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泽伦斯基动怒 对美国大学生的演说 一针见血震撼台湾

俄罗斯对乌克兰首都基辅发射导弹,恐怖攻击画面曝光震撼世界。泽伦斯基重话表示,要让俄军更痛苦。台湾独家出版泽伦斯基繁体中文书《泽伦斯基我们如此相信》的大块文化董事长郝明义接受《三立新闻网》访问时表示,从泽伦斯基的演讲稿中发现他的坚强斗志:“和平不是让步,是要捍卫不畏惧的立场”,虽然一开始两国交战,不被看好,但泽伦斯基以行动跟不变的意志,让世界看到乌克兰的泪水与决心,抗俄到底。这是给台湾一针见血的忠告。

泽伦斯基对美国大学生的演说,一针见血震撼台湾。(图/翻摄自泽伦斯基ig)

俄罗斯乌克兰首都基辅发射导弹,恐怖攻击画面曝光震撼世界。泽伦斯基重话表示,要让俄军更痛苦。台湾独家出版泽伦斯基繁体中文书《泽伦斯基我们如此相信》的大块文化董事长郝明义接受《三立新闻网》访问时表示,从泽伦斯基的演讲稿中发现他的坚强斗志:“和平不是让步,是要捍卫不畏惧的立场”,虽然一开始两国交战,不被看好,但泽伦斯基以行动跟不变的意志,让世界看到乌克兰的泪水与决心,抗俄到底。这是给台湾一针见血的忠告。

▲泽伦斯基对美国大学生的演说,一针见血震撼台湾。(图/翻摄自泽伦斯基ig)

泽伦斯基动怒对美国大学生演讲震撼台湾

《泽伦斯基我们如此相信》,是一本历经战争苦难与勇敢书籍,全球独家出版,以泽伦斯基对世界各国演讲的实录。郝明义表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从2022年2月24日至今,乌克兰在泽伦斯基的带领下,让世人看到坚强勇敢与不畏惧强权、不畏惧导弹。泽伦斯基针对世界各国一篇篇的演讲稿,震撼人心。

▲泽伦斯基对美国大学生的演说,一针见血震撼台湾。(图/翻摄自泽伦斯基ig)

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体泽伦斯基以视讯方式向美国大学社群发表演说

Address by President of Ukraine Volodymyr Zelenskyy to American students during onlin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US university community.

16 May2022

(5月16日,泽伦斯基对美国大学社群发表视讯演说。)

他从每个年轻人在这个求学时期都该问自己的两个问题谈起:你是谁?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泽伦斯基以自己曾经读法律,当过律师,然后成为艺术家、制作人、企业家,再后来当上总统的经历为镜,说明人生成长的秘密。

在这次演讲里,他也回忆自己在2001年911事件前没多久去参观纽约双子星世贸大厦,以那次经验总结一个人为什么需要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体。

▲泽伦斯基对美国大学生的演说,一针见血震撼台湾。(图/翻摄自泽伦斯基ig)

各位女士、先生!

亲爱的朋友!

我很感谢有这个机会,今天能向各位同学演说并回答你们的问题,我感到非常荣幸。

然而,看来这里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学生。有人已经是校长,教育机构的领导人了。但就我的理解,学生社群可以听见我们、看见我们,这很重要。这真的非常重要。我的演讲是为他们准备的,我也准备好进行对话。准确来说,是与学生对话,因为这次演讲主题是“选择”,而各位的年纪,正是必须做选择的时候。

每个人在各自的生命中都有必须以某种形式面对的重要选择

每个人在各自的生命中,都有必须以某种形式面对的重要选择。由我来说的话,要做,就请在这段求学时期,黄金岁月来做。或者,更早一些。这个时期,每个人都必须为这个问题选择答案:你是谁?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会谈谈我的例子。这样各位就会明白我在说什么,还有我想告诉各位什么。

我是谁?我是乌克兰总统。

我读法律,当过律师,然后成为艺术家、制作人、企业家。再后来我成为总统,我们美丽的国家的总统。

说起来,这些不同的阶段理应导向一个个截然不同的人生。但实际上,这却只是一个人的生命历程。这就是“你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你是主体,还是只是旁观者?

▲泽伦斯基对美国大学生的演说,一针见血震撼台湾。(图/翻摄自泽伦斯基ig)

决定你会成为怎样的人决定你的国家会变得如何

你有试着改变什么事情吗?你是自己担忧之后就此打住?还是你感到担忧,然后试着帮忙、解决问题、做些什么?

这都是决定生命的选择,决定你会成为怎样的人,决定你的国家会变得如何。

各位同学,你们所有人,即使没有察觉到,仍然在做这些决定。每一天都在做。然后这些决定就变成你的性格,再变成你的命运。

▲泽伦斯基对美国大学生的演说,一针见血震撼台湾。(图/翻摄自泽伦斯基ig)

有人想要抢夺别人的东西碰上这样的情况有多少人会帮忙?

举例来说,各位每个人都可能曾经在生活中发现,仇恨离你非常非常近。有时候,是有人用言语、行为侮辱另一个人。有时候,是另一个人遭到羞辱。有时候,是有人想要抢夺别人的东西。碰上这样的情况,有多少人会帮忙?

