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宝妈吐槽自家床上要睡十几人,网友仔细一看,恍然大悟:我家也是

相信不少宝妈都有这样的烦恼:没生娃之前家里干净整洁,生娃之后,哪怕天天整理家里依然乱糟糟的,为什么呢?因为娃的东西简直不能再多了,尤其是孩子从小到大的玩具。

有些玩具明明孩子已经不玩了,或者坏掉了,想要扔掉孩子又死活不同意,于是家里就越来越多玩具,越来越乱。

近日,江苏无锡的一位宝妈,就忍不住在社交平台上吐槽自家的娃,恋物成癖,家里一张双人床愣是让孩子弄得每天要睡十几个人。

视频的开头宝妈一句灵魂拷问:“你以为我们家这个一米八的大床,只睡我们一家三口吗?那你就错了”,随后这位宝妈开始介绍起了自家“床位”的分配。

首先是孩子的爸爸,常年占据在床尾位置,这位宝妈睡在床头,占据C位,宝宝同样睡在床头妈妈的一旁。你以为到这里就介绍完了吗,实际上这才刚开始。

随着镜头一转,这位宝妈接着介绍,除了我们一家三口之外呢,还有jojo,是宝宝每天早晚都要看的书。顺着jojo放着的是一堆的奥特曼,不同系列不同大小不同名字,整齐的排列在宝宝的一旁。这位宝妈还开玩笑道“估计这些奥特曼以后会是我的孙子”,我们这张一米八的床承受了太多了。

这位宝妈的分享和吐槽,瞬间在网上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共鸣:“我家的孩子也是这样,自家睡床上还得睡五六件玩具”,“我们家是睡了一床挖掘机”,“我们家还得睡一个大的hello kitty”。

可能不少细心的家长都会发现,孩子到了一定年龄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会特别迷恋某个玩具或者毛毯等物件,吃饭、睡觉、洗澡......不管是做什么都要带着,如果找不到了会哭闹不睡觉等。

之前看综艺里面一个韩国的混血小宝宝就是,去哪都要带着自家的小毯子,连去游乐园都要带着。有些家长可能会担心,孩子这种对某种物件的依恋,会不会演变成“恋物癖”?是不是某种疾病,需不需要帮孩子戒掉?

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但这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孩子的恋物情结。

一、孩子的恋物情结是怎么回事?

孩子对某种物品的“完全依恋”到“完全独立”,大部分发生在孩子6个月-3岁之间,这其实是孩子寻求安全感的一种方式,基本上都会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而消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家长不必过于担心。

这种情况是因为家长无法无时无刻都陪伴在孩子的身边,而对于3岁之前的孩子而言,他们尚不理解“物体恒定”的道理,只会觉得某个人不在了陪伴就消失了。因此孩子为了填补内心的受伤和失落,会把渴望陪伴的情绪转移到一些特定的物品上,这个物品也就成为了孩子心目中稳定的母爱、陪伴的象征。

二、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恋物”行为?

前面我们说孩子的这种“恋物”行为,其实是心理需求的一种体现。对于家长而言这些物件就是单纯的玩具,是没有生命的物品,但是对于孩子而言,这些却是能够互相陪伴、互相安慰的,有情感有温度的小伙伴。

它们代替家长给了孩子很多陪伴和快乐,是孩子重要的小伙伴,家长切不可强行让孩子和物品分离,这种方法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不敢和人沟通。

三、家长需要怎么做?

1、高质量的陪伴

有些家长虽然每天都和孩子在一起,但是却没有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家长可以试着每天抽一段时间,放下手机、工作,专心的陪伴孩子,一起做手工、讲绘本、参加户外活动等等,全身心的陪伴孩子哪怕十分钟。

2、多一些肢体接触

肢体接触是我们表达爱最直接的一种方法之一,家长平时可以经常性的拥抱一下宝宝、亲吻、爱抚宝宝,并且坚定的告诉宝宝爸爸妈妈爱你。这种身体的接触和爱的表达,会日积月累的给宝宝安全感,让宝宝健康自信成长。

3、拓展社交能力

除了父母的陪伴,同龄人的交流和陪伴对于孩子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家长平时可以带孩子多和同龄人一起玩耍,多认识一些小伙伴,这样既能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也能让孩子从“恋物”情绪中转移出来。

恋物其实归根究底是孩子需要父母关注和关爱的讯号,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家长能够给予足够的陪伴和关爱,孩子自然也就不需要把情感寄托在其他物体身上了。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王和

来源: 儿科医生雨滴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