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港台 > 正文

【狙击苹果】停刊不言绝望 专访苹果创刊功臣、尊子、现职记者:努力如常才是最大反击

【狙击苹果】停刊不言绝望 专访苹果创刊功臣、尊子、现职记者:努力如常才是最大反击(图集)

《苹果》创刊初期元老李月华、著名漫画家尊子及《苹果》现职记者阿乐,接受本台专访,叹言《苹果》如今下场如同香港命运。

在香港,“每日一苹果”或将成历史。《苹果》创刊初期元老李月华、著名漫画家尊子及《苹果》现职记者“阿乐”,接受本台专访,叹言《苹果》如今下场如同香港命运。“《苹果》的消失非因被港人放弃,而是被政治压碎了”。由于《苹果》敢于揭发时弊,就连支持建制的市民都视其为求助渠道,“消去《苹果》就无人再发声”。(李智智报道)

在周五(25日)“死线”前,不少市民连日继续大手购买《苹果日报》以示支持。(路透社资料图片)

香港《苹果日报》于1995年6月20日创刊,讽刺的是26年后的今天,恐画上句号。若香港保安局未能在周五(25日)“死线”解冻资金,《苹果》或将停运,周六(26日)为最后见报日,网上新闻则于当晚11时59分终结。

功臣李月华回顾当年:难过、唏嘘

《苹果》面临“熄灯”,曾在该报任职18年半的现《众新闻》总编辑李月华向本台表示“难过、唏嘘”。

回想当年她在《苹果日报》正值风光时,离开《明报》,带着好奇心加入《苹果》,“因《苹果》当时对社会带来很大震撼,报纸卖得成行成市,究竟她是有何成功的地方?”

李形容,当时的老板黎智英是“非人”,要求非常高,“压力很大,但又获益不少”,最令她受用的态度是“当有事发生,不先埋怨,而是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李月华先后见证“港苹”和她有份亲手协助创立的“台苹”由诞生走向历史,心如刀割。但她不同意有意见指责《苹果》反对政府“走错路”,才落得如此下场。她重申,香港失去《苹果》“将在公共言论上缺了一大块”,其敢言、揭发时弊的资源和经验,短期内无法填补。

《众新闻》总编辑李月华曾在该报任职18年半。(受访者提供)

《苹果》在25周年刊物中展示,黎智英(后)在1995年准备创刊时的照片。(温宇晋摄)

香港失去《苹果》短期内无法填补

李月华说:《苹果》以订阅成功扭转了只靠销量和广告去营运。当然读者不只视《苹果》是新闻提供者,亦是支持一个理念。若不是政治打压,一定可以继续下去。今日停运不是这产品做得不好,不是读者放弃她,而是政治打压。当然无人想坐监,黎智英也是,但要他跪下,去换来自由,我相信他不会如此选择。其他人都不能独善其身,红线模糊,以为不做些甚么就没事了吗?

李月华不担心自己日后会沦为阶下囚,“因都预了会发生,红线是避无可避”,但认为“靠大台、大船、大码头,已不合时宜”,应借助网络时代绝处逢生。

《苹果》在25周年刊物中,罗列过去揭露港府官员丑闻调查报道,轰动社会。(温宇晋摄)

尊子:是华人社会、中共管治中重要发表空间

香港著名政治漫画家尊子由《苹果日报》创刊至今26年,每天无间断为其创作,尤是“六四”和“反廿三条”的作品,家传户晓,可惜亦将止步。

尊子认为,《苹果日报》在华文媒体“突破大胆”、“出位”,在1997年香港主权回归后,当大部分媒体都采取保守、“归边”的态度,《苹果》一如以往维持“敢言”风格。

尊子说:《苹果日报》是华人社会、中共管治中重要言论发表空间,在中国解放前,中国国内的漫画、报道都是很尖锐,有那样尖锐报纸是愈来愈少。(《苹果日报》)是代表了一个历史时期,通过她的兴衰和经历,反映了香港政府形势的转变,若研究香港十、廿年后的政治发展,只需研究《苹果日报》的发展,已可以清楚了解。

香港著名政治漫画家尊子在《苹果日报》设专栏至今26年。(李智智摄)

尊子敬语港人勿绝望“非世界末日”

尊子又指出,《苹果日报》对香港而言,其直接、无畏惧的作风,在政局动荡中尤为重要。

尊子说:对(政府)部门的报道,很多报纸都会淡化,但《苹果》是直接,这是非常重要的,若是遮遮掩掩,当大家麻木了,很容易被人遗忘,很多政权黑暗面,很易滋生很多细菌。腐化的情况会很急速和严重。

尊子寄语港人勿绝望,勉励港人靠智慧自救,失去《苹果日报》“亦非世界末日”,不应因没有《苹果》就收声。”

尊子在周二(22日)《苹果》专栏“江湖滚热辣”画上特首林郑“烧黑”苹果。(温宇晋摄)

首席记者“阿乐”:曾受收性侵犯威胁电话

现职《苹果》8年港闻首席记者“阿乐”(化名),接受本台访问时正赶回公司出版。她称,没料“《苹果》有可能过不到七一”,在沉重法律风险压力下,每日均见有不少同事离开,“心情复杂”,惟她与部分同事仍冀坚守最后一刻。

《苹果》不但面临结业,过去两年间,其记者亦屡遭亲中人士“起底”、骚扰和袭击,“阿乐”亦是受害者之一,曾收无数“强奸”威胁的电话。惟至她至今未言离开,因认同公司“不平则鸣”无畏惧的理念,“努力如常,才是最大反击”。她笑言,历来有不少“报料人”是亲建制人士,“因相信《苹果》一定会发声,《苹果》价值正是在此”。

“阿乐”最后借用同事说话称,“即使苹果被压碎,它的种子还可以四处发芽”。

《苹果日报》过去两年纪录不少香港社运珍贵时刻。(温宇晋摄)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李韵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