有些人会只是旁观。有些人会用智能手机拍影片,现在很流行,然后上传到Instagram或YouTube。有些人可能只是大笑。但有些人会提供帮助——帮忙停止羞辱,停止仇恨,帮助一个人重新感觉有尊严。

在很多情况下,说一句话也可以对一个人意味着救赎。他可能觉得自己的生命脱轨了,或者犯了个错,看来可怕又要命的错,犯了之后根本不想活下去的错。

电影里很多这种情节,有人可能想一死了之。也有人可能在现实生活里就遇过,这时就面临抉择:要帮忙吗?还是直接走开?要不要把眼前所见拍起来,发到社群网站让人按赞或分享?有人不置身事外而插手帮助,总是好事。

▲泽伦斯基对美国大学生的演说,一针见血震撼台湾。(图/翻摄自泽伦斯基ig)

美国911攻击泽伦斯基:恐怖行动不认国界

我记得一个日子,对贵国(美国)和对整个民主世界都同样可怕的日子:9月11日。当时我和朋友从电视看到“双塔”(twins)遭到客机撞击。有人无法相信发生了什么。有人甚至说这种事只可能发生在美国。但马上有其他人告诉他,说这种事可能发生在任何国家,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因为恐怖行动不认国界。

我记得就在9月11日之前没多久,我人在纽约。我就在那里,“双塔”里面。我觉得那次攻击也可能就发生在那时候,我自己就成为成千上万伤亡者的其中之一,可能在大楼里,或者在附近。那我也要面临同样的选择:要怎么脱逃?要怎么救援其他人?要帮助谁?我有办法帮我自己吗?

我收到许多建议全断言我们必须接受已成为受害者

一旦有一天你决定了要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那你就会从此保有那个力量,并观察还能做些什么。在俄罗斯全面入侵之后,我收到许多建议,那些建议全都断言我们必须接受乌克兰已经成为受害者的事实。他们说乌克兰是俄罗斯侵占的受害方,几乎没有机会抵抗,而且声称俄军会在三到五天内迅速瓦解我们的反抗。有人建议我最好离开乌克兰,因为没有人能够阻止俄罗斯。

那些提议彻头彻尾错误乌克兰永远不要再成为受害者

有人为我提供交通方面的帮助,但无人提议由军备层面提供帮助!那些建议都和我们无关。那些提议彻头彻尾错误,没有考虑我们是谁、我是谁,我们如何看待在乌克兰这里的生活。

我们国家永远不要再成为受害者。我们不会只是个生命的旁观者,包括自己的生命。我们可以、我们希望、我们也必将成为生命的主体。我们做出这个选择,这是我的选择,也是绝大多数乌克兰公民的选择。

这就是我们力量的根源,我们渴望自由且为此奋斗。我很感谢做出同样选择的人,他们也决定成为生命的主体,为了和我们同样的原则拼搏,为了自由拼搏。

▲泽伦斯基对美国大学生的演说,一针见血震撼台湾。(图/翻摄自泽伦斯基ig)

如果俄罗斯破坏邻国的国家地位其他国家也会仿效

你们的国家有判例法。如果一个个案在适当的层级,由适当的法院作出判决,其后类似的个案不管过了多久,都会根据先例裁量。这个先例永远会被纳入考量。

事实上,在国际政治中也是如此。

现在俄罗斯在做什么?

它正在试着开创先例。如果它设法破坏了邻国的国家地位,其他国家也会仿效。

侵略者将最先也最严重地打击他们自己

那么,现在乌克兰和友邦又在做什么?

我们正试着开创另一个先例。我们要让世界上所有的侵略者彻底明白,战争会给他们──侵略者──本身制造最头痛的问题。

当自由世界拒绝与散布仇恨的人打交道时,侵略者会知道,他们向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散布的仇恨,将最先也最严重地打击他们自己。

需要帮忙的时候会有一群人旁观而不提供实质帮助

这场较量的过程非常透明。每个人都自有角色。有些国家想离得远远的,保持似乎中立的立场,也不会为了奋斗共同价值而提供援助。就像在日常生活中一样,需要帮忙的时候,会有一群人旁观,而不提供实质帮助。

也有一些国家尽己所能做出贡献,以维护自由,停止侵略,确保国际法的效力。这是美国选择的角色,我非常感谢贵国人民,感谢你们的领导者做出这个选择。

有能力采取行动捍卫民主的人他们的世界观不容忍个人暴行或野蛮战争

毕竟,这也是你想在生活里成为什么样的人的答案。对于不想只是变成受害者或冷漠旁观者的人是这样,对于有能力且采取行动捍卫民主的人也是这样,因为那是他们保护自己的方式,他们借此保护自己的自由、生活方式以及人民。他们的世界观不应容忍个人暴行或野蛮战争。

所以,你们每个人,现在在这个年纪、身处这个位置,都要为自己选择:如何回应挑战?如何应对不公不义?

我真心希望各位替自己选择一条路,可以清楚认知自己是谁的路、自己为未来做主之路。因为如果这是你们的选择,那也就永远是你们国家的选择。

一如我们国家的选择。非常感谢各位!荣耀归于乌克兰!

▲泽伦斯基对美国大学生的演说,一针见血震撼台湾。(图/大块文化提供)

▲泽伦斯基对美国大学生的演说,一针见血震撼台湾。(图/大块文化提供)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楚天

来源:三立新闻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