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美国撤出之际 中共抢进中东推升政经影响力

中东国家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埃及,巴林和阿联酋地图。

中国一个研究机构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中国去年对中东及阿拉伯国家的建设投资大幅成长超过3倍,而且除了经贸合作,部分中东国家还和中国开展军事合作、政治结盟,甚至签署电信协议。中国同中东国家关系的升温从阿联酋等4国中东领导人近日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似乎可以看出端倪。观察人士分析,中国在中东的政经影响力已显著增加,不过,不少中东国家的安全仍靠美军维持,因此,军事实力逊色的中国,还无力挑战美国在中东的霸主地位。

即便受到多国的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2月4日的开幕式仍有66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派政要出席,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中亚的5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等。

这些长期和中国关系友好的国家力挺北京冬奥并不让人意外,但包括埃及、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中东主要国家的领导人也成为开幕式的座上宾,似乎显示美国在逐渐撤出中东之际,中国已经积极抢进,扩展在中东的政经影响力,受到诸多中东国家的重视。

对此,目前人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华盛顿智库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负责中东项目的非常驻高级研究员富尔顿(Jonathan Fulton)指出,相较于美国的外交政策,北京根本不重视其交往国家境内的人权及新闻自由记录。相反地,基于对这类“西方价值”的敌视,中国反倒和中东国家找到共同的价值观以及推动他们关系的“催化剂”。

华盛顿智库大西洋理事会负责中东项目的非常驻高级研究员富尔顿(照片提供:富尔顿)

富尔顿告诉美国之音:“这类(威权)政府有共同的价值观,他们觉得各自在国内都面临着巨大的(执政)压力。他们使用类似的治理工具来压制可能的动荡,因此当他们互相交流时,他们不会受到任何批评。”

美撤军之际中国在中东扩大经贸合作

从中国一带一路的投资数据就可看出,中国与中东的经贸关系越来越紧密。

根据上海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绿色金融与发展中心(Green Finance and Development Center)2月发布的“2021年一带一路投资报告”(Brief: China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vestment Report2021),中国2021年在阿拉伯国家及中东地区的建设投资比前一年大幅增加360%,另外,基础建设的合同总额也成长116%。

相较之下,美国于当年8月底正式宣布自阿富汗撤军,美国领导的联军也于去年12月结束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对此,大西洋理事会的富尔顿说,美国的中东政策并不明确,而且,拜登政府已将太平洋划为‘优先战区’(priority theater),因此,美国将转往印太战区,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不过,为何美国前脚才刚撤出,中国就可趁机拉抬其在中东的经贸影响力呢?英国牛津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傅立门(Eyck Freymann)认为,关键在美中两国对中东原油需求的变化。

英国牛津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傅立门(照片提供:傅立门)

傅立门透过电子邮件告诉美国之音:“欧美对中东原油的需求逐步萎缩,但中国的需求却在增长。中国对中东很感兴趣,因为它需要确保原油供应来为其快速增长的经济提供动力。中国也将中东视为其高科技产品的潜在(出口)市场,包括相关软件和5G业务。”

以色列智库阿巴艾邦国际研究所(Abba Eba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Diplomacy)的亚洲政策项目主任阿夫特曼(Gedaliah Afterman)则表示,除了原油需求外,中国也借着扩大其与非洲和中东国家的经贸合作,来增加对抗美国的筹码。

阿夫特曼告诉美国之音:“中国现在不仅将中东视为能源来源,也是可以成功地大幅扩大国际交往的地区。我认为,若美国持续在亚洲对中国施压,中国就会更深耕中东和非洲,来作为回应。”

经济利益优先中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

根据“2021年一带一路投资报告”,中国已与144国签署总金额达595亿美元的合作计划。该报告作者王珂礼(Christoph Nedopil Wang)也说,一带一路在非洲和中东地区的成效显著上升,其中,伊拉克是去年一带一路计划的最大投资国,总额达105亿美元,也是中国在该计划能源项目的第三大伙伴。

王珂礼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中国和中东的商业往来不局限于基建投资及原油贸易,双边经贸发展可望持续扩大。

上海复旦大学绿色金融与发展中心主任王珂礼(照片提供:王珂礼)

王珂礼说:“我们还看到(中国和中东)在其他自然资源及专业贸易相关议题有进一步的往来。我们很可能会看到更多的投资。”

虽然中国打算靠一带一路重塑全球的商业与经济秩序,但不少观察人士认为,一带一路让他国陷入“债务陷阱”,反而有助于北京掠夺政治利益。例如,斯里兰卡因为无力支付汉班托塔港(Hambanthota Harbour)高达14亿美元的工程贷款债务,被迫于2017年将港口租给中国长达99年来抵债。

为何中东国家积极加入一带一路,轻视其可能衍生的风险呢?牛津大学的傅立门同时也是《一带一路:中国力量遇到世界》一书的作者,他表示,对中国的投资伙伴而言,一带一路除了象征“无偿”,还可能获得高额的投资回报,因此许多国家乐于加入。

傅立门在回复美国之音的电子邮件中表示:“中东大多数国家只看重经济利益。中国是该地区未来最重要的经济参与者,没有人想错过这个机会。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一带一路可能带来额外的(利益),例如,伊朗和巴基斯坦正与中国发展更紧密的地缘政治结盟。”

中东力挺治疆政策学者:北京经济胁迫奏效

虽然中国与中东以经贸合作为优先,但《纽约时报》分析,双边关系已为北京带来政治红利。例如,中东穆斯林国家大多对新疆维吾尔族穆斯林所遭受的迫害保持缄默,也未就中国打压香港民主发声过。

对此,牛津大学的傅立门说:“北京已明确表示,批评其新疆政策是对中国内政的侵犯,将付出经济代价。因此,大多数中东国家在这项议题上保持沉默。”

以色列智库阿巴艾邦国际研究所亚洲政策项目主任阿夫特曼(照片提供:阿夫特曼)

阿巴艾邦国际研究所的阿夫特曼也说,许多穆斯林和阿拉伯国家不仅保持沉默,还站出来支持中国的治疆政策,这显示北京的经济利诱和胁迫已一一奏效。

中国不仅扩大在中东的经贸投资,也提升当地的外交接触力度。

今年1月,包含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巴林、土耳其与伊朗外长接连出访中国,拜会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王毅表示,这些中东国家“都将中国视为维护国际和平安全的稳定力量,发展对华关系的政治意愿更加强烈”。

观察人士:中国难撼动美国在中东霸主地位

另外,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多个中东盟友均强化与中国的军事合作,像是沙特阿拉伯向中国进口敏感的导弹技术,并正在制造自己的弹道导弹。而沙国的“沙乌地电信公司”(Saudi Telecom Company, STC)则于2月与华为签署合作协议,华为将在当地设立数据中心,尽管美国早已示警,中共可能借由华为设备进行间谍活动。

随著美国转向聚焦印太,北京在中东的政经影响力看似显著扬升,不过,大西洋理事会的富尔顿认为,许多中东国家和美国签有安全合作协议,因此,美国在该区域的安全事务上仍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短期内难以被取代。

英国牛津大学的傅立门也持类似的观点,他强调,只要美国海军持续维护中东的区域安全,中国便无力挑战美国在中东的霸主地位。

傅立门说:“中国海军的实力落后几十年。而且即便他们有能力(维护中东的区域安全),也不确定他们是否愿意担起这项重任。”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李华

来源:美国之音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