围,本不容许民企和外企染指,现在「准入」,意味着「国」要稍退,「民」可略进,这种反常现象,又是打甚么算盘?

中国经济面临困境,把内循环的希望寄托在国企身上,未免「所托非人」,「国进民退」走不下去了,为挽危局,惟有再祭出开放市场的法宝。数十年折腾,可以开放的领域都开放了,只剩下这几个未开垦的「处女地」,迫于形势,又要松松手了。

西方国家欲与中共脱钩,一脱钩则覆水难收,当务之急便是引诱外资外企,把旧的留住,吸引更多新的进来。这几个关键行业,多年来都是外资外企垂涎的「肥肉」,跨国公司都在等这一刻,就好像在深圳开一个窗口,里头灯红酒绿,美女如云,让外国大老板心痒难搔。

开放要害领域固然有风险,但只是在深圳做试点,对比起全国的规模,属于「风险可控」,最要紧的不是真的做出来,最要紧是做出要「做出来」的样子。要与中国脱钩的,是西方国家的政府,垂涎中国市场的,是西方国家的商人,商人重利轻义,容易上钩,先把外企外资诱来,不让脱钩成为事实,其余的再见步行步。

如何在市场准入上适度放宽,而又不至于影响家底的安全,这就是深圳要做试点的原因。当年邓小平让深圳摸着石头过河,深圳前脚过,全国后脚跟,这种方式证明有效。

中共是彻底的机会主义者,外头风大雨大,屋顶都要掀了,开一扇窗平衡内外压力,未尝不是应急之策。「国退民进」与「国进民退」都只是政策,或进或退,只在政府一念之间,外资做得好,随时可以收割,正如前此收割民企,中共一句话,谁敢不从?

请资本主义回来救驾

至于知识产权方面,西方各国多年吃亏,正实行坚壁清野,对中共长远的伤害不可估量。现在由政府主动强调知识产权保护,一则堵住外国人的嘴巴,二则也让外国新科技放心输入。只是一旦将知识产权保护正规化,又堵死了科技盗窃之路,这方面如何拿捏,又是深圳要去摸索的事了。

西方各国实施科技封锁,中国又缺突围能力,要走回「自力更生」,人才引进便是关键。大陆政治经济形势恶化,窒碍很多外国人才到中国工作,如何提出更优厚的条件,创造更好的环境,取悦更多「高精尖缺」人才,那也是政府的当务之急。

深圳地处开放前沿,科研有基础,将科研成果付诸生产也有配套,政府再给更多灵活性,更好解决外国人才的研究和生活需要,便能吸引更多人才来归。科技人才蜂拥而至,脱钩就没有那么害怕。

外界将习近平南巡与当年邓小平南巡相提并论,邓南巡的动机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习南巡却是「国进民退」行不通,只好重弹改革老调,让「国退民进」回来救急。习近平早已抛弃韬光养晦,可惜对外扩张受阻,被迫退回内循环,欲挽狂澜于既倒,惟有请资本主义回来救驾,「让子弹再飞一会」,如此而已。

中国永远在摇摆中,新路老路,走去走回,永远在三岔路口徘徊,难怪厉有为要问「路在何方」。其实活路一直都在,只是有人偏要走死路,那又有甚么办法?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李广松

来源:苹果日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